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医院动态 >医院新闻
《杏林之星》我身边的好医生厉银平: 让患者自由地呼吸
时间:2023-09-19 来源:记者 侯伶俐 通讯员 管菊艳 柳斌 作者: 阅读量:42

承生命之重,铸医者匠心。为充分发挥名医典型引领作用,集中展示名医风采,大力弘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孝感晚报联合孝感市中心医院开设“杏林之星——我身边的好医生”栏目,陆续推出口碑相传、德艺双馨的“杏林之星”。

人物简介:厉银平,1976年12月出生,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孝感市呼吸慢病防治中心主任,孝感市基层医疗机构呼吸疾病规范化防治体系与能力建设专家组组长,湖北省医师协会呼吸分会常委,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介入微创呼吸分会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呼吸康复委员会委员等。擅长肺部肿瘤的诊治和呼吸介入术。

image.png

厉银平经常遇到这样的事:一些生命垂危的患者经他抢救成功后,患者一家人无论身体哪儿不舒服,就算不是呼吸系统的疾病,也都来找他看,先听他的意见,或者让他推荐其他科室的医生看。遇到这么“不讲规矩”的患者和家属,厉银平从不推辞,也不嫌麻烦,总是热心相助。这是一段段暖心的医患关系,患者将医生视为亲人,医生把信任用心安放。

医者仁心 大爱前行

厉银平来自孝昌县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2000年从同济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毕业,成为孝感市中心医院呼吸内科一名医生。他是农民的儿子,即便已是年近半百的知名专家,依然保持着勤奋、朴实、谦和的本色,让初次看到他的人都感到亲切。

好几位同事评价他时,都提到他为人看病总是站在患者角度着想。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里的老人多,慢性病人多,急危重症多,患者往往需要长期的持续治疗。但常常遇到经济条件不好的患者,虽然治疗难度不大,坚持治疗对于他们来说却并不容易。为了让患者花最少的钱得到最适当的治疗,厉银平总是制定最经济有效的方案。许多患者第一次找他看完病,此后就认准了他。

image.png

经常有一些患者向厉银平询问他的手机号码和微信,他从不拒绝。即便是在休息时间,患者打来咨询电话,他也耐心解答。有同事提醒他,以后若再有患者要电话,就给科室的号码,这样就只需在工作时间给患者解答,避免休息时经常被打扰。可他说:“这都没什么,他们要你的号码那是对你的信任,这不正是我们当医生所追求的吗?”

他的手机24小时保持畅通,只要科室需要他,不管多晚,一个电话他就从家里跑过来。他常说,不管多辛苦,病人的生命永远第一。

一位花甲婆婆身患糖尿病、尿毒症,且心功能不全,因多年求医家境困难,这次又因为气管插管并发气管中段狭窄,多次因呼吸困难到外院就诊行高频电结合球囊扩张术,但每次都是好景不长,半个月后就复发加重了。家属和患者正处于绝望之际时,一名曾经厉银平治疗过的患者推荐她来试试看。因患者为多年尿毒症透析患者,心功能、凝血功能都有异常,手术风险高,厉银平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和治疗经过后,和团队一起冒着风险,为患者在硬质气管镜下放入气管支架缓解了症状,术后多次为患者行气管镜处理肉芽和清除分泌物。经过三个月的不懈努力,患者病情终于稳定下来了,也顺利取出了支架。在长达两年的随访中,患者恢复良好,彻底得到了治愈。

image.png

看到痛苦绝望的患者经自己的救治恢复了健康,重燃了生命的希望,厉银平感到由衷的喜悦。他说,这是作为医生最幸福的时刻。

敢为人先 艰苦磨砺

从呼吸内科到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呼吸科医生早已不再是传统观念以为的只治呼吸慢病,而是走上了救治危重症的主战场。如今的孝感市中心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连续三届被评为湖北省重点专科,拥有三个呼吸病区和一个呼吸重症监护室(RICU),以及一支技术精良的医疗团队。硬质支气管镜、超声支气管镜、内科胸腔镜、磁导航技术、肺癌消融治疗、气道内支架置入在业内处于领先水平。

呼吸介入是救治重症患者的重要手段,经过数十年的努力,该科这项技术发展成熟,在省内已处于领先水平,但也逐步进入了一个瓶颈期。要想有所突破,紧跟国内先进技术,就必须要敢于人先。厉银平凭借多年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带领团队克服了重重技术难关,掌握了硬质支气管镜和超声支气管镜下的介入操作,为晚期肿瘤患者带来了福音。

image.png

2019年5月的一天,凌晨3点多钟,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把厉银平从睡梦中惊醒,原来是急诊科送来了一位八十岁的婆婆,因为甲状腺癌压迫了气管导致严重呼吸困难,需要会诊。他二话不说,急忙赶到急诊科,只见一位老奶奶坐在平板车上,不能平卧,发出巨大喘鸣音,大汗淋漓吐词不清。因为风险极高,这位婆婆已经辗转了数家医院,因为风险极高没有医生愿意给她手术。看到婆婆痛苦的表情和家属期盼的眼神,厉银平和家属充分沟通后,决定为患者实施介入治疗。

先给予无创呼吸机治疗缓解喘气症状,开放绿色通道,紧急为患者安排术前检查,并联系相关科室进行大会诊,连夜制定详细的手术方案和各种预案……当医疗团队将支架置入婆婆气管内,老人喘气症状立即缓解。后期团队又为婆婆置入I125粒子治疗甲状腺癌。20天后复查,CT显示甲状腺癌明显缩小,也顺利取出支架。此后多次复查,患者和家属对治疗效果非常满意,专程送来锦旗。

image.png

像这样的病例还有很多。艰苦磨砺,以精湛医术屡破难题,这得益于他20多年来在充满挑战的临床之路上从未停止的辛苦探索、点滴积累与努力跋涉。

不畏生死 逆行而上

2020年春节注定不寻常,用“刻骨铭心”来形容也不为过。新冠疫情爆发,呼吸科医生挺立在战疫的最前沿。白天,厉银平坚守在发热门诊,从早到晚不停歇,每天接诊150多人;晚上,辗转到孝感各地会诊,披星戴月不辞辛劳。

疫情升级,2月3日,孝感市中心医院紧急成立重症隔离一病区,厉银平主动请缨,担任组长。同事们劝他:“你有糖尿病,是高风险人群,就让别人去吧。”他平静地说:“2003年抗击非典,那时我还年轻,第一个报名进入病房,现在我成长为一名高年资医生,更是一名共产党员,在这危难时刻,我更要冲锋在前,而且必须率先战斗在最危险的地方!”

image.png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眼看着患者遭受的苦难,身边没有亲人陪伴,他的眼眶一次又一次地湿润了,他只想把工作做到细致再细致,丝毫都不敢马虎。因为时刻都要准备着抢救患者,他每天穿着厚厚的防护服,和同事们一路小跑着在病房间穿梭。深夜,他又和另外两名高年资医生一起总结每个患者白天的治疗情况,制定第二天的诊疗方案和各种预案,实行“一人一策”,率领团队用专业的力量坚定守护着每一位经治患者的生命健康。为了表彰他在抗击疫情期间做出的贡献,2020年3月16日,孝感市委组织部对他予以通报表扬。

回首那段艰辛的历程,厉银平仍忘不了一位35岁的男性患者。患者家在孝感,工作在武汉,不幸感染新冠肺炎后收治入院。为了让他安心治疗,所有人向他隐瞒了他的妻子和父母也都感染住院的消息,而他的母亲经过重症病房时曾透过玻璃大门远远地盯着儿子看了许久,只能默默掉眼泪。有一天,患者突然想吃小蕃茄,厉银平赶紧想办法满足了他的心愿。随后,他和同事一起推着患者外出检查,这时,患者看到了久违的太阳,脸上第一次露出了笑容。可惜,虽全力救治,患者仍被病魔夺去了生命。直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刻,厉银平仍向他撒着善意的谎言:“你的家人托我转告你,他们都很好。”

image.png

医者之路,既有激动人心的时刻,也不乏遗憾无助的瞬间。每一个普通患者,都承载着一个家庭的幸福和希望。每一个痛苦的生命,都向往着太阳温暖的光芒。穿着白大褂走在病房里,厉银平总是想,医者也要做那缕光芒,努力为患者带去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