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医院动态 >医院新闻
小身躯大能量——让医学更有温度
时间:2025-04-18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III 丁丽芬 丁婷 阅读量:258

在呼吸内科三病区,有这样一位医生:他身材虽小巧,可一旦戴上听诊器站到患者床旁,那双眼睛便透出沉静而笃定的光芒,如同一颗璀璨的星辰,散发着无尽的光芒与能量——他是邱琦医生。他是同事眼中的“技术灯塔”,患者心中的“生命微光”,更是护士团队的“定心丸”。

他是技术革新的“破风者”

在科室里,他总是那个最先嗅到新技术、新业务气息的人,并且勇于将其引入临床实践。他敢于尝试,不断创新,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推动科室医疗水平的飞跃。他说:“医疗的进步,从来不是一个人的冲刺,而是一群人的接力。”

他是手术台上的“细节控”

一台重症肺炎患者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术中,患者突发血氧骤降。护士还未喊出“饱和度85%”,他已一边调整体位,一边快速下达指令:“负压吸引准备,肾上腺素1mg稀释,联系麻醉科”声音不大,却让所有人瞬间找到主心骨。他总说:“手术刀下的每一毫米,都是生命的刻度。”这种近乎苛刻的严谨,让年轻医生在观摩他手术时,连呼吸都不敢太重——生怕错过他某个精妙的止血手法,或是一句点拨:“你看,这个角度进针能避开肋间动脉。”

他是团队中的“暖心烛火”

深夜的医生办公室常亮着一盏灯。那是他在为新入职的护士讲解无创呼吸机波形解读,用红笔在监护仪图纸上圈出关键点:“这里出现‘双相波动’,一定要警惕气胸。”遇到患者家属情绪激动时,他会悄悄把值班护士挡在身后,温声解释病情,转身却叮嘱大家:“家属的焦虑是源于对疾病的无知,我们多解释一句,信任就多一分。”科室的年轻人都记得他的话:“医学是科学,但医患之间的温度,要靠人心去传递。”

他是护士站的“安全密码”

那夜,一位ARDS患者突然血氧骤降,警报声响彻病房。值班护士抓起面罩的瞬间,他已冲进病房,一边调整呼吸机参数一边清晰指令:“准备转科、气管插管,呼叫麻醉科,开放第二静脉通路!”转身时不忘拍拍护士肩膀:“别慌,我在这儿。” 后来他说:“你们才是冲锋的战士,我只是递弹药的人。”但我们知道,他递来的不仅是技术支援,更是直面生死时那份难能可贵的底气。

有人说,他像一颗铆钉,以小小的身躯锚定生命的防线;更像一簇火苗,用持续的热量点燃整个科室的前行之路。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当代医者最珍贵的模样:既有开拓者的锐气,又有守护者的温情;既能托举生命的重量,亦懂照亮同路人的微光。这或许就是“医者”二字最好的注解——无需高大的身躯,当仁心与智慧共振时,自有无穷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