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医院党建 >医德医风
市中心医院医生拒收红包高尚医德受称赞
时间:2017-10-06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未知 阅读量:30

“王玮医生,真是个好医生啊!”近日,在孝感市中心医院耳鼻喉科病房里一位患者说道。
    家住孝昌县的黄智强2015年7月15日因咽喉部不适,伴憋气感,遂到我院就诊,经纤维喉镜检查后以“喉部新生物”收入院手术治疗。7月17日,做手术之前,黄智强的家属将1000元的红包递到王医生的手中,王医生一再推脱,其家属却执意要给,王医生从他家属的眼神中似乎看出如果不收下红包他们就认为医生不会为患者好好做手术。为消除家属的顾虑,王医生只好暂时收下了“红包”。
    王医生只好把红包交到了科室彭护士长手中,然后彭护长还是一如既往地将红包交到了医院收费处,充当患者的住院费。
  为何患者给医生送红包屡禁不绝?恐怕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医生认为,送红包是患者对医生的认可;患者认为,送红包是花钱买平安。其实,患者送得不情愿,医生收得不安心,这种做法并不利于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对于患者来说,送红包并不能降低医疗风险。人们常说,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出现的医疗风险就是那个“万一”,这是客观存在的。例如,有人去看牙医,结果引发心脏病,死在牙科的手术椅上。这样的小概率事件,在临床上是存在的。即便是送了红包,也无法避免。很多医生在术前谈话时预告风险,并不是为了吓唬人,更不是为了向患者索要红包,而是为了让患者知情。
    对于医生来说,不论收不收红包,都会尽力把手术做好。即使是一名庸医,也想把病人治好。因为一旦出现医疗事故,医生是要承担法律责任的。所以,给医生送红包,并不能改变医疗结果。
    拒收红包,是为了让医生更有尊严。事实上,很多医生对于患者送红包也很纠结。不收吧,患者心里不踏实;收了吧,违背职业道德。于是,一些医生暂时收下患者的红包,只是为了消除患者的担心。等手术做完退还红包,或者存入患者账户,用来支付患者的住院费用。在医生看来,红包是“烫手山芋”,是埋在身边的“定时炸弹”。如果诊疗过程比较顺利,治疗结果双方满意,万事皆休。而一旦出现医疗纠纷,所有的责任统统算在医生头上,百口难辩。医生收了红包意味着丢了尊严。
    签订拒绝红包协议,要求医患双方必须遵守契约,信守承诺,按规矩来。但拒绝红包协议毕竟是一种软约束,效力有限,容易流于“表面文章”。要从根本上杜绝红包,必须改革医生的薪酬制度。医生收红包,是用灰色收入来弥补合法收入的不足。如果医生能获得合法体面、体现劳动价值的收入,有几个愿意去冒风险?如果医生合法收入太低,患者自然就成了待宰的“羔羊”。即使不收患者的红包,医生还会从药品回扣中牟利,相当于病人送出更大的“红包”。只有改革医生的薪酬制度,才能从根本上杜绝红包。
      建立适应医疗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是深化医改的重要内容。让医生靠技术吃饭,多劳多得、优劳优得,既体现了医生的尊严,也维护了患者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