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医院党建 >党建活动
献身医学青春无悔
时间:2017-10-06 来源:孝感中心医院 作者:袁曼 阅读量:30

  二十多年来,有多少个节假日、公休日是在工作中度过的,他数不清;二十多年来,不分白天黑夜,随叫随到地干了多少事,他说不清;二十多年来,抢救了多少生命,治愈了多少病人,他记不清,他就是孝感市中心医院骨科主任优秀共产党邹三明。

  1987年毕业于湖北医科大学医疗系的邹三明,带着对医学知识的渴求,带着做一名优秀外科医生的理想,22岁的他来到了孝感市中心医院外科,开始了他救死扶伤的无影灯生涯。光阴荏苒,岁月如梭,二十多年过去了,他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写实了上岗前地诺言‘献身医学,青春无悔”.

  1993年邹三明同志出任外科四个病区的总住院医师,负责四个病区中午和晚上的急诊手术。尽管他就住在住院大楼的对面,但为了不影响病人的抢救工作,他主动将全家搬到病房吃住,半年的时间里作手术200余例,治愈好转率及危重病人抢救率在95%以上,无一例差错事故发生。

    1995年的夏天,住院部来了一位家庭贫困,即将参加高考的钟姓学生患者,右小腿巨大肿瘤,为了不影响孩子高考,邹主任亲自安排手术,并用自行车两次接送孩子往返孝感市一中与中心医院,经过20多天的精心治疗,康复后的钟姓学生考入湖北中医学院,目前成为孝感市中医院一名心血管专家。

   1997年年初邹三明得到了赴上海第六人民医院骨科进修的机会。但是他积极响应孝感市委、市政府的号召,毅然放弃了到大上海深造的机会,第一个自愿报名加入到援藏队伍的行列,到西藏曲松县人民医院工作。

 曲松县医院人员少,条件差,经常停电停水,邹三明就将手术器械亲自拿到河里洗,天寒地冻,一双手被冻得直流脓水,他用纱布把伤口裹一裹接着做手术。为了方便藏民就医,医疗队开展了艰难的下乡巡诊工作。要下乡,先骑马。在初学阶段,他常常摔得鼻青脸肿,但凭着对藏民、对工作的一腔热诚,硬是降服了坐骑。在短短的两个月下乡巡诊时间里,他走遍了曲松县的8个乡26个自然村,做手术30余例,巡诊病人3000余人。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他一方面利用星期天的下午开展业务指导,一方面和内地联系,援助了B超机一台,提高了医院的医疗水平,为藏民们留下了一支不走的医疗队。

  记得有一次,一个藏民带着他六岁的患膀胱结石的孩子求医,孩子的结石有鸡蛋那么大,由于县里没有麻醉师无法全麻不能手术,长期受病痛折磨,孩子已瘦得不成人形。孩子的父亲听说内地来了医疗队,抱着最后一丝希望找到他。要给这样的孩子在这样的身体条件和医疗条件下做手术是相当危险的,此时的邹三明早已将个人的名利置之度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我是一名医生,我是一名共产党员,不能让孩子痛苦,不能让藏民失望!没有麻醉师,用镇静剂加局麻;没有外科助手,内科医生上,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手术顺利完成,效果理想,孩子患病以来第一次露出了笑容,孩子的父亲拉着邹三明的手激动的说:“孝感的医生亚古都,共产党亚古都!”凭借精湛的医术,渊博的学识,朴实的作风,邹三明受到了广大藏民的交口称赞并和他们结下了深厚的兄弟之情。离开曲松的那天,周边十几里闻风赶来的藏民们捧着哈达,提着青稞酒、酥油茶以最高的礼仪为他送行。西藏回来不久,他又踏上了赴阿尔及利亚援外的征途,两年的时间里。他      

从国外回来后,领导和同事都心疼地劝他好好休息几天,他说:“生命有限,事业无穷尽,我只觉得时间不够用,哪里还坐得住?”

“视病人如亲人难做到,那你就把病人当成熟人”他经常这样对我们说,他也是这样做的。记得有一次,病房里来了一位车祸昏迷的病人,没人照顾,情况危急, 在没亲属为他签字手术的情况下,邹三明顶着风险为他选择最佳的手术方案,又从家里拿来衣服为他换上,在病人清醒询问出家庭住址得知他家庭非常困难后,他又组织全科的医务人员为他捐款捐物,亲自安排人到他家接来他的亲人,他的父亲带来两只老母鸡,一定要送给孩子的救命恩人,邹三明说:“孩子受了这么重的伤,身体弱,还是给他补补吧!”看着他为病人做的点点滴滴,我们深深的感到他是在用自己有限的能力为病人提供最大的帮助。

由于他出色的业务能力和良好的医德医风, 99年被评为孝感市十大杰出青年05年被聘为中心医院当年最年轻的主任医师并且被任命为大骨科主任。为了促进科室的发展,他坚持‘请进来,送出去’。一方面把科室的年轻骨干送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了解新技术新知识,另一方面把外院的资深教授请来进行现场指导。

同时,作为省骨科学会委员,市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市骨科学会主任委员,除了搞好中心医院骨科外还经常与各县市骨科专家保持联系,积极探索整个市骨科界得业务发展。

 他那强烈的事业心、高度的责任感和对工作的认真劲无不让我们折服,他那质朴、正直、平易近人和为病人无限关怀、无私奉献的品行无不让我们为之而赞叹。他全身心投入骨科临床诊治和研究工作,用平凡的事迹诠释了一名骨科医生救死扶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天职,他用行动无声的向我们宣告:“献身医学,青春无悔”!

邹三名一手抓业务,一手抓思想,在他的带动下,外科支部成为全院党员最多的支部,曾多次被评为“先进党支部”“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层出不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