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听说过“肠中风”吗?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像老年人的专属问题?其实啊,它就是我们常说的缺血性肠病,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它可是会让我们的肠道“罢工”的大问题!今天,就让我们来聊聊这个话题,让你对肠道健康有个全新的认识。
首先,什么是“肠中风”呢?简单来说,就是我们的肠道血管堵住了,血液供应不上,肠道就缺血了。想象一下,如果肠道没有足够的血液,那它就像一个没有水的花园,干枯、坏死,后果很严重!
一、哪些因素会导致缺血性肠病?
包括高盐、高糖、高脂饮食,啤酒、可乐、炸鸡、奶茶样样不落下,当心肠道疾病找上门哦。不良的生活饮食习惯日积月累会让你的身体器官超负荷运转,运转不动后就大罢工啦,导致你会出现高血糖、血脂异常、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等导致血管内皮损伤,进一步引起动脉粥样硬化,进而出现微血管低灌注、肠血流灌注不足,肠道就会缺血啦,尤其是那些有高血压、动脉硬化、心脏病、糖尿病等“老毛病”的人。
二、缺血性结肠病症状
会出现急性腹痛、腹泻和便血。具体表现为腹部突发剧烈的疼痛,呈痉挛性发作,多难以忍受,伴有解暗红色或鲜红色血便。病情严重时可出现结肠缺血坏死。
三、如何治疗?
一旦出现腹痛、便血情况毫不犹豫要请外援啦。请第一时间赶往医院就诊,并且一定要禁食水,其他的就请交给医生处理。一定要及时就医,因为病情进展严重时,需要手术治疗切掉坏死肠管。
一般治疗原则:对怀疑缺血性结肠病患者应立即禁食,必要时胃肠减压、静脉营养支持治疗。密切监测患者血压、脉搏、每小时尿量,必要时测中心静脉压,积极治疗原发病,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
药物治疗:急性肠系膜缺血(AMI)早期处理:
复苏,包括减轻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纠正低血压、低血容量和心律失常;早期使用光谱抗生素预防菌血症,防止肠缺血症状加重,诱发或加重肠管坏死;应用血管扩张剂,同时避免使用血管收缩剂,防止肠穿孔;抗凝及溶栓治疗,对于急性肠系膜动脉血栓,一旦诊断,有适应证者应尽早行介入治疗。
手术治疗:轻度肠血管狭窄性疾病,内科药物治疗即可取得较好的疗效,对于肠血管中重度以上的狭窄或闭塞内科药物治疗效果差,需外科手术取栓治疗。
四、怎样预防?
控制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
保持健康饮食,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预防便秘;戒烟限酒,减少血管损伤;控制体重,避免肥胖,适量运动,增强体质;
定期体检,早发现早治疗。
五、温馨提示
肠道健康关乎我们的整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预防“肠中风”需要我们从饮食、生活习惯、定期体检等多个方面入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远离“肠中风”,享受健康美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