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妇科二病区轮转到产科,这一周进修学习期间,我印象最深的是参加产科专科护士穴位敷贴培训后,我对中医护理技术在妇产科领域的应用有了全新的认知与实践感悟。此次学习不仅深化了我对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的理解,更让我看到传统疗法与现代妇产科护理融合的独特价值。现将学习心得总结如下:
一、穴位敷贴在妇产科的精准应用:理论与临床的深度融合
培训中,我系统学习了穴位敷贴在妇产科常见病症中的应用。例如,针对产后宫缩疼痛,选取关元、气海等穴位贴敷温经活血药物,能有效促进子宫复旧;对于术后腹胀、便秘的产妇,神阙穴联合足三里穴位贴敷,通过调节胃肠功能,显著缓解不适症状。而在妇科疾病方面,痛经患者采用三阴交、血海穴贴敷疏肝理气药物,可起到温通经脉、调和气血的作用。
学习过程中,最令我受益的是“辨证选穴”的思维模式。妇产科患者因生理周期、妊娠状态、产后体质的差异,需根据个体情况精准选择穴位与药物配方。例如,产后气虚多汗的产妇,需以补气固表药物为主;而妇科术后患者则需兼顾化瘀通络,这种个性化的护理方案充分体现了中医护理的精准性和灵活性。
通过培训,我深刻体会到穴位敷贴在妇产科护理中的独特优势。其一,它是一种无创、安全的绿色疗法,尤其适用于孕产妇及术后患者,可减少药物经肝肾代谢的负担;其二,穴位刺激与药物渗透的协同作用,能有效改善妇产科患者的疼痛、焦虑等症状,加速康复进程。
二、小儿推拿: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温情护理
护理部组织的小儿推拿理论学习,为我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小儿推拿以其“绿色疗法”的特点,在儿童疾病预防和治疗中具有独特优势。通过学习,我系统掌握了小儿特定穴位的位置、操作手法及常见病症的推拿处方,如用清天河水治疗小儿发热、揉板门改善积食等。这些看似简单的手法,实则需要精准的力度和频率控制,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理论学习中,老师强调的“小儿生理病理特点”让我对小儿推拿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儿童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推拿时需遵循“轻快柔和、平稳着实”的原则,以最小的刺激达到最大的疗效。同时,小儿推拿不仅是一种治疗手段,更是与患儿沟通和建立信任的桥梁。通过温柔的触摸和互动,能有效缓解患儿的紧张情绪,提高治疗配合度,这种充满温情的护理方式,让我感受到中医护理的人文关怀。
三、学习对职业发展的启发与规划
此次学习经历,让我对中医专科护理的职业发展有了更清晰的方向。产科杜巧婷护士长组织的后期操作落实访谈,也促使我对回院后的工作开展进行深入思考。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计划将所学知识尽快应用到临床实践中。首先,在科室开展中医特色护理工作,制定标准化操作流程,确保技术的规范实施;其次,加强与医生的协作,建立中西医结合护理方案,为患者提供更全面的治疗;同时,积极开展患者健康教育,通过讲座、宣传手册等方式,普及中医护理知识,提高患者对中医护理技术的认知度和认可度。
从长远来看,我希望能够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同时,发挥中医专科护士的带头作用,组织院内培训,带动更多同事学习中医护理技术,推动中医护理在我院的发展和创新。
此次学习是一次宝贵的成长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中医护理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我将以此次学习为契机,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将中医护理技术更好地应用于临床,为患者提供更优质、更具特色的护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