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生命之重,铸医者匠心。为充分发挥名医典型引领作用,集中展示名医风采,大力弘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孝感晚报联合孝感市中心医院开设“杏林之星——我身边的好医生”栏目,陆续推出口碑相传、德艺双馨的“杏林之星”。
人物简介:黄淑玉,孝感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内分泌学科带头人、武汉科技大学及锦州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糖尿病分会委员、湖北省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委员、湖北省微循环学会骨质疏松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孝感市医学会内分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孝感市内分泌专业质量控制中心主任。
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她抱定“治病救人”的“初心”踏上医者岗位;没有荡气回肠的豪言壮语,她秉持着“做工作要严谨细致”的理念,在治病救人的路上默默前行;日复一日地辛勤耕耘和无私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演绎着不平凡的“医者仁心”。
三十余载 医心不改
谈起从医之路,黄淑玉坦言,治病救人、救死扶伤,乃是医生职责,打小就觉得医生是一个值得敬畏的职业。“只要生命还可珍贵,医生这个职业就永远倍受崇拜。”正如美国思想家爱默生赞美医生这个职业一样,黄淑玉怀揣着对医者的崇拜和对医学的憧憬,毅然地踏上了学医从医之路。
1992年,从咸宁医学院(“湖北科技学院”前身)毕业后,黄淑玉进入孝感市中心医院从事临床工作。时光荏苒,转眼已是31年,黄淑玉从当初一名普通的医学生,逐渐成长为孝感知名内分泌科专家,在糖尿病、甲状腺、骨质疏松、痛风、高脂血的诊断和治疗上,在内分泌科这个号称医学“神秘区域”里,不断探“秘”前行,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其间,她主持及参与省、市级科研项目 11项,参编内分泌医学专著1部,在国际著名专业杂志及国内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因为在行业内的影响力,她拥有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糖尿病分会委员、湖北省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委员、湖北省健康与管理学会慢病管理分会委员、孝感市内科学会内分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孝感市内分泌专业质量控制中心主任等诸多头衔。历年来多次被评为“优秀带教老师”“先进工作者”“优秀科主任”“优秀管理者”。
一袭白衣,一生使命。穿上白大褂,就意味着一身的责任,在祖国和人民需要的时刻,随时能够勇敢地站出来。
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医护人员纷纷冲到一线抗击疫情。疫情之下处处是战场,黄淑玉临危受命,负责非新冠肺炎急危重症患者的收治工作。
作为临时新团队的负责人,黄淑玉身兼数职,管理新病区、查房、及时传达医院相关文件精神,组织科内成员学习新版新冠肺炎诊治指南,协调科内特殊患者的收治工作,做好急危重症患者家属的沟通工作,同时她也是新冠肺炎危重患者应急小组成员,多次参加新冠肺炎危重患者远程会诊。她每天事无巨细,妥善安排,在大家团结一致,相互配合下,新病区忙而有序,确保了非新冠肺炎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及病区的医疗安全。
“当时成立的新病区聚集的都是晚期肝硬化、消化道大出血、系统性红斑狼疮、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血糖高渗等各种危重患者。如果不给予及时有效治疗,患者将会有生命危险。”回忆起那段高强度、超负荷的工作,黄淑玉依然历历在目。“疫情中的病人看病很难,来到医院都是迫于病情太重。看到病人痛苦的表情、家属期盼的眼神,我们医护人员都必须全力救治。每当竭尽全力把病人从鬼门关拉回来,便觉得所有的苦和累都值得。”
“让她给我治病心里踏实”
从门诊到病房,从白天到黑夜……黄淑玉忙碌的身影穿梭在医院里,数十年如一日。温和亲切、严谨、低调是黄淑玉给人的第一印象。在患者眼中,黄淑玉“既细致又温柔”、“让她给我治病心里踏实”。黄淑玉以其温和亲切的为人和过人的医术技能闻名,慕名而来找她问诊的患者不计其数。
40岁的王女士是黄淑玉的一位甲亢患者,平常甲亢症状及甲状腺相关指标控制都还不错。2021年3月,王女士时感头昏、心慌、乏力、心悸出汗,辗转于神经内科、心内科、精神科等多个科室就诊后均不能确诊。无奈之下,她再次找到黄淑玉。根据王女士一系列症状及发作后进食可缓解的特点,她初步判断困扰王女士的“元凶”可能是低血糖症。
在多年的工作中,黄淑玉一直强调精细化治疗,定位、定性地诊断,才能使病人的治疗少走弯路。低血糖看似普通,甚至成为挂在大家嘴边的常见病,但其背后的病因其实非常复杂,潜伏着危及患者生命的风险。什么原因导致的低血糖症频繁发作?为了找到答案,黄淑玉细致查问病史,全面评估病情,通过胰岛素水平测定及胰腺CT等各项关键检查,诊断为“胰岛β细胞瘤”。黄淑玉介绍“,胰岛β细胞瘤”又叫胰岛素瘤,是一种以分泌大量胰岛素引起的阵发性低血糖或低血糖昏迷,持续低血糖昏迷会造成不可逆的脑损伤,甚至造成植物人状态,导致患者死亡。
“当初您让我检查这儿检查那儿,我还不理解。要不是您坚持,我的‘小病’恐怕要变成大麻烦了。”经过精准确诊和及时治疗,王女士的血糖很快恢复到正常水平,相应症状消失。
在黄淑玉看来,医生每天面对的并非是一个个枯躁的疾病,而是一个个需要温暖与被关怀的病人。内分泌疾病常为慢性病程,而慢病管理是一场“持久战”,一方面要随时了解病人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另一方面,由于每个患者对病情的了解和重视程度不同,还要了解病人内心深处的想法,多多倾听病人的感受,让患者接受专业规范且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每次找黄主任复诊,更像是找老朋友叙旧谈心,多年相处下来,她好像能清楚地记得每一个患者的情况,每一次谈话和治疗的细节。正因为有了黄主任的一路关怀,我们患者才有了更多信心。”采访中,突然到访的一位老年患者提起黄淑玉,他的言语和表情里满是感激和信任。
薪火相传 杏林逐梦
“医以济世,术贵乎精。事关健康生死,唯有用心尽力,才对得起这份职业。”黄淑玉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人体的内分泌系统是个大家族,囊括了下丘脑、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胰岛、肾上腺、性腺等多个腺体,以及分布在其他器官的内分泌组织和细胞,疾病覆盖人群广,多发病、疑难症多。发挥专科优势,攻克慢病顽疾,守护更多人的健康,是黄淑玉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实现的目标。
2000年,她从同济医院内分泌专业进修学习回来后,大胆实践,在孝感地区率先开展胰岛素泵临床应用技术,颠覆性地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和临床预后效果;2005年6月,全国启动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她主动请缨,作为孝感市首批专家医疗队成员,进驻孝昌县第一人民医院,定点帮扶一年;2010年,她主持《孝感地区初诊甲状腺疾病患者尿碘水平分析》课题,荣获孝感市中心医院年度优秀科研项目;2017年,她牵头完成《PPARγ和 Resistin 基因多态性与妊娠期糖尿病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科研项目,通过专家鉴定,研究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2021年,她组织成立“孝感市糖尿病和肥胖防治达标中心”,推广全市糖尿病和肥胖标准化防治工作……
如今,孝感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在人员配备、医疗技术、医疗设备等方面均取得长足发展。独立分科建立了糖尿病、甲状腺、骨质疏松、垂体肾上腺及性腺等4个亚专科,设置内分泌门诊及专科病区2 个,开放床位 80 张,同时配备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血糖大数据管理系统、胰岛素泵、免扩瞳眼底照相机、神经血管病变诊断仪、糖尿病足筛查诊断箱、双能X线骨密度仪等国内外先进的诊断和治疗设备,是湖北省临床重点专科、湖北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
“内分泌学科发展的路还很长,需要一代一代医生接力下去。”在人才培养及梯队建设上,黄淑玉不遗余力,不定期开展新技术新业务培训,组织学术会议。她注重培养年轻(专科)医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鼓励大家开展临床研究和成果转化,指导学生完成代谢综合征、骨质疏松症等疾病的多项相关研究。
“希望我们尽快创建国家级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在数字化赋能下,实现院内院外、线上线下的一体化管理模式,使慢病管理迈入科学化、规范化和专业化。”谈及未来,逐梦杏林三十载的黄淑玉言语中透着期待和笃定。
一朝披白甲,终生守丹心。医生不仅仅是一种职业,更多的是一种信仰。在这条信仰之路上,黄淑玉怀着一颗仁心,一份执着,守护着一方百姓健康。她将继续秉承初心,笃然前行,书写着对医学事业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