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生命之重,铸医者匠心。为充分发挥名医典型引领作用,集中展示名医风采,大力弘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孝感晚报联合孝感市中心医院开设“杏林之星——我身边的好医生”栏目,陆续推出口碑相传、德艺双馨的“杏林之星”。
人物简介:李锐,现任孝感市中心医院眼科主任、五官党支部书记,兼任湖北省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委员、湖北省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委员、湖北省中医药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北省预防医学会公共卫生眼科学分会委员、湖北省器官移植质量控制中心角膜移植专家组委员、孝感市眼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主任。
从医二十多年,李锐头衔很多,但他最中意的还是医生这个称呼。每当看到患者拆下纱布重见光明时脸上露出的惊喜表情,他心里总是充满喜悦,一种沉甸甸的收获感油然而生,既为患者朋友病愈而高兴,又为自己能帮助别人而快乐。
是的,他把每一名前来就诊的患者都当成自己的朋友。“收一名患者,交一位朋友;做一台手术,出一个精品。”在治病救人这条路上,李锐走得踏实而自信,他用自己的行动阐释着什么是“医者仁心”。
“我的军令状”
2021年,李锐上任孝感市中心医院眼科主任、五官党支部书记。
“难啊,当了这个领头羊,责任和压力陡增。一是要守好阵地,二是要创新谋发展。当时科里面临着设备老旧、人才流失的困境,那段时间一天到晚就是琢磨如何破局这件事。”
作为在科里工作了20多年的“老人”,李锐知道眼科建设存在很多问题,困难面前,他没有气馁。刚刚离任的老主任、科里的老教授,他一一登门拜访,请教他们对科室发展的建议;正当劲的骨干医师,他一个一个谈心,摸清楚整个队伍的思想状况和他们对科室发展的想法。
经过一段时间的交流谈心、摸底排查,李锐心里有了底。
《孝感市中心医院眼科“十四五”发展规划》,就是李锐向医院党委递交的自己上任以来的“隆中对”。规划做得很详实,反映了眼科存在的困难,也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办法。
在这份“隆中对”的最后,他立下了军令状:“我作为科室负责人,愿意立下军令状!带领全科竭尽所能,立足于服务群众,发展学科,造福患者,绝不辜负医院领导的重托和医院同仁的信任,为我院发展做出眼科的贡献!”
规划书上,李锐郑重地签上了自己的名字。在他名字的后面,签满了全科室老中青医师的名字。这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决心,一种团结一致、积极进取的精神。
规划很快得到了批准。
有了新设备,还得有人。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做事,做成事,还得要人肯干。李锐深知这一点,他带领着眼科团队实打实地干了起来。
在李锐的推动下,孝感市中心医院眼科成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同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专病联盟”成员单位,并和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眼科建立上下级“专科联盟”。
多学科联合会诊(MDT)为慢病合并并发症患者提供了更有效更合理的诊治方案,眼科主动进入内科病区落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MDT、高血压眼病MDT等慢性疾病诊治,目前为止已经完成了近1000例患者的会诊工作。
在李锐的努力下,通过强化专业拓展、优化服务结构,科室药占比和耗占比逐年递减,平均住院日不断缩短,床位周转率大大提高,患者满意度持续提升。
目前,眼科年门诊量超过3.5万人次,年手术量超过1500台次,及时得到救治的患者的生存质量大大提高。
“做成事要靠心”
李锐每周出诊两次,有时远道而来的病人想加号,他会仔细了解患者情况,如果是自己专业领域的,他一定有求必应;即使不是,他也会为患者推荐更专业的医生,不让病人多跑路。
2019年,眼科收治了一位患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何姓患者。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发病取决于三个因素,即视网膜裂孔、玻璃体液化以及有一足够的拉力使视网膜神级上皮层与色素上皮分开,其中,视网膜裂孔是关键。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需及时采取手术治疗,封闭裂孔,使视网膜复位。此类手术目前有两种治疗方法,一是内路手术,一是外路手术。外路的好处就是不进入眼球,对眼球之内的结构影响比较小。内路手术没有外路手术环扎痛、近视度数加深等缺点,但需进入眼内清除玻璃体后修补视网膜,且可能需要二次手术,病程长。而外路方案如果成功,只需一次手术,术后恢复期短、见效快。
在制定治疗方案时,李锐向患者讲明了这两种方案各自的特点,患者选择采用外路手术治疗方案。
手术进行两个多小时后,李锐发现外路手术不能彻底解决问题。怎么办?现在下手术台,作为主刀医生可以一点风险都不承担,但治疗效果不好,病情容易反复,需再手术,这样的痛苦和风险,患者又得重新承受一遍。看着躺在手术台上的患者,他脑海中转过千百个念头。“继续!马上转内路手术。”他飞快地重新过了一遍患者的情况和治疗方案,现场决定继续手术。
手术很成功,虽然连续战斗了四五个小时,身体疲惫不堪,但他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地。
“就是想做好,尽可能让患者朋友减少痛苦、视力早日正常。”在李锐看来,想做好一名医生,就要像对亲人一样地对待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用自己的专业知识细心地分析患者症状,做出正确的诊断,而对病情复杂的患者,要细心地检查并耐心地与患者及家属进行良好的沟通。
“从某种角度讲,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结合之紧密在医学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你工作的对象是一名活生生的人,他有情感,需要你的帮助,在治疗的过程中,更需要的是你的支持和陪伴、一位医学专业朋友的鼓励。”
“在治疗的过程中,医生和患者其实目标是一致的——把病治好,只有把患者当朋友、当亲人一样地去交流、去沟通,他才能放心地配合你进行治疗。”
李锐平时和新同事交流时,总是会提这些话。
在李锐的推动下,孝感市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治中心于2021年成立,他及他的团队指导各地完成近3万人次“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治”筛查任务,为规范儿童青少年近视治疗流程、打造“防、筛、管、治”一体化的标准防治模式贡献力量。
爱心、细心、耐心,三心合一,便是医者仁心。这也是李锐作为一名医生的初心。
“大家好才是真好”
年幼时,李锐体弱多病,在广水市南门医院工作的姑妈曾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对他说:“李锐啊,你长大以后就学医吧,做个医生就可以自己给自己治病了,省得总是要往医院跑这么麻烦了。”未曾想,这句话就成了真,李锐真的走上了治病救人这条路。
大学毕业后,李锐进入孝感市中心医院工作,从一名实习医生干起,一步一个脚印地成长起来。2011年到广州中山眼科中心进修白内障、青光眼专业;2019年到北京同仁医院进修眼底病专业;2021年担任孝感市中心医院眼科主任医师。
多年来,李锐一直坚守“严谨、专业、规范、精准”的信条,精心打磨自身专业本领,完成了数项高级别新技术,如多焦点人工晶状体在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介入溶栓治疗、团队开展联合筋膜鞘(CFS)悬吊术治疗先天性中重度上睑下垂等,填补了医院数项技术空白。
“个人发展是小,眼科团队的发展是大。老一辈眼科人打下的基础、创下的品牌、赢得的口碑,必须得到传承和发扬。”独木难成林,作为科室主任、眼科团队负责人,李锐心里装着整个眼科的发展。
“要凝心铸魂,首先就得自己先行一步,先干一分,先做一遍,碰到困难要先上。”
在新冠肺炎疫情最艰难的时段,他主动请缨,进驻隔离病区救治新冠患者;常态化防控期间,他作为核酸采集区域点长,带领眼科医护人员累计完成10万余人次核酸采集任务;疫情转段期间,他作为病区负责人,带领救治团队参与了60余名新冠重症患者的救治。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五官党支部全体党员干部比奉献、勇担当,用实际行动诠释当代医者和共产党员敬业奉献的时代精神。
为了与省级接轨,提高眼科诊治水平,李锐建立教学体制、举办省级市级继教项目,实现教学相长的浓烈学习氛围。几年下来,以李锐为首的孝感市中心医院眼科团队,被国家眼部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授予“一站式玻璃体腔注药实践基地”,被中国民族卫生协会授予“近视精准防治临床中心”。
“只有整个团队的医疗技术水准得到提高,才能给患者提供更好更优的医疗服务。”
“眼科发展好,不仅是我们医院内部科室的事,作为孝感眼科的领头羊,更能推动孝感眼科医疗服务水平再上新台阶。更好地为广大眼病患者服务是我们的本分,大家好才是真好。”
李锐心中的大家,是团队,是行业,更是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