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生命之重,铸医者匠心。为充分发挥名医典型引领作用,集中展示名医风采,大力弘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孝感晚报联合孝感市中心医院开设“杏林之星——我身边的好医生”栏目,陆续推出口碑相传、德艺双馨的“杏林之星”。
人物简介:付波,孝感市第三届知名中医,孝感市中心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委员,湖北省脑血管病防治学会中西医结合委员会常委,湖北省中医药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孝感市中医药学会副会长。
作为一名医生,他总是给患者希望和信心,用精湛的医术点亮患者的生命之光。作为一名党员,他不畏生死,挺身而出,在疫情肆虐的危急关头勇于担当。作为科室主任,他守正创新,力推中西医结合,施行“标本同治”。他叫付波,是一名医生,一名把“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记在心中的中医。
勤学以恒 只为一朝能救死扶伤
34年前,付波考上湖北中医学院,也就是现在的湖北中医药大学的前身。
“我出身农村,在当时那个年代,只想上个大学,毕业后找份工作就心满意足了,其它的根本就没想那么多,学医算是误打误撞吧。”谈起过往,他很释然。
大学生活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美好。闯入医学殿堂的付波首先面临的就是专业课难题,几十本厚厚的医学专业书籍,成百上千种中医药物的性味、功效,药方的配伍、证治都需要熟记于心。枯燥的专业课让他身心俱疲,两年下来,他心里泛起了嘀咕,有些怀疑自己到底是不是学中医的这块料。
付波同宿舍楼住有高年级的师兄,他们当时可以跟随老师去医院见习或实习。每每实习回来,他们都会讨论今天遇到什么病人,老师是如何诊断,如何开方,互相交流心得。在讲到可以用所学的知识去缓解甚至治愈患者的病痛时,师兄言语中洋溢的自豪深深地感染着一旁侧耳倾听的付波,特别是当看到师兄讲起,有被治愈的患者专程送锦旗表示感谢时的激动表情,坚定了他学下去的决心。
在老师和学长们的影响下,付波慢慢地爱上了自己的专业,从当初只为一纸文凭而学变成为帮助患者而学。“治病救人”这个朴素的念想在他心里扎下了根,并且在今后的岁月中成长为参天大树,支撑着他在中医学这条路上踔厉奋发,一路向前。
自1994年大学毕业进入孝感市中心医院中医科后,他潜心学习、研究,将理论融入临床,热心对待每一名患者,认真对待每一例病症。从医师到主治医师,再到副主任医师,他用了12年。即使后来走上老年医学科病区主任管理岗位,他也没有放弃对自己医术的锤炼。
2020年的疫情,让付波有缘结识仝小林院士,并成为他的弟子。
“有的是师父亲自授课、提问、查房,有的是师父邀请的知名专家教授讲学,还有高年资的师兄师姐分享临床经验;尤其是对师父提出的“态靶辩治”理论学习体会深刻,收益良多,应用于临床屡获奇效。”他自豪地说到。
“中医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是无数先贤们用心血凝聚出来的结晶,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融会贯通的,人的心要静,要耐得住寂寞,不断学习。”现如今,已经年过半百的付波,还孜孜不倦地在中医学这座宝库中不断地求索,锤炼着自己的医术。
“活到老,学到老。不为别的,就是想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尽可能地帮助患者,减少他们的痛苦。”说到这里,他语气真诚而自然。
医者仁心 永远把患者放在第一位
一方脉枕,三根手指。仔细的把脉后,付波就病症详细地问询前来问诊的患者,然后再综合诊断开出药方。他运用的诊断方法就是中医经典的“望闻问切”四诊法。望时有闻,闻时有问,问时有切,各有其独特作用,相互之间参照补充。四诊合参是中医诊断疾病和辩证施治的重要依据。
从医近30年,他不知重复了多少遍这样的诊断和交流,但每次他都是很有耐心地应诊,详细解答患者的疑问,尽可能地为患者提供帮助。
“他们能来就诊于你,就是对你的信任。干的就是这份工作,你有什么理由不认真对待呢?”平淡的话语,彰显着付波心中那份沉沉的责任。
2016年初,付波接诊了一名71岁孝昌籍女性甲状腺肿瘤患者丁某某。彼时的她已完成手术治疗、系统性化疗四个周期。老人来的时候,精神状态极差,乏力、食欲不振、间断呕吐、失眠,面临着肿瘤未能彻底根治和术后生活质量很差的双重困扰。她的家属考虑到老人的身体状况已经经受不起化疗产生的强烈反应,所以才想试一试中医。
“当时肿瘤已经转移到肺部,是典型的本虚标实,无论从解决当前老人极差生活质量方面考虑,还是肿瘤疾病的根本治疗方面权衡,扶正固本是当下要务,也是解除老人病痛的主要办法。”
找准了症结,就有了对症的方子。经过三个月的扶正治疗,老人的身体状态明显向好,精神、体力、睡眠、饮食等方面几近正常,欢声笑颜又回到老人身上。此后的七年中,在扶正固本的基础上结合抗瘤祛邪治疗,老人病情得到控制,肺部瘤体七年进展不到10%,除了规律性的间断中药治疗,老人生活如常,极大地提高了生活质量,还能够经常性参加老年人的正常社交活动。
“能够治愈患者,心里当然是高兴,替自己也替患者。可更多的时候,医疗结果是一种有心无力的无奈啊!不是每个患者在现有的医学条件下都能治愈的,这个时候陪伴和安慰尤为重要。治病治病,不仅是治疗身病,更要治疗心病。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在这个时候尤为重要。”
“中医治疗讲的是一个整体观念,它有一个很大的特点是简单、方便、廉价。这对患者来说,特别是那些慢性病患者,确实是一个不错的治疗选择。”急患者所急,解患者所难,在他心中患者永远是第一位。
守土有我 用行动诠释医者使命担当
“现在我们科有开放病床30张;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5人,其中主任医师3名、副主任医师7名;3名孝感市知名中医;硕士研究生学历6人;4个中医特色专科;全天候开设专家门诊及普通门诊。”说到这些,付波眼里闪着光,举着的四根手指加上略快的语速,无一不表露出他心中的自豪。
自2009年走上管理岗位以来,他为了科室的发展可谓不遗余力,呕心沥血,打造团队,拓展业务,提高服务质量。在他的推动和带领下,2013年成功创建“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
为了推广和发扬中医,特别是中西医结合,达到“标本同治”,付波还于2016年担任医院全科医学培训基地主任,负责全科培训的管理、教学工作,先后担任多所学校医学本科专业教学老师。在教学中,他结合临床、系统讲授中医学理论纲要,中医诊断治疗的认识和运用,以及中医中药特色疗法,并以临床实例结合西医进行分析,深受学生欢迎。
成为科室带头人,他不仅是学术上的以身作则,在关键时刻,更是勇于担当。2020年元月疫情爆发,危急关头,他主动申请到一线去战斗,进入留观病区,担任病区主任、临时党支部书记,并参与倒班,收治病人。
“新冠肺炎在中医看来是一种寒湿疫,当时我们在仝小林院士及其他专家的指导下,及时地开发出中药治疗汤剂,让患者能在第一时间用上,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中医药在新冠肺炎中的治疗作用。”
在谈到中医科今后的发展方向时,付波说道:“于我们来说,路还很长,中医是祖国的瑰宝,值得我们从事中医的每个人用一生去探索,在当下提倡大健康的医学理念下,最大的目的就是服务好患者,实实在在地为患者排忧解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