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医院党建 >党建活动
党建 活动
2017-10 06
加强廉政建设促进科学发展 加强廉政建设 促进科学发展市中心医院召开纪委扩大会议    11月27日下午,市中心医院召开2009年纪委(扩大)会议,会议由院纪委副书记李云祥主持,院党委书记余小明、院纪委书记邹木祥出席会议,医院纪委委员、重要岗位负责人及各支部书记、支部纪检委员参加了会议。会议首先学习了《中共十七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公报》,邹木祥书记作了题为《认真贯彻落实中纪委十七届四次全会精神深入推进医院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工作报告,他要求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加大内部审计工作力度、大力推进医院廉政文化建设、健全完善医院长效管理机制,为医院实现战略发展、科学发展提供政治、纪律保障。余小明书记强调要高度重视纪检监察工作,加强宣传和学习,提高党风廉政建设意识,形成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监督网络,尤其是重要岗位重要人员需履行好各自职责。要求大家把读书学习做为工作任务来对待完成,多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在廉政建设反腐倡廉工作中,要学包公不畏权贵,秉公执法,手托乌纱,力斩当今“陈世美”;学关公经得起各种诱惑,过五关(人情关、美色关、吃喝关、金钱关、地位关),完成工作任务;学海瑞,不徇私情,不怕丢官,坚持真理,纳谏诤言,廉洁行医,廉洁征政,把实际行动落实到工作中去。会议指出院纪委要贯彻好、落实好中央及各级纪委关于当今党风廉政建设的一系列指示精神和工作部署,切实增强拒腐防变的意识和能力,为推动医院健康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和氛围!  
2017-10 06
全市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创先争优推进会召开市中心医院代表参会发言  3月21日上午,我市召开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为民服务创先争优工作现场会,市中心医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左祖俊参会并代表市直服务行业和窗口单位在会上作题为《抓实推进“创先争优” 稳步提升“三好一满意”》的经验交流。市中心医院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以来,紧扣“强医院内涵、树品牌医院、做医德表率”为主题,以病人为中心,坚持科学发展,提高医疗质量,提升服务水平,医院先后荣获全省卫生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全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全省文明先进单位、全省卫生先进单位、全省医政医管工作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左祖俊从三个方面作了汇报:一是提高医疗质量为核心,打造“技术品牌”。 以创先争优活动为龙头,结合行业特色,把“三好一满意”“荆楚质量万里行”、“优质护理示范医院“平安医院”创建等活动有机结合,狠抓医疗质量管理。引进3.0T的核磁共振、DR、彩色多普勒超声波诊断仪等一批高精医疗设备,使医院硬件设施上了一个新台阶,有效地提高了临床诊断质量。认真落实医疗护理核心制度,大力积极推行临床路径,合理使用抗生素。以“三个加强”(加强业务培训、加强学习交流、加强重点专科建设)为抓手,大力提高科研水平,2010-2011年,获国家级科研项目1项,省级5项,市级3项,9项科研成果鉴定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在各类期刊杂志上发表专业论文437篇,申报14项专利,5项获批。二是以改善服务态度提升服务水平为目标,创建“服务窗口。优化服务流程,推行便民举措,加强基础建设,改善服务环境。医院自开展活动以来,下乡义诊、支农送医、扶贫帮困、健康宣教等活动40余次,为困难户、减免医药费近52万元,积极救治三无病人180余次,减免费用10万余元,每年春节前慰问双联双帮村的困难党员。三是以身边的典型为纽带,创建满意医院。开展了“我们身边的优秀共产党员”的演讲比赛、书法比赛、红歌比赛和文艺汇演等活动,让先进典型感人的事迹,照亮一大片,树起一面旗,红遍一片天。医院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医务人员共收到锦旗200余面,感谢信2000余封,拒收红包上十万元。
2017-10 06
孝感市中心医院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服务群众纪实 追求群众满意——孝感市中心医院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服务群众纪实初冬暖阳,记者随市委创先争优活动采访组来到市中心医院,探访该院被列为我市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创先争优先进典型的奥秘。在收费挂号室、在门诊科室、在取药处、在骨外科手术台、在住院病房、在消化内科护士站,一路走来、观察、访谈,记者看到患者和家属有序地排队问诊、治疗,医生和护士微笑地服务、诊断。一个患者躺在床上,看起来精神劲儿很不错:“在这里感觉到很舒适,每天我能享受到刮胡子的服务!”“让患者满意、群众满意是我们始终的追求。”孝感市中心医院院长樊立形象地说,创先争优活动就像助推器、加压器,激励全体医护人员弘扬大医精神,不断提升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创“先”争“优”,让这座有着140多年建院历史的三甲医院倍添生机和活力。在提升服务水平上创先争优,努力做到“服务好”患病的人脾气大,稍不小心,就容易引起“火”。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有两个重症室,共6个床位,室内配有急救车、中心吸氧器、中央监护系统等设备。为这里患者提供服务的护士叫张芹新,一个有着20多年护理经验的优秀护士。每一个小时,她至少要到重症室巡视一次,看看患者有什么服务需求。“有没有患者不理解的,对你的工作?”记者问。“很少碰到,有的话,是沟通不到位,沟通好差不多都能理解。”重症室除了医疗护理外,还有生活料理。她举例说,有的患者特别是女同志碍于情面,刚住院时对床上入厕不能接受,这就需要做工作,谈心、讲病情、谈治疗影响,都是为了身体恢复嘛!重症室每个病床前的监护系统都连接到了护士站中央监护系统,患者的血压、心律等数据通过电脑实时显示。“仪器显示的是数据,反映不出患者的皮肤、管道、神志和意识等情况。”张芹新对护理非常上心,坚持随时巡视重症室。今年68岁的杜德华老人住院已10天,因肝硬化恶化,他从下面一家医院转来,目前病情得到了控制。说话有点吃力,他伸出大拇指表示“服务好”。陪伴一侧的儿子也连连称赞:“护士不怕脏、不怕累,有时我们作为孩子的也做不到。”普通患者杨先生也有同感。他在一宫市场做生意,上个月底一个晚上被摩托车给撞了,造成腿部骨折。老家在荆山,身边亲人又忙,想着一个人到出院时胡子拉碴一大把的。没想到医院护士提供洗头、刮胡子服务,还把自个儿整精神了。“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医院开展了优质护理示范工程、党员示范工程,重点抓好挂号、收费、药房、门诊等窗口服务,并积极推广‘医患沟通演示’活动,努力为每一位患者提供细心、耐心和真心的服务。”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护士站站长李萍介绍。“一切以病人为中心。”在市中心医院,服务病人是一种技术,也是艺术。在改进医疗质量上创先争优,努力做到“质量好”家住武汉江夏区的孟华荣老人是第二次来市中心医院做手术。“第一次上手术台,腿直打颤,医生说,你莫怕,放心,哪能放心哦!”这次,孟婆婆放心了。躺在床上,她宽心面对疾病。一直陪伴左右的,她的女婿叶先生告诉记者,婆婆患有肱骨头坏死,去年来手术一次,今年是右侧患病。“来孝感治疗是经过亲人朋友多方打听的,主要是考虑这里医生的技术水平和业界地位,毕竟老人的身体更重要。”成功为老人实施手术的是骨外科主任邹三明。在又一个手术将要进行的前几分钟,记者采访了他。1987年,邹三明从湖北医科大学医疗系毕业,先后援过藏,援过阿尔及利亚。对于他,医院内人人皆知的故事是,刚出任外科4个病区总住院医师那阵儿,为了不影响病区中午和晚上的急诊手术,他主动将全家搬到病房吃住,半年时间做手术200余例,无一例差错事故发生。“对于骨外科医生来说,创先争优就是要为每一个患者制订最优化的手术方案,减轻病人痛苦,获得最大限度的满意。”孟华荣老人的手术,邹三明和他的团队讨论了多次,最终采用四孔微创手术来治疗,放弃了传统的术后夹石膏板的方案,这主要是考虑老人年纪大了,受不了因手术带来的痛苦。在市中心医院医生的心目中,医疗质量不光是手术成功这样一个硬性指标,它还包括手术方案最优化、最经济、最小痛苦、最大满意这些可量化因素,是一个综合性的考察。为此,医院坚持每周举办一场业务培训,各科室每周进行一次业务讨论,主要是培训、交流最新临床知识、新技术新疗法;并鼓励撰写科研论文,2010年,医院获国家级科研项目1项,省级5项,市级3项,9项科研成果鉴定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医院还建立规范了优良和不良行为记录制度、医疗质量月分析会议制度、医疗事故报告制度等,促进医疗质量管理向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在弘扬高尚医德上创先争优,努力做到“医德好”10月15日,64岁的岳明芳老人一大早就空腹来到市中心医院超声室,他要做腹部B超检查。他来到太早,还没有到上班时间。值班医生胡婷婷在老人叫了号后,对他说:“我来给你做吧,免得让你等太长时间,病人来了,我就应该开始工作。”无意间的话语,感动了老人。“‘病人来了,我就应该开始工作’,这是胡大夫的普通的一句话,但对我们患者来说,它真诚地反映了新一代医护工作者的坚定信念:‘一切为了患者’,我们广大市民就是欢迎这群新生力量。”岳明芳老人通过其他医生了解到胡婷婷的相关信息,回家后给医院写了一封感谢信。去年底刚招聘进来的大学生胡婷婷真诚地对记者讲:“在我们医院,任何一位医生遇到这种情况都会做。”市中心医院高度重视医德建设。医院领导班子一致认为,医德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在一定社会环境和物质生活条件下,由外部教育灌输和个人在生活实践中的主观修养而形成的,它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过程。“收红包现象,实质上是医患关系不信任的表现。”针对医疗行业存在的“红包”现象,消化内科主任寇继光说,现在存在这样一种认识:似乎是收了“红包”手术就认真彻底做,不收“红包”手术就打折扣。其实,对于一个医生来说,任何时候他都不会拿患者的生命当儿戏的,因为他自己也会生病,也可能会成为一个患者。他坦言,自己也遇到过送“红包”的患者,但大多数时候都婉拒了;实在推不掉的,就先收下,替患者交住院费用,等患者出院时把收据给他。市中心医院每年都坚持分批次组织医护人员到革命老区大悟,或革命圣地嘉兴、延安等地开展红色教育;同时,还积极倡导向身边的典型陈金英学习,以此激励广大医护人员坚定理想信念,更好地服务患者。医院还利用群众举报等有效手段,对重点科室医务人员,收受或变相索要“红包”、回扣等损害群众利益的不良行为进行严肃查处,充分发挥惩治的警示和震慑作用,促进良好医疗行风的形成。据介绍,仅今年以来,医务人员就收到锦旗45面,感谢信20封,拒收红包上万元;门诊、出院患者调查问卷1000多份,患者满意度达95%以上。医者仁心,大医精诚。采访结束了,院长樊立的话犹在耳边响起:“创先争优精神将激励我们勇于迎接挑战,努力跟上医疗新技术的发展,努力满足广大群众对健康的强烈需求,让群众满意、让社会满意!” 
2017-10 06
市中心医院:为民服务 创先争优   市中心医院在“创先争优”工作中,紧紧围绕“强医院内涵、树医院品牌、做医德表率”这一主题,结合医院实际,努力创建人民满意医院。  医院是联系群众最紧密、服务群众最直接的窗口行业之一。市中心医院突出“为民服务创先争优”这个重点,引导党组织和党员履职尽责创先进、立足岗位争优秀。骨科医师邹三明从事骨外专业近二十年,临床经验丰富。在医院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中,他充分发挥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领他的医生团队在不断提升自己工作能力的同时,认真负责,切实把病人当做亲人对待。  市中心医院骨外科主任医师 邹三明:“对我们要求就是对病人就是说要有很好的服务态度,再其次就是提高我们的技术水平。我科室的就是把病人当熟人看待,一切方便病人。”  医院抓好公开承诺,15个党支部、365名党员结合自身职位特色,开展“三亮”活动,即亮身份、亮承诺、亮形象,不仅在技术上严格要求自己,更在服务上尽可能做到最好。  患者家属 叶茂:“手术很成功,做的很漂亮,所以我们的家属和病人都很满意。他们护士各顶各的,技术过硬,态度和蔼,她们对病人的无微不至的照顾令我们病人家属感动。”  为更好地服务患者,市中心医院建立了各种便民措施,为创先争优工作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医院开展了患者陪检、陪诊服务,以方便不熟悉环境的患者更好、更快的就诊。实行先诊疗后结算,预约挂号,增设了住院费查询窗口等自助查询服务,优化服务流程,方便病人明白消费。  市中心医院院长 樊立:“我们的做法一般从三个方面吧,就是我们抓宣传这一块,主要是向我们卫生系统的先进人物陈金英的学习。第二个方面呢就是抓承诺,增强我们的责任意识。第三个呢,我们就是抓载体,搭建服务平台。通过这一系列活动,我们的这一个医疗技术水平、医疗服务质量都有明显的提高。
2017-10 06
感动就在身边 尊敬的领导、亲爱的同事们,大家好!说到医生,您想到的也许是冰冷的器械,也许是温柔的目光;也许有白求恩式的奉献,还有华佗、张仲景的美谈……当然,想到更多的可能是疾病、是痛苦和生命的希望。自古以来,医生就是一份神圣的职业,救死扶伤,点燃生命的希望…在我们的身边,有许多这样的医生,他们被称为“守护生命的白衣战土”,他们有一种“永不放弃”的追求和信念,是他们一次次将生命挽留,是他们在时刻准备着为保护生命而战斗,他们的事迹感动着许多人。杨建林同志就是其中的一个,他是孝感市中心医院CT室主任,中共优秀党务工作者,孝感市放射学会副主任委员,他从事医学影像放射工作长达三十余年。几十年的光阴,打磨着他优良的医德医风和宽侯待人的做人品质 ,把病人当亲人。去年的一天中午 快要下班之时,一位三十多岁的农村妇女牵着一个小男孩匆匆来到CT室,正碰上准备下班的杨主任,杨主任亲切地问到:“是做CT检查吗?”只见妇女一边流着泪一边说:“是的,今天上午周巷卫生院的B超检查  说我得了肾癌,我爱人知道后要和我离婚,我听说中心医院的医术高,特地赶过来,麻烦给我看看是不是长了肿瘤?”杨主任安慰病人说:“别急!先检查,等检查完在说。”说罢,杨主任马上亲自给病人做检查,并叫科室的医生帮她照看小孩。检查完,杨主任亲自仔细阅片,诊断为肾囊肿,不是肾癌。病人感激地跪在地上,准备给杨主任磕头,杨主任将病人扶起,微笑着说“没事了,回家吧!”杨主任不但解除了病人焦虑的心情,并挽救了因误诊即将破碎的家庭。当杨主任脱下工作服之时,时针已指向十三点。在日常工作中,杨主任就是这样,关心病人的健康,经常自觉为病人加班加点,细致周到的为病人服务。每天,来得最早的是他,最后走的一位也是他。几十年的耕耘,成就了他扎实的专业基础和缜密的诊断思维,让他成长为了一个优秀的医生。记得,那是二00八年,有一位70多岁的女性患者,在协和医院行磁共振检查,被诊断为脊椎转移性肿瘤,病人及家属跑遍全国各大医院 一年余,花费近10万元没有查出原发灶,最后到我院CT室进行检查,杨主任仔细阅片,详细询问病人病史,了解到 这位患者 患有类风湿多年,长期应用激素治疗,认真分析之后,确诊为 激素治疗所致脊椎骨质疏松,而导致多发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并不是转移性肿瘤。得知这一诊断,病人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眼含感激的泪光紧紧握住杨主任的手说“本来以为自己患上绝症,等待的只有死亡,是您给了我第二次生命!”家属要重金感谢,杨主任婉言谢绝,说“我们的职责就是把病人的病情诊断清楚!”多年来踏实严谨的他,对工作精益求精、教学甘为蜡烛。CT室的工作人员都有点怕杨主任,因为他老爱问我们“为什么?”、“为什么病人肺内形成结节?”“为什么肺内的结节是结核而不是肿瘤?”正是因为有他这一问,才会让我们不断的去学习;正是因为有他这一问,才会让我们不断的去总结;正是因为有他这一问,才会使我们诊断报告更准确。他不但爱问我们,同样爱问学生。他承担咸宁学院、湖北职院 执教多年,因材施教、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受到了学生们的喜爱。他所重点培养的年轻精英们,现已成为各地医院的骨干、带头人。在工作之余,杨主任还参与主编《胸部诊断学》等三本教学工具书,他在中华医学会等国家核心刊物上发表各类文章十余篇,并带头参与完成多项省级、国家级科研项目。多少个春夏秋冬,他工作严谨务实、乐于奉献、淡薄名利 ,时刻关注医院的建设和专业发展,他是我们的领头雁、一位好舵手、好师长。在杨主任的带领下,孝感市中心医院CT室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2008年,我院引进16层螺旋CT。他率领全科同事积极开展新业务,例如:非血管性的介入治疗、泌尿系CT扫描 无创检查结石、血管CTA等多项新技术,使机器性能利用率达百分之百,在满足临床需要的同时,使得科室收入年年创新高,2010年收入过千万,业务水平在全市乃至省内具有一定影响力。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连续多年被评为先进科室和突出贡献奖。古人云:业精于勤、荒于嬉,形成于思、毁于堕。杨主任的一个中心(病人),两个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三个质量(安全、医疗、服务质),四个加强,五个学习,六个转变,七个保障,八个遵守的塔形工作理念,已经深深的印在每一位工作人员心中。在这种工作理念的指导下,CT室形成了相互学习、相互讨论、相互提高的学习氛围;养成了 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积极进取的工作精神,培养了一支相互帮助,相互理解、相互关心的 和谐团队。作为医生,作为党员,杨建林同志以爱岗敬业、严谨务实、不断进取的工作态度和实际行动,感动着我们。在我们的身边,有许许多多和杨建林同志一样的人,他们没有豪言壮语,只有默默奉献;没有丰功伟绩,只有朴实无华。其实,他们就是让我们感动的人、是给我们力量的人,是我们前行道路上的一盏明灯。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
2017-10 06
党旗飘飘丹心照耀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守在工作的岗位上?药学支部优秀共产党员彭丹娥同志,她就是用这种崇高的思想和精神严格地要求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认真地做好每件事,做一个平凡而朴实的人.作为药学支部的宣传委员,她积极配合科主任协助班组长的工作,尽职尽责,不求名利,乐于奉献,加班加点,不计较个人得失,集体在前,个人在后,他人在前,自己在后,默默无闻地奉献着.无论是医院组织的春节联欢晚会还是七月的红歌比赛,她都会绞尽脑汁,选歌曲,找老师,找服装,找化装师等等,每一个环节她都要亲自到位,一丝不苟,每次都有三四十人参赛,每次排练她都得一个个通知到位,嗓子哑了,身体消瘦了,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我院举办的红歌比赛中,我们药学支部取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她说这是科主任和大家努力的结果,科室的荣誉就是自己的荣誉,再苦再累也没什么。她说不管做人做事都要股有“钻”劲,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做人要“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要永远有一颗爱心,要永远真诚待人,这样在我们回首往事的时候,才不会为自己碌碌无为而悔恨,不会为曾经虚度年华而悲伤。她的这种思想也时刻感染着我们科的每个人,杨玲给残疾病人排队缴费拿药,孟宪强不惧怕医闹不关窗口照常发药,刘乔智斗小偷和医托等等,一件件好人好事在我科常常发生,共同构建个一个和谐有爱心,团结协作的团队,为我院药学事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党,是一面飘扬的旗帜,一盏指路的明灯,是排头兵.领头雁.“炸碉堡,堵枪眼,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等等,一曲曲感人的英雄故事,激励着我们这一代伴我们成长.当我们国家受到灾难,汶川玉树先后发生大地震时,彭丹娥她都带头积极捐款并缴纳特殊党费,她说国家有难,匹夫有责,这是她应该做的。她不仅是个爱国爱党的人,也是一位乐于助人,与人为善的好党员.2010年的2月,我科同事小孩被查出得了白血病以后,当孩子的父母心急如焚,正为巨额的医药费发愁的时候,她得知情况以后,主动伸出援助之手,带头给孩子捐赠医药费,并且到处奔走,呼吁她的好友们献爱心,主动和科主任商量积极向院领导反映情况,樊院长马上号召全院职工组织募捐活动,全院职工都慷慨解囊, 100元,200元,500元, 汇聚着一颗颗爱心,一份份真情的捐款.为孩子的治疗带来了生机,,目前孩子病情较稳定,孩子在协和医院住院期间,她多次带着营养品去看望孩子,腊月二十九她还到病房去给孩子压岁钱,祝他早日康复岁岁平安!每次看孩子被病魔折磨的样子,都忍不住落泪,还强忍着微笑鼓励孩子要早日战胜病魔,乐观对待生活.有一次孩子回家吃药期间,由于药物的副作用,晚上突然发了泌尿系结石,绞痛难忍急送医院,她得知后和她老公马上赶到了医院,帮孩子提吊瓶,做多项检查,一直忙到转钟两点多钟才回家休息.第二天她还照常上班,09年她做了手术后身体一直不太好,但她从来没有叫过苦和累,她就是这样默默无闻地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给予春天般的温暖和关爱.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像她这样的优秀共产党员,我身边还有很多,她们不仅以实际行动履行着一个共产党员的职责,而且用自己的言行,用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去感染着我们整个科室每一个人,正因为有了她们,我们药学部才能完成一个又一个艰巨的任务;正因为有了她们,我们的明天会更加辉煌,我们的医院会更加繁荣昌盛!
2017-10 06
立足后勤作贡献甘当绿叶扶红花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各位同仁:大家好!我来自行政三支部,我演讲的题目是:立足后勤作贡献,甘当绿叶扶红花。 当您到快餐厅用餐的时候,您还记得当年那个堆满煤渣、冒着黑烟、噪声轰鸣的老锅炉房吗?当您在宽敞明亮、装修一新的外科楼、内科楼病房忙碌的时候,您还记当年那“王”字形的两层老住院楼吗?当您在医技楼上俯视新门诊楼建设工地的时候,您还记得医院门前那破败不堪的黑三角房吗?咱们医院这几年的巨大变化,是全院1500多名职工立足本职、努力奋斗的结果。今天,我要介绍的是医院后勤岗位上的一名优秀共产党员,他凭着对医院的深厚感情,凭着对工作的无比热爱,从事后勤工作一干就是17年。他没有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也没有惊天动地的丰功伟绩,他只是牢记“后勤围绕临床转、一切围绕发展转”的宗旨,带领一班人全心全意为临床工作做好后勤服务,保障了全院水、电、气的畅通,保障了医疗区和生活区的环境卫生。他就像一片绿叶,虽然没有花的灿烂,但依然尽情绽放着那份绿色,装扮着我们医院建设发展的春天。他就是我们行政三支部的一名党员、医院总务科长——曾凡志。曾凡志同志于1974年12月出生在孝南区三汊镇一个普通工人家庭,1994年7月毕业于孝感地区机电工程学校机电专业,同年9月到医院参加工作,未满20岁的他成了医院的一名后勤人员,他掏过下水道,当过清洁工、水工和电工,凭着满腔热情和扎实的专业技能,他从一名普通技工成长为医院的中层管理者。担任总务科长后,他大胆改革、努力创新,为节约管理成本和提高工作效率,他把水工组和电工组合并成水暖组;为增强员工的竞争意识和调动工作积极性,他实行了总务班组成员定期轮岗制度;为加强总务队伍建设和提升后勤人员的业务素质,他把新参加工作的年轻职工分期分批派往外地培训学习;为提高临床对总务工作的满意度,他狠抓总务工作质量和效率,并在全院建立了总务----临床联动本。总务科有10个班组,26名正式职工和146名合同工,其服务范围覆盖全院,工作内容琐碎,协调工作量大。要带好这支大队伍、管好这个大摊子,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作为总务后勤工作的带头人,他利用业余时间努力学习管理知识,在工作中总是身先士卒、率先垂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育和感染着身边的同志。这几年,医院的基建任务很重,他没有周末,没有节假日,和员工们一起在烈日下拉电缆,在大雨中抢修水管;和保安们一起冲进危险火场抢救公共财产,和老干科的同志们一起到1、3栋挨家挨户动员搬迁。在动员搬迁的工作中尽管遭遇了很多不理解、不支持,甚至是谩骂,但他无怨无悔,他恪守“奉献不言苦,追求无止境”的人生格言,几年来参与拆了老锅炉房,拆除了“王”字形的两层老住院楼,拆除了球场三层楼,拆除了医院门前的黑三角房。没有他顶着压力的拆迁,哪有今天窗明几净的锅炉房和雄伟的外科楼,哪有新门诊楼的开工建设?是啊,这就是曾凡志,我身边的一名共产党员,他像一滴水珠,折射着太阳的光辉;他似一片绿叶,衬托着花朵的美丽。我不想用任何赞美的语言来歌颂他,也不愿用任何华丽的辞藻来修饰他,只希望当您在清洁的病房打开电灯的时候,当您拧开水龙头洗手的时候,当您又成功完成一台复杂手术的时候,当您每天目睹医院新变化的时候,不要忘了曾凡志,不要忘了曾凡志身后那一群像绿叶一样默默奉献的后勤工作者。他们和我们一样,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挥洒着青春和汗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建设者我们的医院,立足后勤作贡献  甘当绿叶扶红花! 
2017-10 06
党员在我身边   今天,中国共产党迎来了他九十岁的生日,90年来,他走过了极不平凡的历程,有过挫折,有过失误,但是不可否认,成就是巨大的,业绩是辉煌的.真可谓是九十年的风雨,九十年的辉煌.  作为21世纪年轻的一代,虽然我们没有经历过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没有经历什么大风大浪,我们可以说是沐浴在改革开放的阳光下长大的一代,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从小就耳濡目染身边伟大的共产党员.学习他们"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品质. 身边的共产党员的言行让我实实在在看到了党组织折射出的先进性的光辉,真真切切的感受到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也许他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没有为党和人民献出宝贵生命的壮举,但是他有的是对共产主义信仰的坚定,有的是对党对人民的一片忠心.他在平平常常的工作中默默地用自己的言行诠释着新时代共产党员的先进性,用实际行动为党旗增光添彩.  平凡中体现着先进,平凡中孕育着伟大.他们是平凡的,因为他们都是普普通通的人,他们有着常人一样的生活,一样的血肉之躯,一样的喜怒哀乐.但他们又是不平凡的,应为他们甘愿奉献自己,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  在此,我怀着一种对共产党员的崇敬,向大家讲述我身边一位让我感动的共产党员的故事,那就是我们新生儿科可亲可敬的白衣天使--王艳华护士长.  她从1991年参加工作至今,一直严格要求自己,对待工作任劳任怨,在业务上刻苦钻研,很快就成为科室的护理骨干,曾被医院派去武汉儿童医院进修,进修回来后,带着护理的新理念,在医院的新生儿病房开展多种新技术新业务,带动了新生儿科的发展.  作为骨干,她总是以身作则,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将自己在工作中总结的经验与我们分享.在护理教学方面,它认真履行职责,细心的教导新人,注意夯实基础护理技术,强化"三基三严",让她们了解新生儿科的特殊,从理论到实践,毫无保留的耐心讲解,总能让新人很快的掌握专业知识,提高工作能力,胜任自己的岗位.也有效的提高了新生儿科护理人员的整体水平.曾多次被医院评为"优秀带教老师"和"优秀护士标兵".  工作之余,她没有放弃自身理论知识和操作水平的训练,苦学理论知识,努力练习护理操作,在医院组织的2007年全员护理人员综合理论考试中获全院第一,并在2007年湖北省三级医院优秀护士岗位技能操作比赛中获护理技术操作优秀选手奖.  2008年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震惊着每一个中国人,作为一名护理工作者,王护士长一想到地震废墟下那些微弱的呼吸,就夜不能寐,痛彻心扉,她于第一时间写下志愿书,要求加入抗震救灾医疗队,贡献自己的力量.在地震灾区的22个日日夜夜,她坚守在工作岗位上不折不扣,利用一切时间救助患者.鉴于她在抗震救灾中的突出表现,被孝感总工会授予"五一劳动奖章".  工作至今已经二十个年头了,她善于思考,勤于钻研,每次遇到问题,她总会查找资料,认真地思考,直到问题解决.她依然勤勤恳恳,视每一位患儿为自己的子女细心周到地照顾.为他们修剪指甲,以防他们抓伤自己,不爱动的要多翻翻身......许多的瞬间,许多的片断,都阐释着她对工作的热爱,也绽放着她最美的光彩.她让我感受着一种温暖,一种境界,一种大爱.震撼着我的灵魂.  她如同一本书,写满对工作的感悟,渗透着对护理的挚爱;她好像一盏明灯,照亮前路,指引我们踏实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