随着春天的脚步悄悄来临,气温逐渐回升,人们都迫不及待地想要摆脱冬日的厚重衣物,拥抱温暖的阳光。但俗话说得好,“春天孩儿面,一日变三变”,这个时节,有一种天气现象不得不防——倒春寒。
在倒春寒期间,人体的调节功能会受到挑战,一不小心,各种疾病就容易找上门来。
首当其冲的就是心脑血管疾病。气温骤降时,血管会像突然遇到冷空气的橡皮筋一样收缩,血压也随之升高,这对心脑血管来说是个巨大的考验。每年春季“倒春寒”时节,都是急性心梗、冠心病、脑梗塞、脑溢血等疾病的高发期。中老年人的热平衡能力较差,循环系统更容易受到刺激,所以一定要格外注意保暖,密切监测血压,合理用药控制血压。一旦出现胸闷、隐痛、心慌,或者一侧肢体麻木、无力,一侧面部麻木、口角歪斜,说话不清楚、眩晕伴呕吐等症状,必须高度警惕,及时就医。
呼吸系统也很“受伤”。冷空气的刺激会降低呼吸道黏膜的防御能力,让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有机可乘,稍不留神就会感冒发烧,哮喘、慢性支气管炎也容易被诱发。本身患有呼吸系统慢病的人、65岁以上的老人、孕妇、儿童,以及工作压力大、经常加班、生活不规律的人群,都是高危对象。外出或到人群密集场所要正确佩戴口罩,外出运动时合理增加衣服,避免汗出迎风,重视头部、胸背和足部保暖,以免着凉。
对于关节不好的人来说,倒春寒更是一场“噩梦”。冷空气带着雨雪而来,风寒湿邪侵犯人体,骨关节炎容易反复发作。要做好膝踝关节保暖,戴上护膝护踝,睡前用热水泡泡脚,温经通络散寒,能有效预防骨关节疾病。
那么,面对倒春寒,我们该如何保护自己呢?
“春捂”是个老祖宗传下来的好办法。不要因为气温暂时升高就马上脱掉冬装,早晚气温较低,要注意保暖,尤其是颈部、腰部和足部这些关键部位。外出最好戴上围巾或穿高领衫,避免脖颈暴露在风寒中;初春季节尽量少穿低腰裤、露出肚子的短夹克等,中老年人可用护腰带加强保暖;每天保持鞋袜的温暖、干燥,感觉脚底发冷时,起身走动一会儿,促进脚部血液循环,还可以坚持热水泡脚,加点干姜、桂枝、当归、艾叶等有温经或舒筋活血作用的中草药 。
适当进行户外活动,选择轻柔和缓的运动项目,比如快走、慢跑、踏青等,改善心肺功能,使身体更好地适应春季多变的气候。但要注意,春季锻炼不宜过早,早上气温低、雾气重、粉尘多,最好在上午10点后或下午气温回暖后锻炼。
倒春寒虽然来势汹汹,但只要我们提高警惕,做好防护措施,就能最大程度减少它对我们健康的影响。让我们在这个春天,与健康同行,尽情享受大自然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