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修从医之德诚信待人 常怀律己之心廉洁行医
孝感市中心医院十年(2000-2009年)廉洁行医标兵事迹荟萃
编者按:一个国家只有养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才能凝聚人心,和谐发展;一家医院只有树立优良的医德医风,才能受人尊重,令人信赖。十年来,孝感市中心医院的廉洁行医标兵们把医德医风当作生命、看作实力;视为环境、立为品牌;用自己的一举一动树立敬业廉洁的良好形象,用以人为本的理念构筑和谐健康的医患关系。
春蚕吐丝尽,蜡烛照亮人。廉洁行医标兵们在为病人服务的过程中,忠于职守,勤钻业务,技术精湛,关爱病人,用实际行动向我们诠释了“忠诚、坚韧、感恩”的涵义,让我们明白了什么是仁爱,什么是宽容,感受到了平凡中的伟大,他们不平凡的业绩又给我们带来了欢乐,带来了幸福!
廉洁行医标兵们自觉筑牢抵御诱惑的思想防线,不断提升德技双馨的人格魅力。他们像热爱自己的生命一样热爱医院,像珍惜自己的荣誉一样珍惜工作岗位,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对待病人,在“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下,努力为患者提供精细服务、超值服务、特色服务和个性化服务,为我市的医护人员树立了榜样。
左华凯
长年在儿科工作,没有一点孩子王的性格还真镇不住那些“小调皮”,在患儿和家长的眼中,他像班主任,既威严,又不失温情。
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他自觉改造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崇尚科学,诚信服务,全身心为患者服务,工作中从不“吃、拿、卡、要”,从不收受病人家属的“红包”,经常为困难病人提供帮助,多次将无法回绝的钱物上缴组织或交到病人的住院帐户中,严格遵守医生职责,在工作中凡事身体力行,一马当先。
在 “手足口病”防治中,他积极要求战斗在工作的第一线,不怕苦、不怕累、毫无怨言、舍小家、顾大家,积极向上、勇往直前,和广大同志一起有效地控制了“手足口病”疫情,得到了周边群众、上级及医院领导的一致好评。
张秀玲
她的漂亮既写在脸上,又刻心上。性格外柔内刚,份内份外的事打点得妥贴恰当,亦属巾帼不让须眉之列。刚脆、利索、果断、吃苦耐劳,是同事们对她最多的评价。
在急诊科三年工作期间,她热爱本职工作,忠于职守,困难事、急事、大事身先士卒,争先恐后。鲜为人知的是,她爱人在部队工作,长期出差,家中老人和孩子都需要她照顾。舍小家为大家,让她愧对亲人无愧患者。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急诊科内、外、妇、儿等科室种类齐全,她把几十个人的科室搞得红红火火,又团结和谐,亲如一家人。
科里、家里双肩挑,有时,她比男人更像男人。
她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处处以一个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无论是领导干部,还是山区农民、下岗工人,她都会尽百分之百的努力。
付汉东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他是大悟苏区的孩子,比同龄人更懂感恩与回报,更懂奉献的无私和赤诚。
他对病人高度负责,急病人所急,痛病人所痛,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廉洁奉公,不以医谋私,从没收受过患者红包,从没有拿过回扣,生活俭朴,不图享受,模范遵守职业道德。
他崇尚科学、宣扬正气,建立建全了所在科室质量体系文件和各项目的标准操作程序,为科室健康快速发展作出重要贡献。2003年积极主动申请到抗击”非典”第一线工作,是检验科第一个报名到发热门诊工作的工作人员。多次为“汶川大地震”等受灾地区群众捐款、捐物。多次被评为院先进工作者和优秀工作者。
刘玉萍
做病人护理工作,最需要具有的是耐心和充满包容、关怀、和谐的爱心,而这些,对她来说,几乎是与生俱来,天生就有。她以一个共产党人的高尚品格,默默无私奉献,用爱心呵护每一个鲜活的生命,用行动弘扬了对患者“高度负责、满腔热情、精益求精、救死扶伤”的南丁格尔精神。
一名老年女性患者,因肝癌晚期入住四内科,在她上夜班的时候突发大量便血,患者子女忙,只留一名70多岁的家属照顾,她一边忙抢救,一边安慰患者,帮忙擦洗,更换衣物,来来回回,穿梭在病房,待病情控制后,患者拉着她的手不放松,自己不能起床,就用手语告诉家属买了很多水果感谢,被她礼貌谢绝。
吉六舟
他是一个敦厚朴实的人,始终坚持“廉洁行医、诚信服务、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服务理念,不为名所动,不为利所累。
他与同事一道积极开展多项新业务新技术的研究如先后与外科、内科、五官科及肿瘤科等兄弟科室分别开展了全身骨骼系统、泌尿系统、气管及支气管的三维重建技术、胃肠道透明技术、肝胆管成像、全身血管CTA及心脏冠脉成像等多项新技术减轻了患者的病痛,拓展业务服务的范围,他先后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四篇文章,并担负高职高专院校规划教材《医学影像解剖学》的副主编。
孝南区三汊镇王家湾的王爹爹因患呼吸道疾病来CT室检查,陪护的婆婆上卫生间时,不慎将随身携带的钱包遗落在走廊上。碰巧被他拾到了这个钱包,发现包里有500元多元现金和交费收据。当时,走廊上内仅他一人,他马上意识到可能是来科室就诊的患者或陪人不慎落下的,一定很着急,于是他向每位患者及陪伴家属一一询问,当得知王爹爹的婆婆就是失主后,他在核对相关票据后豪不犹豫地将钱包递到了婆婆的手中。看到失而复得钱包,王爹爹和婆婆感激万分,连连称谢“市中心医院医生心肠好,拾金不昧风格高。”
李赪
看到那一张张新生命的小脸,疲惫感一下子消失了,喜悦重新涌上了心头。就这样,她把工作当成一件乐事,作为产科护士长,她经常教导科内护士,要以人为本,关心、爱护、尊重、理解来激发工作热情,让身心愉快地投入工作。她善于察言观色,常与护士沟通,只要是护士有困难,她就尽量帮助,她也通过考评来了解护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掌握各级护理人员的状况,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全面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她总是尽自己所能,为患者提供满意的服务,做到“心系女性 服务精心”。 一位从农村来的妇女来妇产科门诊就诊,由于没吃早饭加上有些紧张,在接受完检查后体力不支晕倒了,她连忙上前扶起了这位患者,让患者在休息床上躺下,接着自己掏钱为患者买来热饮、食物,使患者很快恢复过来。
她还利用门诊候诊区小小的墙壁和空间,设置了许多健康教育宣传栏,开办了中心医院孕妇学校,利用文字、图片、影像资料等形式竭诚为广大孕产妇提供优良的健康咨询及服务。
李学军
非典、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这几年,几乎所有老百姓谈之色变的疾病都在他的病区医治,他比常人压力大,付出的努力超过常人十倍或百倍。
他始终勤勉耐劳,毫无怨言,并婉拒各种酬谢,屡受病员表扬和赞誉,保持了医务工作者应有的职业形象。
他带领全科医护认真学习和落实上级倡导的行医规范,积极参加反商业贿赂专项治理活动,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要求自觉融入到科室日常工作之中,提高了服务质量,杜绝了差错事故,深得病人的好评,为促进行风建设,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树立良好行业风尚,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一位外地患者,消化道大出血,生命垂危,慕名前来中心医院,他放弃节假日同家人的团聚,精心组织抢救方案,一直坚守到患者转危为安,令患者感动不已.为了表示感激之情,患者家属送上“红包”,可他不肯要,并说:“我只是在做我的本职工作,没什么客气的”。
李静文
她举止优雅,是那种让人一见赏心阅目的人,待人处事落落大方,她用身体语言告诉你,她是一位尊重别人、爱惜自己、懂得生活的知识女性。
她在工作中,树立廉洁的医风和高尚的医德。不接受吃请、受贿、索取礼物、“红包”、开“坐车药”;不开大处方或与疾病无关的补养药,做重复检查或与疾病关系不大的其他项目;不出具假证明、体检表、假化验单、假报告单;不巧立名目乱划价、乱收费;不以介绍病人入院、检查、手术、治疗为理由而收取回扣;不私自为药品经销单位或个人代开、代售药械或要求病人到指定药店购药;不擅自“走穴”收取“会诊费”、“手术费”。
她积极参与手足口、甲型H1N1流感疫情防控。在今年的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防控斗争中,勇于承担责任,一方面积极学习防控知识,提高自身认识;另一方面积极投身防控工作,为把疫情控制在最低范围贡献自己的力量。
刘义红
刚烈耿直是他的性格,稳健务实是他的作风。
在担任医务科牵头副科长期间,他充分调动医务科各位工作人员的积极性,督促各项医疗核心制度,狠抓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切实落实“以病人为中心,以提交医疗质量为宗旨”的医院管理年活动,组织全院参加省卫生厅举行医院管理年创三级优秀医院评比活动。为创三级优秀医院的成功立下汗马功劳。
他坚持每周到儿科病房查房,每周二上专家门诊,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拒收红包、回扣,全年接待1500余人次,没有投诉及纠纷,受到了病人的好评。
刘志刚
他是放射的主要技术骨干,是科室设备的维修技师长,也是年青后辈的大师兄。在维修保养过程中,他先后克服了许多技术难题,不仅保证了科室业务的正常开展,还为科室节约了大笔保养经费。在科研教学的过程中,他不负众望,培养好影像专业人员,精心组织备课,将自己的知识和临床经验毫无保留的奉献给学员们,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
无论是在非典爆发的关键时刻,还是突发性重大车祸和手足口疾病治疗上,只要是医院一声令下,只要是患者需要,他从不提出什么特殊要求,而是自觉听从医院安排,招之即来,来之能战,不顾个人得失,总是深入病区,坚守在最危险、最艰苦的工作岗位,兢兢业业,认真负责的完成好投照摄影检查任务,为临床提供优质的影像资料。
刘东华
他是一直与微生物打交道,所以胆大心细。“冷板凳”能坐得住,坐得稳,因为他潜心治学,用心履职。
他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具有精湛的专业技术和丰富的实践能力,在每次重大公共突发事件及医院创建活动中表现尤为突出,如在SARS爆发的时期,不顾自身安危,一直坚持进行疑似病人的病原学检查,在霍乱弧菌O139局部爆发流行的关键时刻,日夜坚守岗位,进行病原学的筛查及快速诊断,无一例漏检。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一些成绩,多次被评为优秀工作者,连续几年度专业考核优秀,廉洁行医标兵。
池晨
虽说是不苟言笑,并不影响他平易近人。适当的距离,反而让他在我市药学领域有权威感。十余年来,他先后多次被医院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08年被评为市直单位先进工作者。
他在工作中,廉洁自律,不谋私利。在1999年-2000年负责制剂室改造期间,能严格把握质量标准,从不接受商厂的吃请,更不拿一分钱回扣,保证医院制剂改造造价逾百万工程的质量,为医院制剂室换证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2004年-2009年期间,他负责全院药品的购进工作,始终保持廉洁的作风,不吃拿卡要,没有接受任何药品回扣,严格执行国家药品招标政策,确保医院药品的质量,真正让患者吃上了价廉物美的药品。
陈晓艳
她像阳光,给人的感觉总是温暖。不管年龄大小,都认定她是大姐,大事小事都喜欢找她帮忙。
她爱岗敬业,忠于职守,勤奋工作,无私奉献,连续五年被评为医院先进工作者。参与医学科研,几项成果分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及市科技进步二、三等奖。
她对待病人热心周到,真心与病人沟通、交流,不以医谋私,没收受过患者红包,没有拿过回扣。在科室工作中爱护设备仪器,尽量节约试剂和耗材,开展新业务、新技术为科室健康快速发展及创建省级临床重点专科作出了重要贡献。
杨树杰
白净的脸庞上写着纯朴、和蔼,闪亮的双眸里射出睿智、执着和坚韧的品格。他用自己的一举一动树立敬业廉洁的良好形象,用以人为本的理念构筑和谐健康的医患关系。在服务的各个方面体现一个“优”字,在诊断的各个环节体现一个“精”字,在保障的各个层次体现一个“细”字,在医疗的各个流程体现一个“快”字,让病人真切地感受到新生儿科是一个可以以性命相托的地方。
他自觉改造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崇尚科学,诚信服务,全身心为患者服务,工作中从不“吃、拿、卡、要”,收受病人家属的“红包”,经常为困难病人提供帮助,多次将无法回绝的钱物上缴组织或交到病人的住院帐户中,严格遵守医生职责,在工作中凡事身体力行,一马当先。
他积累经验,学以致用,常常提出一些新的治疗和新的观点,创造性开展工作,大胆采用科学方法填补科室临床治疗空白,承担“急、难、危重”病人的抢救与治疗,多年来在他和科室其他同志的努力下,新生儿科的业务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多次被上级评为先进科室,他所做的工作得到了领导和职工们的认可和肯定。
何源萍
她善于思考,勇于开拓,敢于创新,待人接物像“观音”慈祥柔和,科研领域像“悟空”般敢想敢闯。
她先后撰写论文数十篇,主持参与完成6项科研课题经鉴定达国内领先水平,其中4项分别获省市级科研成果奖。同时还主持参与开展多项新技术、新业务并获新技术新业务奖。将这些技术应用于临床,服务于病人,使专科业务不断发展。
多年以来她已习惯了繁忙的临床工作,一次因不慎摔伤了腰,腰椎压缩性骨折,剧烈的疼痛使她病倒在床上,领导和同志们都关心的劝她休息,可她却放不下科室工作,疼痛刚减轻一点她就戴着腰带回到了工作岗位。
杨建林
如果时光能倒流,他便是旧上海照像馆里着长衫的老板,在声与光组成的空间里,谦恭地对待每一个客人,同时又用影像记载着别人的回忆,让精彩继续,让遗憾停止。
他始终以科学的管理信服别人,以崇高的医德塑造自己,以精湛的医术吸引病人,以丰富的阅历充实人生,使医院CT室由从以前的“照相馆”变成影像科,由单纯的影像诊断步入疾病的治疗,带领科室从辅助走向了临床。
他是CT室下班最迟的人,因为他要了解当天的工作量、有无遗留问题,并帮助值班人员做好交接班工作,遇到路途遥远、行走不便的病人,他总能尽心尽力去帮助他们,对病人提出的问题,他总能耐心细致地解疑释惑,提出合理的意见,直到病人满意为止。
他始终以维护人民的健康为己任,以忠实服务为荣,以牟取私利为耻。坚持为患者着想,对待病人满腔热情,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解决病人的困难。
邹毅
一些描写葛优的词语能在他的身上找到对应,因为聪明所以头发不多;因为
幽默所以生性豁达。
他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行医理念,严守医德医风规范,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廉洁行医,精益求精。在工作中,热情应诊,不追名逐利,不以医谋私,拒收“红包、回扣”。从不计较业余时间和节假日,每次值班,发现病人擅离病房后,均会直接与患者所留电话进行联系沟通以免发生意外,以优质而周到的服务赢得众多病人的信任。事后,有很多患者非常感激,送红包、送礼物、请吃均被拒绝。工作中始终勤勉耐劳,毫无怨言,并婉拒各种酬谢,屡受病员表扬和赞誉,且得到领导和同事们的一致肯定,保持了医务工作者应有的职业形象。在“抗击暴雪”与“抗震救灾”期间捐款捐物,奉献了自己一份微薄的爱心。
钟敏华
她用精湛的医术挽救了成千上万名患者的生命;她用高尚的医德温暖了一位又一位患者和家属的心灵。病人的眼中,她像邻家大婶一般可亲可近;后辈的眼中,她如高校师长般可信可敬。
1985年7月,她带着“救死扶伤、造福桑梓”的美好理想,大学毕业后分配至市中心医院从事内科工作。为了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她认真学习、虚心求教、刻苦钻研,勇攀医疗技术新高峰,逐步成为全市呼吸内科专业的领军人物,主持多项科研成果,先后荣获2项市级科技进步奖,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20多篇,使医院呼吸内科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达省内先进水平。
那天,孝昌县56岁的农民蔡某突发呼吸衰竭。经当地医院检查,动脉血气结果示二氧化碳分压达125毫米汞柱,患者一直处于深度昏迷状态,抢救的成功率几乎为零。于是,患者家属在医院为蔡某穿好寿衣后运回家中。蔡某的儿子见母亲仍有一丝气息,就抱着试一试的心理慕名前往中心医院找她求助。那时,她正在武汉参加全国性学术会议,得知这一情况后,连夜赶回了医院。
患者呼吸非常微弱,她一边检查病人,一边安排人员准备行气管插管及呼吸机。同时行床边胸片检查,发现患者除呼吸衰竭还合并有左侧气胸,诊断明确后,立即行胸腔闭式引流,以及行气管插管上呼吸机,经过近两个小时抢救,病人生命体征趋于正常,她这才回家休息。家属为了感谢她,塞给她一个1000元的红包,再三拒绝,家属仍坚持要给,她只好委托护士长给病人交住院费,10天后,在医务人员的精心治疗下,患者奇迹般康复出院。
周洁
她是那种话说得少,事做得多的人,于沉默中悄然绚丽,于沉默中厚积薄发。
她善于总结经验,积极撰写论文,积极配合科室开展科研课题的研究,先后参与开展了《鼻腔鼻窦冲洗液的研究及临床应用》《复方新福林制剂中耳腔注射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研究》《微波配合鸦旦子油治疗成人喉乳头状瘤临床观察》等课题的研究,并获得省市级科技进步奖,先后撰写20余篇文章在专业杂志发表或在专业学术会上交流。
她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对病人如亲人,对病人送红包及礼物总是委婉拒绝,对于有困难的患者,从生活方面给于适当的帮助,对于患者的疑问总是耐心解释和安慰,尽自己的能力千方百计为患者解除痛苦。
胡卫群
她是孩子眼中的好阿姨,也是老人眼中好闺女,她帮斜视患者“改斜归正”,帮弱视患者“铲弱扶强”。
她从事小儿眼科专业,患者多为视力差伴有斜视的患儿,检查时尤为困难,需要足够的耐心和诱导技巧才能完成对患儿的检查和诊断。在她的帮助下,很多斜视弱视患儿都取得了明显的疗效,同时她也赢得了家长们的赞誉。
孝昌小河镇爱好书画的老先生因患双眼急性闭角性青光眼来医院治疗,当时疼痛难忍,双眼视力急剧下降,患者心情烦躁不安。在她的建议下,患者住院并收入病床。首先她对患者使用药物治疗,病情很快得到控制,并及时为他安排手术。但病患却十分犹豫,害怕手术不成功。她耐心的向病人解释青光眼若不及时手术,容易导致再次复发,甚至失明,而手术才是治疗的关键。最后,患者欣然接受手术。术后效果良好,视力大部分恢复。老先生高兴的说:“我又可以作画了。”随诊时,老先生带来了一幅自己亲手书写的“光明使者”字画送给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