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妇科Ⅲ病区轮转到妇科Ⅱ病区,这一周进修学习期间,我深入学习了中医特色疗法在妇科疾病及产后康复中的应用,从盆底康复、手法治疗到乳房疏通,从中药外治技术到儿科护理,每一项实践都让我深刻体会到中医护理的独特魅力与临床价值。此次进修不仅拓宽了我的专业视野,更让我对中西医结合护理有了全新的认知,现结合学习与实践经历,总结心得体会如下:
盆底康复:中西医协同增效
在盆底康复学习中,我系统掌握了中医特色疗法与现代康复技术的融合应用。例如,通过“中药塌渍+穴位按摩”,选取关元、气海、子宫等穴位,配合具有温经通络、行气活血功效的中药方剂,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增强盆底肌肉力量;同时,结合生物反馈治疗、电刺激等现代技术,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优势互补。
手法治疗与乳房疏通:以指代针,以柔克刚
中医手法治疗强调“以通为顺”,在妇科及产后护理中应用广泛。乳房疏通是此次学习的重点之一,赵颜娟老师详细的给我们讲解了乳房疏通手法,通过学习“揉、推、点、按”等手法,结合经络循行路线(如足厥阴肝经、任脉),能有效疏通乳腺导管,缓解乳汁淤积和乳腺炎,我也多次上手操作,这让我体会到,中医手法不仅是技术,更是对经络气血运行规律的精准把握。
中药外治:多途径给药的创新应用
中药塌渍和中药足浴是中医外治法的典型代表。在妇科二病区疾病治疗中,中药塌渍和中药足浴运用广发,中药塌渍通过皮肤渗透,使药力直达病所,对盆腔炎、痛经等疾病有显著疗效;中药足浴则通过足部穴位吸收,调节全身气血,尤其适用于产后虚寒、月经不调等症状。学习过程中,我参与了多种中药方剂的配伍与使用,如针对盆腔炎的清热利湿方、针对产后恶露不绝的活血化瘀方,进一步理解了“辨证选方”的重要性。
儿科护理延伸:小儿捏脊的传承与实践
新生儿及小儿护理是中医妇科的重要延伸领域。小儿捏脊作为中医传统疗法,通过刺激督脉及膀胱经,可调节脏腑功能、增强免疫力。在学习过程中,老师深入浅出的给我们讲解了捏脊的操作规范与辨证应用,如针对小儿积食采用“捏三提一”法,针对脾虚泄泻则配合补脾经、摩腹等手法。这让我深刻体会到,中医儿科护理不仅是技术,更是对“治未病”理念的践行。
周三护理部组织的集中培训聚焦耳穴知识,从基础理论到临床应用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学习。了解到耳穴与人体各脏腑经络的紧密联系,其在痛症、消化道疾病等方面具有显著的调理作用,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和操作演示,初步掌握了耳穴的定位、刺激方法及常见病症的耳穴处方,拓宽了诊疗思路。
中医妇科专科护士进修经历,让我深刻感受到中医护理的博大精深与临床生命力。未来,我将以此次学习为起点,将中医护理的“整体观”“辨证施护”理念融入日常工作,推动中医特色技术与现代护理的深度融合,为患者提供更优质、更个性化的护理服务,传承中医护理的智慧与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