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医院党建 >党建活动
党建 活动
2017-10 06
余热织绿荫永葆先进性 市中心医院离退党员穆桂荣参加全市党员先进性事迹报会汇报材料                                  余热织绿荫  永葆先进性    我是孝感市中心医院离休医师穆桂荣,今年72岁。我出生于河南黄泛区一个贫苦家庭。1949年在逃荒的路上,光荣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不久参加抗美援朝,在前线做医务护理。战争结束后,我和丈夫孟昭震定居孝感,并成了孝感市中心医院的一名内科医生。  1990年4月我离休了,离开了紧张而繁忙的工作岗位,我感到无比的轻松快乐和幸福!这是党和国家对我的关怀和照顾,我衷心地感谢党和国家。  我休息了,但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是永存的,我要牢记党的宗旨,保持共产党员的本色,在我的有生之年,为党为人民尽一个共产党员的义务和责任。我用义诊、集资捐款的行动汇报党、汇报人民和国家。         免费义诊关爱祖国下一代  离休后,我一直在琢磨:怎么利用一技之长,为社会做点奉献。  有一次,我经过驻军幼儿园,看到天真活泼的孩子们,突然萌生一个想法:该为孩子们做点事。于是我去部队幼儿园找领导说:“我休息了,我是五官科医师,想为幼儿免费,不接受招待的义诊服务。”他们同意并表示欢迎。我特别高兴,回到家里做准备,去医院借些医疗器械。  第二天(1990年4月10日)我带着医疗包和水,骑着自行车,来到幼儿中间了,在老师的组织下,小朋友一排排、整整齐齐地坐好了,我站在他们面前,我看见一个个睁大的眼睛神气地望着我,我马上向他们做自我介绍:“小朋友们好,我是医院来的穆奶奶医生,是来为你们讲鼻子、眼睛、耳朵和口腔卫生知识的,如果有病,医生奶奶为你们治好,愿意吗?”小朋友齐声回答:“愿意。”孩子们聚精会神地听完了我讲的课。  为他们检查的时候,秩序特别好,排着队一个个接受检查,在检查中我发现有些孩子外耳道患了栓塞,有一个小朋友鼻腔里有异物,我为他们取出时都很合作,在取鼻腔异物时,因异物是圆形,很光滑不容易取,小朋友紧张,异物取出来了,是个珠子,老师小朋友都惊呆了。我立刻抓住机会给小朋友们讲:“这珠子是小朋友自己塞进鼻子里的,塞进就能引起鼻子不通气出血,化脓、鼻子臭,你们千万不能往鼻子里塞东西,记住了吗?”小朋友们回答,记住了。  接着,我不辞辛劳,骑着自行车,带着器械物品,奔波于城区10多所幼儿园,几个月下来,先后为2000多名孩子上卫生课,义务检查治疗。  每当检查之后,小朋友都围在我身旁,问这问那,还说:“医生奶奶你真好!”我的服务受到孩子们的好评了。他们多么天真懂事可爱啊!每当我离开他们的时候,老师和小朋友总是送我到大门口,我走远了,孩子们还挥着小手呼喊着:“医生奶奶再见,明天你还来。”我的义诊受到孩子们的欢迎,也受到幼儿园领导、老师和家长们的欢迎,我能为幼儿做点服务感到特别的高兴!这也是我休息之后第一次成功的实践。      为亚运会、农运会宣传义诊集资捐款  第十一界亚运会于1990年10月在北京举办,每个中国人都为之高兴和自豪,在电视里我到了倒计时和北京人民宣传亚运会和向亚运会捐款的盛况,强烈的感染着我,我想用义诊的方式去孝感街上宣传、集资、捐款。  我把自己的想法向地区卫生局领导汇报,得到了支持和帮助,并于1990年7月18日开始在地区卫生局大门口的路边义诊,义诊活动进行了一个多月,有400~500人看小病和咨询,起到宣传亚运会精神的作用,并集资110元钱,代表孝感人民把钱寄到第11界亚运会筹委会,筹委会给我寄来了收据,证书和感谢,这是我第一次捐款。紧接着,我又为1992年在孝感举行的第二届全国农民运动会募集资金1600余元。  1991年春天,我在电视里看到一个新闻发布会说:“第二届农民运动会将于1992年10月在湖北孝感举办。”这是孝感人民的一件大喜事,我决定为第二届农运会义诊、宣传、集资捐款。从此我每天搬桌子、凳子,推着自行车带着医疗包和集资箱在路边义诊、宣传,来看小病和咨询的人很多,那时人们口袋里的钱很少,重在参与,每人1~2角钱就行了,可有很多人捐1~2元钱。  群众给我很大的支持和鼓励!也有人不理解我,说我:“出风头,现在人都是为了赚钱,你在路边风吹日晒的,搞啥义诊啊,有福不会享,真傻!”别人说什么那是他们的看法,我不在意,我只认为自己是个共产党员,为人民做点事是应该的,我为农运会宣传、集资坚持一年半,有六、七千人看小病和咨询,集资1643.80元,捐给第二届农运会筹委会,这是我用行动向九亿农民献的爱心。        给弱势群体送去一片关爱  2002年市妇联成立了孝感市妇女儿童绿荫中心,当时的妇联领导对我说 :“希望穆医生能为受家庭暴力伤害的妇女儿童免费救助。”  我很乐意接受了他们的建议。在两年的时间里,我共为32名受家庭暴力伤害的妇女免费救助,用费近万元。我也是女性,看到这些受家庭暴力伤害的妇女我很同情他们,我能在他们身体和心理受到伤痛时给予救助,是一名医生的责任。  残疾人需要关爱,残疾人事业需要支持。从1991~1996年每年在残疾人日我都向残联捐款献爱心,得到了市残联的多次奖励。  2001年7月我收到孝感市陡岗镇陈池村池汉桥的来信,信上说:“我是个下肢截瘫的残疾人,整天躺在床上,最近民政给我一台轮椅,需要交300元钱才能领回来,穆医生,在电视里我看到你帮助很多人,你能帮我300元,我就能坐在轮椅上到外边看看,还能帮助爱人、孩子做点事情。”我看信后,想帮助他,但我不了解情况,于是向市残联领导汇报。他们经过调查证明情况是真实的,我捐给他300元钱。  2001年12月18日,池汉桥摇着轮椅由爱人陈爱华陪同从早上7点多起程,到下午2点到我们义诊所。他说:“穆医生为了感谢您,我来给你送锦旗。”锦旗上写着“募捐为乐”,并带来他在轮椅上的照片,一个残疾人摇着轮椅用7个小时来看我,真是太不容易了,我很感动。      开“爱心诊所”助“希望工程”  1992年秋日的一天,我在阅读《半月谈》杂志时,第一次接触到“希望工程”这个名词。我了解到,“希望工程”旨在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儿童,让他们重返校园。  这一名词,深深触动了我。我想,支援贫困地区失学儿童上学,仅靠在街头摆桌义诊是有限的。于是,我萌生了开设固定诊所、为希望工程筹资的念头。  在孝感市卫生局、老干部局、中心医院负责人的关心支持下。1993年,我在居住地附近租了一间门面,添置了一些药物和医用器械,创办了“绿荫诊所”。  每一名患者前来就诊,我都要将他们登记在册,作为一个“总病历”。所有患者均免去挂号费、处方费等,其它收费也比医院低得多。  我从医40年,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加上对病人热情,慕名前来求医的人越来越多。有时,来诊所看病的人,还要排队。有人知道我开诊所,是为了资助贫困学生后,特地送来锦旗:“善捐为乐”。到2004年底,我已资助贫困学生218名学生,其中有5名孤儿,都是大悟革命老区的,我资助他们上学读书外,还经常给他们捐衣、被、书和文具。  我资助贫困学生读书已有13年了,开始是通过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我把资助金,按着他的标准(1992年200元/学生,1993年300元/学生,1994年400元/学生)寄到北京,由他们为我结帮学对子,为我结的对子,分布在黑龙江省、吉林省、江苏省、河南省、湖北省和重庆市,学生们来信说:“穆奶奶,在你的救助下我重返学校读书了,感谢穆奶奶,我一定好好学习报答你,长大后报效祖国。”  1998年市老干局为我联系到孝昌县小河镇中心小学,在这里连续7年每年保持资助15名学生;2000年市妇联、为落实“春蕾计划”,救助贫困女孩读书,为我联系革命老区安陆赵棚镇中学,每年资助保持10名学生(女生)。1999年孝感市慈善总会开展“一帮一”助学活动,我每年都参加2001年通过慈善总会,资助三名学生.    义诊使我实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生命价值  在我义诊活动中,得到了家人的支持,特别是老伴孟昭震同志的支持,在路边义诊时,他经常为我搬桌子、凳子,家务事干得多,然而就在1995年2月他突然中风了,当时看很重就你不行了,住院两天后从昏迷中醒过来了,此时他的右半边身子完全不能动了,他身边需要有人守护,我的义诊活动还能坚持下去吗?我非常珍惜义诊活动,这是我为党为人民做贡献的活动,几年来我把义诊活动当做我生命的第二个春天。  我对自己说:“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义诊不能停,再大的困难必须克服。”我和老伴商量:“你现在右边身子完全不能动,你身边时刻都要有人守护,白天由孩子们守护,夜晚我来守护你,我把义诊活动坚持下去,多救助一些失学的学生,好吗?”他说:“那样你太累了,你能坚持的话,就坚持吧。”他同意了。我的义诊活动,持续性进行15年,为了使诊所办下去,我把女儿、侄女等召集到一起,让她们轮流伺候老伴,自己白天忙于诊所,晚上守护在老伴的病床边。在这段最困难的日子里,对我来说,困难之多,令人难以想象。15年来,我共为9万多病人进行服务,把全部收入捐给社会(除房费和青年医生的工资)共捐款165560多元,用于抗洪救灾,资助贫困学生读书,支援革命老区建设、残疾人事业,第十届亚运会,第二届农运会,在北京召开的第四届世界妇女代表大会,孝感建设2005年春节济困,东南亚地震海啸捐款救助那里的灾民。  我们夫妻两人共育有3个女儿。经济状况并不宽裕,一直过着简朴的生活。这些年,我行医所得,几乎全部捐给了贫困学生和社会公益事业。  女儿出嫁时,我们只给每人2000元钱作陪嫁。对此,有人说我“抠门”,但我有自己的看法:把女儿养大,算是尽到了做父母的责任。她们有工作有工资,无须给她们留财产。人不能单为钱活着。我和老伴都有离休费,生活过得去,还要钱干啥?要是为个人挣钱,我就不干了。这些钱是人民给的,再把它还给人民,是完全应该的事情、很普通的事情,并不值得宣扬。  再说,人为社会做点奉献,也是很应该的。每当我用心为病人服务的时候,每当我捐款救灾的时候,每当我救助失学儿童重返学校读书的时候,每当我把义诊收入一次次捐给社会的时候,我觉得义诊活动使我实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生命价值,我感到了无比的欣慰。  我为党和人民做了一点实事,尽了一个党员的义务和责任。党和人民却给了我很多很高的荣誉,医院党委年年授予我优秀共产党员称号,1999年被湖北省委授予我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00年被评为湖北省扶贫先进个人,2004年受到中组部的表彰为全国老干部先进个人,当俞正声书记给我颁奖时,我激动得热泪直流。荣誉应当归于党,我应该再接再励,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继续义诊捐款为人民,共产党员应当是做到生命不息而为人民服务不止,争做合格的共产党员。           谢谢大家!汇报人:穆桂荣
2017-10 06
医院党员走进西柏坡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3月28日,市中心医院20多名党员在党委书记王以强和纪委书记邹木祥的带领下前往西柏坡参观学习,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党员们分别参观了西柏坡纪念馆和当年中央领导工作生活的地方,认真听着讲解员的解说,了解党中央来到西柏坡、全国土地会议、三大战役、七届二中全会和赴京建国等重大历史事件,仔细观看看每一件展品,战争时代用过的枪弹,土地会议时颁布的文件,让人身临其境的电报长廊……  在毛泽东故居、朱德故居、刘少奇故居、董比武故居……大家驻足地看、侧身地听,亲身感受了中国共产党员当年蓬勃向上的革命朝气,百折不挠的斗争意志,脚踏实地的创业精神,体会到革命前辈在艰难困苦环境下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忘我的革命热情,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旧址前,参观团成员纷纷在党旗下,重温入党誓词,并拍照留念,记录下这庄严神圣的一刻。  学习参观结束后大家普遍认为,这次学习参观活动收获很大,受益匪浅。不仅重温了历史,回顾了那段令人难忘的岁月,而且从中寻觅到艰苦奋斗,催人向上的精神,更加深刻地领悟了当前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重要意义。大家表示,一定要继承革命先辈的优良传统,牢记“两个务必”,做党放心,人民信任的共产党员。 
2017-10 06
农工党湖北省委会举办“中国梦农工情”演讲比赛医院选手获奖  5月10日,农工党湖北省委会举办“中国梦 农工情”演讲比赛。来自全省的29名参赛选手结合本职工作、入党故事和成长经历,以饱满的热情、生动的语言、感人的事迹,声情并茂地讲述了“加入农工党为什么?历史责任是什么?我为圆梦做什么?”的心路历程,明确了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亲历者、实践者、维护者、捍卫者的历史责任,表达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道路的坚定信念。市中心医院农工党员胡锦、熊丽萍、夏芳在农工党孝感市委会预赛中包揽前三甲,以优异的成绩,代表农工党孝感市委会参加省委会决赛,在决赛中选手胡锦、熊丽萍获二等奖,夏芳获三等奖,为医院争得荣誉!            
2017-10 06
学习十八大精神市中心医院召开心得交流会 6月13日下午,市中心医院召开了学习十八大精神心得交流会,会议由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左祖俊主持,院全体支部书记参加了交流会。来自临床、医技、行政后勤的14名代表围绕“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推进医院工作跨越发展”这一主题进行交流研讨,发言中有人深度剖析十八大报告中的关键词,概括精辟,阐释深刻;有人偏重理性层面谈工作方法和思路,逻辑严密,说理性强;有人结合实际工作谈切身体会,质朴真切、娓娓道来。行政一支部的代表管菊艳说:“我们要做大时代里的小人物,做大舞台上的小角色,做大机器中的小螺丝……”。外科支部的代表陈文诚说:“作为一名护理人员我们要认真仔细的对待每一位病人,从细节做起,着眼细节将是我信守一生的承诺”。会场气氛热烈。最后,左祖俊对此次交流活动进行了点评,他说,各支部非常重视学习活动,学有成效,学得深,悟得透。代表们发言思路清晰,结合自己的岗位实际进行了深刻体会,提出了很多新的观点。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通过学习大家掌握了精神、坚定了信心、鼓舞了士气。左祖俊对下一阶段的“学创”活动进行了部署:一是将按“学创”活动的方案,开辟专栏交流体会文章、组织开展支部学习大讨论等活动,深化对十八大精神的认识。二是将结合民生工程,不断提高医疗水平,改善服务态度,不断增强“以病人为中心”增强服务理念。三是要将培育身边的典型,开展“群众满意的医生、群众满意的护士”的评选活动。 
2017-10 06
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促进医院发展新跨越  11月24日,市中心医院党委召开了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宣传动员大会。会议要求全体党员干部要把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党的十八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年一个时期首要的政治任务,高度重视,精心安排,有计划、有步骤、多形式地组织开展学习(宣传)活动,迅速掀起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的高潮。  多形式多渠道宣传好 学习好 贯彻好党的十八大精神  通过召开支部党员学习动员大会,开设学习活动网站专栏、交流学习心得、开办学习园地以及“我为医院发展献计策”征文活动等多种方式,把广大党员和医务工作者的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八大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实现医院的各项目标任务上来。  十八大报告对卫生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提高医疗卫生队伍服务能力,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切实优化医疗服务质量,提升诊疗水平,有效缓解老百姓看病问题。对照十八大的精神,市中心医院将进一步改善就医环境,进一步加强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医德医风管理,提升他们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境界,融洽医患关系,进一步重视医疗安全,实现中心医院服务人民的永恒目标。  不断提高医疗技术和医疗服务水平,以实际行动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经过近几年的建设,市中心医院的发展取得了瞩目的成就。2010年6月投资1.92亿、建筑面积3.6万平方米的外科楼投入运行,对内科楼投资5000万进行了装修,新增病床500张。投资1.52亿建筑面积3.7万平方米的门诊大楼和近1万平方米的仁济分院也将于年底投入运行。通过加大投入,加快医疗硬件建设,有力改善了群众就医条件,为患者提供了更舒适的医疗环境和更高的医疗服务质量。市中心医院今年门诊量达58万人次,出院人次达5万人次,手术台次11108人次,病床使用率104.5%,群众看病就医条件有了显著改善。   医院今年以“科技兴院、质量强院、文化建院、诚信立院”为理念,认真落实年初工作部署的九项重点工作。按照医院发展规划,加快新门诊大楼、仁济分院的建设步伐,深入推进114预约挂号,开展远程医疗,大力推行便民惠民措施,方便百姓看病就医等服务环节;不断完善制度,梳理流程,更新观念,提高效率, 以保障医疗安全、提升医疗质量、改善服务态度为主线推进医院改革发展。  十八大报告对卫生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下一步医院的工作将以报告精神为指针,进一步提高医疗卫生队伍服务能力,加强医德医风建设,为保障人民健康水平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2017-10 06
弘扬部队优良传统医院党员、干部集体参观军史馆 2月3日,市卫生局党组书记、局长兼市中心医院党委书记李跃念,市中心医院院长樊立带领医院党委班子及相关科室党员干部,到中国人民解放军驻孝空军某部进行国防爱国主义教育。在部队首长的陪同下,党员们参观了空降兵部队的军史馆,详细听取了这只英雄部队的发展历程。大家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继承发扬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缅怀先烈,将老一辈的坚定信念、崇高信仰和人民子弟兵的战斗精神传承下来,为推动医院的发展,做好双拥工作,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
2017-10 06
医院号召职工向陈金英学习 为了积极响应省卫生厅、市卫生局关于学习陈金英先进事迹的通知,市中心医院党委号召全院职工向“人民的好医生”陈金英学习,在全院开展“学习陈金英,岗位作贡献”专题学习活动。 6月22日,医院党办召开各支部书记(扩大)会议,就各支部如何学习做了安排部署。医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左祖俊主持会议,他全面介绍了陈金英同志的先进事迹,其可贵之处主要表现:扎根基层、服务群众;心系群众、乐于奉献;严格自律、廉洁行医;艰苦朴素,淡泊名利。左祖俊要求各支部要通过召开座谈会的形式,让陈金英的事迹人人知晓,通过开展“学习陈金英,岗位作贡献”为主题的大讨论,就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写心得、写体会,宣传科要在孝感健康网大力宣传陈金英同志的先进事迹。 8月份底,医院创建办将结合创先争优和“三好一满意”活动,以“陈金英”等身边的先进典型为榜样,组织开展主题演讲比赛,歌颂身边的“陈金英”。全面展现新时期医务工作者的高尚情操,切实增强广大干部职工的荣誉感、使命感以及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院党委要求:全院职工要对照陈金英同志的先进事迹,检查自己是否做到立足本职、爱岗敬业,扶危济困、无私奉献,是否做到牢记宗旨、心系群众,扎根基层、吃苦耐劳。全院职工要以陈金英同志为榜样,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以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奋发图强,努力开创中心医院工作的新局面,为医院的发展贡献自己一份力量。 陈金英同志先进事迹  风雨相伴,星月为友。行医30多年,泥泞小道见证他的执著与博爱,一张张处方诉说他宽广的胸襟,乡亲的眼神满含对他的信任与挚爱。  他两度被中国卫生协会评为“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出席全国优秀医生先进事迹报告会;他的事迹被编入《世界好医生》一书,他乐善好施的故事广为传颂。  他用妙手仁心,铸就一名普通乡村医生的赤子情怀,被群众亲切称为“泥医生”。他就是应城市田店镇店坡村卫生所所长、共产党员、复员军人陈金英。  泥土深情:选择治病救人这份责任  1976年,陈金英从部队复员。在部队受过专业医术训练、有一份热心肠的他,被选为田店镇陈岗村卫生员。当时,条件简陋,4个卫生员在一年内就走了3个。  1983年,陈金英被村民们高票选为陈岗村党支部书记。不再当卫生员,可远近村民却不认这个账,只要生病就找陈金英,等也要等到他回来。“人虽改行,但事却没改,只是加了书记这个担子。”陈金英说。  有一件事情让陈金英决心辞去村支书的职务。原来,店坡村闵凤杰的婆婆得了急性肾炎,她没吃早饭就把婆婆带到陈金英家,可陈金英外出开会去了,闵凤杰急得直哭。等到陈金英中午回家,闵凤杰的婆婆已躺在床上,不能动弹。  陈金英顾不上劳累,迅速给病人诊断、输液,等病人病情稳定后才吃午饭。  面对感激不已的病人,陈金英内心却难以平复:如果回来不及时,病人出现危险怎么办?如果不去参加会议,耽误了村里的事又怎么办?怀着对乡邻的朴素情感,陈金英找田店镇委书记汇报思想。他的请辞得到了批准。  陈金英的诊所名义上是陈岗村的,但由于价格低、医术高、待人好,周边乡镇村民都慕名而来。  1992年4月,店坡卫生所盛邀陈金英前去工作。当时,他有两个孩子正在念书,妻子想说服他出来干个体。可陈金英认为,店坡卫生所医疗设备好,自己可以更方便给百姓治病,是施展自己才华的大舞台,这不正是自己企盼的吗?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陈金英到店坡卫生所上班了。  从那时起,陈金英踏遍了店坡村的每条小道、每个自然湾落。即使在漆黑的夜晚,陈金英都能摸黑前行。他硬是用脚踏出了一幅“活地图”,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不知从何时起,陈金英有了个“泥医生”的雅号。  泥土朴实:花最少的钱给村民医好病  都说陈金英瓷实,就像遍布农村的泥土。在朴实的陈金英眼中,少花钱看好病,对村民而言比什么都实在。  曹庙村徐进权身患白血病,不方便到诊所打针。每天早上、中午,趁病人少的时候,陈金英走几里路到徐进权家,免费给他打针,并客串当心理医生,给他讲故事,对他进行心理疏导。  汪冲组刘树芳的爱人有哮喘病,为了减少患者费用,陈金英让她在家治疗。在寒冷的冬天,陈金英顶着寒风,踩着泥巴,步行十多里前往为她治疗。  侯先泰患有气管炎、胃病、关节炎等多种病,到应城、武汉等地治疗都不见好转,小病拖成了慢性病。陈金英知道后,帮他制订治疗计划,每天去帮他治疗,病情得到了控制。  行医30多年来,陈金英上门服务达7000多人次,没收过一次手续费,免费治疗、捐助达1万多元。  为了让村民花小钱治大病,陈金英一直钻研“土方子”,用来对付慢性病、常见病。小孩腹泻,去大医院得花几十、上百元,陈金英摸索出10多种治疗办法,只要几角钱就能治好。陈金英走到哪里,调查到哪里,并根据病人体质强弱、病情轻重制订相应的预防措施,用最少的费用帮助他们治病。  为了减轻病人负担,陈金英开的处方很少用拉丁文,字写得格外工整。“村民拿到处方,知道得了什么病,也可以自己到药店买药,减少费用。”陈金英说。  泥土芬芳:视患者如亲人  陈金英已是60岁的人了,他的两个孩子大学毕业后都在上海工作,有房有车,多次打电话催父母亲到上海去带孙子,一家人在一起安享晚年,可他就是舍不得离开,舍不得离开这片深情的土地。  2009年腊月二十八深夜,天寒地冻,大雪纷飞。睡梦中的陈金英被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惊醒。电话是邓小银家人打的,恳请他上门出诊。邓小银的家距诊所有10多里泥巴路。当晚,并不是陈金英值班,可他没有丝毫犹豫,凌晨1点,陈金英赶到了邓小银家中。  原来,邓小银突发高血压,人已处于极度昏迷中,一家人急得直掉眼泪。陈金英及时采用药物镇静降压,很快解除患者病痛折磨。根据从医经验,高血压病情很复杂也很危险。直到病人明显好转,他方才离去。此时公鸡开始报晓了。  侯秋凤患有高血压、颈椎病、胃肠炎,儿子已去世,孙子在武汉打工。一天晚上,陈金英突然接到侯秋凤邻居的电话,说侯秋凤高血压发了。陈金英迅速赶到,镇压、打针,两个小时后,病情好转,陈金英刚刚回到家,电话又打来了,说侯秋凤胃肠炎发了,陈金英又匆匆赶过去,诊断,输液,等再次到家时,已是第二天凌晨五点了。  诊断、输液、出诊……占据了他全部的时间。在卫生所里,陈金英既是医生,也是护士。这一切,他早已习惯。  村里20多个烈属、军属、残疾人,也是他主动联系的对象,有事没事,他都上门叙家常,问寒问暖。高坡村周婆婆是个盲人,儿子在部队工作。他主动上门服务,不管是电话还是别人捎来口信,只要周婆婆不舒服,他就放下手中的活赶到。  泥土无言:乡亲们健康快乐是他的最大满足  卫生所是做好农村预防接种、妇幼保健、农村合作医疗和公共卫生防控的前沿阵地。  1994年,他拿出个人积蓄作为卫生所发展活动基金,少则几百元、上千元,多则上万元。卫生员被轮流送去培训,药品进货渠道严格把关,药价坚持薄利原则。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在陈金英的带领下,卫生员们爱岗敬业、服务意识得到极大增强;24小时电话出诊制度得到很好贯彻;卫生所每年开展两次体检筛查慢性病,并建立健康档案。  店坡卫生所服务区域有8个村5000多人,人口居住分散,村民缺医少药的现象较为普遍。针对村民健康知识欠缺的情况,卫生所发放健康知识宣传单,提高自我保健意识。陈金英所在的服务片区是黄疸肝炎、肠炎、痢疾、肺结核病高发区,他带领卫生员走访发现,饮水条件差、劳动强度大是主要原因。卫生所对病情做好记录,并采取送药到户、服药到口、不服药不走的办法,极大提高了医疗预防效果。  陈岗村支部书记王万春说:“陈金英把群众的事当天大的事来办,决不让群众吃亏,特别是老人和孩子,他的心已经与乡亲们紧紧联系在一起了。”  逢年过节,乡亲们来看望陈金英。村民侯水香、胡翠芳来时总是说,我们认老陈这个亲戚,不为别的,我们认他是好人,是恩人。憨厚的他总是笑笑:“我不图什么回报,只要看到乡亲们健康快乐,就心满意足了。”  这就是陈金英,咱们的“泥医生”,群众身边的“120。”  
2017-10 06
城里医生“坐堂”乡村“三万”活动“五送”服务惠民生 为深入推进“三万”活动,4月26号,孝感市中心医院党委书记余小明、院长樊立等院领导带队,40余名医务人员到汉川市庙头镇驻点村开展“送医、送药、送健康、送温暖、送设备”五送活动。 为开展好此次活动,当天,该院组织了内、外、妇、儿、耳鼻喉、眼科、口腔科等科14名主任医师以上职称专家,在庙头镇兴隆寺开展义诊和免费送药活动,辐射周边新垸、徐家台等村。活动现场,前来就诊的群众还真不少,专家们的面前围满了闻讯而来的当地群众,专家们仔细询问患者的病情,耐心地为前来候诊的群众检查身体,进行诊断,一直忙到中午。得悉村中有困难户、五保户、军烈属因多种原因不便来到活动现场,医院党委书记余小明、院长樊立等院领导与驻村工作组一起,将慰问金送到村民家中。 在此次义诊活动中,市中心医院的医护人员共为200多名村民看病、体检,发放健康科普资料2000份,为乡村里的农民带去了健康知识,医院还为庙头镇新垸村、兴隆寺村送去了价值20000元的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