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医院党建 >党建活动
党建 活动
2017-10 06
以青春写忠诚 忠诚,就意味着不能因为利益而放弃,不能因为困难而停滞。忠诚意味着经得起考验,忠诚意味着耐得住寂寞。她是护士,她是ICU的护士长,她希望自己有过硬的技术,更有充沛的精力能够为她的病人多做点什么;她是铁人,是那个可以上了白班,上夜班的护士,是那个听说加班,放下电话就往科室跑的天使,是只要是有抢救,就不肯下班的战士。白天抢救的画面,常常在夜间梦里出现。她常常讲,我这里是危重病人,大家不能有一丝的懈怠,因为那是鲜活的生命,那可也是人家的父母,可爱的儿女,家里的顶梁柱,她最怕的是看到病人和家属焦急的眼神,她总是觉得,如果我们不尽全力,不负责任,那怎么对得起那家属满眼的期待。对于她的重症专业,她一直都是“痴心不改”,因为病人病情复杂,涉及多学科,所以常常成为矛盾的焦点。不理解的人会说,这是个什么专业,累死人,压力又大,叫我来都不来。可她想得不一样,选择一个专业,就努力去干,干好。时光无情毁容颜,岁月却极力催促成长,呼吸机,监护仪,除颤仪,抢救,置管,压疮种种都是她每天面对的主题,能逃避吗?能选择吗?不!还是面对吧!做真的勇士,老老实实学,扎扎实实干。一心一意救病人,一心一意守病人,细心,耐心,事情终归是有转机的。上个月的20日,科室收治了一名产妇,剖宫产术后出现呼吸困难,患者的情况很不好,随时都有可能死亡,科室一直尽全力抢救,中午十二点,一点,一直到下午两点,大家才把患者从死亡线上拽回来,而她,我们的护士长全身被汗浸湿,她忘记了下班,忘记了吃饭,甚至忘记了家里的孩子。而这样的事,却是经常发生。回想起无数个夜晚,无数个因为抢救病人不能按时下班的中午或黄昏,她落泪了,但是她没有后悔,她认为,只要能为病人“使上一份力”,她就觉得值了。生命高于一切,面对那些在死神面前挣扎的人来说,我们的付出又算得了什么呢?付出的是责任,收获的是信任。在她看来,对事业的“忠诚”就表现在对病人的负责。看到那些感激的眼神,一面面的锦旗,她总是想到我会做的太少了,懂得的太很不够。2007年,她去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进修,回来后,积极开展CRRT(持续肾替代治疗),根据科室专业的特点,先后开展CVP(中心静脉压监测),血液灌流,血浆置换,PICC(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等技术,其中多项获医院A类新技术、新业务奖。平凡护理工作中,她以她诚挚的爱心、坚强的毅力和卓越的能力,践行着一位护理工作者救死扶伤的崇高使命,谨守着“人道、博爱、奉献”的南丁格尔精神为患者解除痛苦。
2017-10 06
《有这么一群人》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们: 大家好!我是来自感染科的朱明,今天,我非常荣幸,能走上这演讲台,向大家讲述我身边优秀党员平凡而真实的事迹。我演讲的题目是《有这么一群人》。  在我工作的身边,有这么一群人,他们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有的只是任劳任怨、默默奉献;他们把自己的理想、信念、青春和智慧,毫无保留的奉献给了传染病人。他们积极投身创先争优活动,切实履行岗位服务承诺,充分体现了共产党员的先锋本色。他们以高尚的品格,可贵的行为做出表率。今天,我要讲述的这么一群人就是在新发传染病防治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共产党员们。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将党员誓言渗透进每一个人的心田。传染科护士长李复华同志,是一位有二十多年党龄的老党员,工作近三十年,却在传染科护理岗位上工作了二十一年。她是科室护士们的主心骨,一贯秉承以“病人为中心的”的护理理念。大家还清晰地记得,“非典”那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回想起那刻骨铭心的经历,与其说残酷,不如说是上天对我们的一次真正考验。记得在接收第一例“非典”病人的当夜,她深夜直奔“抗非”一线,亲自为这位从北京来的病人铺床、测体温、输液,做生活护理。在那个特殊时期,全国不知有多少医护人员因为被“非典”感染而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作为护士长的她也深知与“非典”病人零距离接触的危险,但为了救治病人,她一直坚持在“非典”病房上班,一连几个月都没有休息,由于过度劳累,她患了重感冒,高热、白细胞降低,即使在这最容易被感染的时候,她也没有休息一天,仍然冲在“抗非”最前沿。那年护士节,她年幼的儿子用零花钱买了一束鲜花,送给她说:“妈妈,今年的护士节有特殊的意义,因为你在护理非典病人,祝你平安”!接过鲜花,望着儿子期盼的眼神,她顿时热泪盈眶,在那样特殊的时期,每个人都在体验着生理和心理的极限,早上上班,晚上能否平安归来,心里并没有底,她只能把儿子的期盼深深的埋在心底,作为党员,她毅然无怨无悔的默默奉献着,直到抗击“非典”取得胜利。做传染科的护理工作,被传染的危险每时每刻都会存在。二十多年来,她不知为多少病重,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喂饭喂水、翻身擦背,有时病人的呕吐物会溅到她脸上。有人问她,当时想到被传染的危险吗?她说,根本来不及想那么多,病人需要照顾,自己是护士,这是我的职责。其实,我们也是血肉之躯,知道一个口罩挡不住所有的致病菌,知道接触病人的分泌物、血液等极有被传染的可能。但是为了病人能早日康复,尽管每时每刻都要面临被传染的危险,尽管一年四季双手都要在每天数十遍肥皂、消毒液、凉水的刺激下变得粗糙、皲裂,但我们选择了护理,选择了与传染病打交道,我们无怨无悔。 房卫同志是今年的预备党员,手足口病肆虐时,她刚刚怀孕,本来可以孕休,但她选择了坚持在一线上班,由于病人太多,经常加班加点,她从不叫苦叫累,直到孩子呱呱坠地。李学军、张泽波两位党员,在手足口病、甲流流行期间,不管是骄阳似火的正午,还是万物沉睡的深夜,只要接到去下级医院会诊的通知,他们都会立刻到达,指导救治工作。有时为了抢救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一连几天几夜在科室加班,直到患儿转危为安,正是科主任这种榜样的力量,鼓舞了全科医护人员,战胜新发传染病的信心。我身边的党员们,他们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没有响亮的豪言,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奉献”和“责任”,我深知我们身边还有许多优秀的党员等待着我去发现,我因身边有这些优秀的党员而骄傲,我因身边每一股奉献的力量而自豪,我作为一名年轻的护士,要向这些党员们学习,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做一名优秀的白衣天使。
2017-10 06
歌颂优秀共产党员市中心医院举办演讲比赛 为深入挖掘身边共产党员的感人事迹,用发生在职工身边的先进典型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开展,8月24日,市中心医院党委举办了“我身边的共产党员”演讲比赛,以此迎接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来自各党支部的14名选手用真切的情感和优美动听的语言,讲述身边共产党员的典型事例,讴歌市中心共产党员的优秀品质和精神风貌。  通过此次演讲比赛,进一步增强了全体党员的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和表率意识,进一步激发了广大医务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经过3个多小时的激烈角逐,行政二支部鲁艳喜获一等奖。 比赛现场还邀请到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卫生局及市中心医院领导作为评委现场为选手打分。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宋明芳,市卫生局党组书记、局长兼市中心医院党委书记李跃念,市中心医院院长樊立等领导出席演讲比赛活动并为获奖者颁奖。
2017-10 06
医院号召职工向陈金英学习 为了积极响应省卫生厅、市卫生局关于学习陈金英先进事迹的通知,市中心医院党委号召全院职工向“人民的好医生”陈金英学习,在全院开展“学习陈金英,岗位作贡献”专题学习活动。 6月22日,医院党办召开各支部书记(扩大)会议,就各支部如何学习做了安排部署。医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左祖俊主持会议,他全面介绍了陈金英同志的先进事迹,其可贵之处主要表现:扎根基层、服务群众;心系群众、乐于奉献;严格自律、廉洁行医;艰苦朴素,淡泊名利。左祖俊要求各支部要通过召开座谈会的形式,让陈金英的事迹人人知晓,通过开展“学习陈金英,岗位作贡献”为主题的大讨论,就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写心得、写体会,宣传科要在孝感健康网大力宣传陈金英同志的先进事迹。 8月份底,医院创建办将结合创先争优和“三好一满意”活动,以“陈金英”等身边的先进典型为榜样,组织开展主题演讲比赛,歌颂身边的“陈金英”。全面展现新时期医务工作者的高尚情操,切实增强广大干部职工的荣誉感、使命感以及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院党委要求:全院职工要对照陈金英同志的先进事迹,检查自己是否做到立足本职、爱岗敬业,扶危济困、无私奉献,是否做到牢记宗旨、心系群众,扎根基层、吃苦耐劳。全院职工要以陈金英同志为榜样,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以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奋发图强,努力开创中心医院工作的新局面,为医院的发展贡献自己一份力量。 陈金英同志先进事迹  风雨相伴,星月为友。行医30多年,泥泞小道见证他的执著与博爱,一张张处方诉说他宽广的胸襟,乡亲的眼神满含对他的信任与挚爱。  他两度被中国卫生协会评为“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出席全国优秀医生先进事迹报告会;他的事迹被编入《世界好医生》一书,他乐善好施的故事广为传颂。  他用妙手仁心,铸就一名普通乡村医生的赤子情怀,被群众亲切称为“泥医生”。他就是应城市田店镇店坡村卫生所所长、共产党员、复员军人陈金英。  泥土深情:选择治病救人这份责任  1976年,陈金英从部队复员。在部队受过专业医术训练、有一份热心肠的他,被选为田店镇陈岗村卫生员。当时,条件简陋,4个卫生员在一年内就走了3个。  1983年,陈金英被村民们高票选为陈岗村党支部书记。不再当卫生员,可远近村民却不认这个账,只要生病就找陈金英,等也要等到他回来。“人虽改行,但事却没改,只是加了书记这个担子。”陈金英说。  有一件事情让陈金英决心辞去村支书的职务。原来,店坡村闵凤杰的婆婆得了急性肾炎,她没吃早饭就把婆婆带到陈金英家,可陈金英外出开会去了,闵凤杰急得直哭。等到陈金英中午回家,闵凤杰的婆婆已躺在床上,不能动弹。  陈金英顾不上劳累,迅速给病人诊断、输液,等病人病情稳定后才吃午饭。  面对感激不已的病人,陈金英内心却难以平复:如果回来不及时,病人出现危险怎么办?如果不去参加会议,耽误了村里的事又怎么办?怀着对乡邻的朴素情感,陈金英找田店镇委书记汇报思想。他的请辞得到了批准。  陈金英的诊所名义上是陈岗村的,但由于价格低、医术高、待人好,周边乡镇村民都慕名而来。  1992年4月,店坡卫生所盛邀陈金英前去工作。当时,他有两个孩子正在念书,妻子想说服他出来干个体。可陈金英认为,店坡卫生所医疗设备好,自己可以更方便给百姓治病,是施展自己才华的大舞台,这不正是自己企盼的吗?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陈金英到店坡卫生所上班了。  从那时起,陈金英踏遍了店坡村的每条小道、每个自然湾落。即使在漆黑的夜晚,陈金英都能摸黑前行。他硬是用脚踏出了一幅“活地图”,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不知从何时起,陈金英有了个“泥医生”的雅号。  泥土朴实:花最少的钱给村民医好病  都说陈金英瓷实,就像遍布农村的泥土。在朴实的陈金英眼中,少花钱看好病,对村民而言比什么都实在。  曹庙村徐进权身患白血病,不方便到诊所打针。每天早上、中午,趁病人少的时候,陈金英走几里路到徐进权家,免费给他打针,并客串当心理医生,给他讲故事,对他进行心理疏导。  汪冲组刘树芳的爱人有哮喘病,为了减少患者费用,陈金英让她在家治疗。在寒冷的冬天,陈金英顶着寒风,踩着泥巴,步行十多里前往为她治疗。  侯先泰患有气管炎、胃病、关节炎等多种病,到应城、武汉等地治疗都不见好转,小病拖成了慢性病。陈金英知道后,帮他制订治疗计划,每天去帮他治疗,病情得到了控制。  行医30多年来,陈金英上门服务达7000多人次,没收过一次手续费,免费治疗、捐助达1万多元。  为了让村民花小钱治大病,陈金英一直钻研“土方子”,用来对付慢性病、常见病。小孩腹泻,去大医院得花几十、上百元,陈金英摸索出10多种治疗办法,只要几角钱就能治好。陈金英走到哪里,调查到哪里,并根据病人体质强弱、病情轻重制订相应的预防措施,用最少的费用帮助他们治病。  为了减轻病人负担,陈金英开的处方很少用拉丁文,字写得格外工整。“村民拿到处方,知道得了什么病,也可以自己到药店买药,减少费用。”陈金英说。  泥土芬芳:视患者如亲人  陈金英已是60岁的人了,他的两个孩子大学毕业后都在上海工作,有房有车,多次打电话催父母亲到上海去带孙子,一家人在一起安享晚年,可他就是舍不得离开,舍不得离开这片深情的土地。  2009年腊月二十八深夜,天寒地冻,大雪纷飞。睡梦中的陈金英被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惊醒。电话是邓小银家人打的,恳请他上门出诊。邓小银的家距诊所有10多里泥巴路。当晚,并不是陈金英值班,可他没有丝毫犹豫,凌晨1点,陈金英赶到了邓小银家中。  原来,邓小银突发高血压,人已处于极度昏迷中,一家人急得直掉眼泪。陈金英及时采用药物镇静降压,很快解除患者病痛折磨。根据从医经验,高血压病情很复杂也很危险。直到病人明显好转,他方才离去。此时公鸡开始报晓了。  侯秋凤患有高血压、颈椎病、胃肠炎,儿子已去世,孙子在武汉打工。一天晚上,陈金英突然接到侯秋凤邻居的电话,说侯秋凤高血压发了。陈金英迅速赶到,镇压、打针,两个小时后,病情好转,陈金英刚刚回到家,电话又打来了,说侯秋凤胃肠炎发了,陈金英又匆匆赶过去,诊断,输液,等再次到家时,已是第二天凌晨五点了。  诊断、输液、出诊……占据了他全部的时间。在卫生所里,陈金英既是医生,也是护士。这一切,他早已习惯。  村里20多个烈属、军属、残疾人,也是他主动联系的对象,有事没事,他都上门叙家常,问寒问暖。高坡村周婆婆是个盲人,儿子在部队工作。他主动上门服务,不管是电话还是别人捎来口信,只要周婆婆不舒服,他就放下手中的活赶到。  泥土无言:乡亲们健康快乐是他的最大满足  卫生所是做好农村预防接种、妇幼保健、农村合作医疗和公共卫生防控的前沿阵地。  1994年,他拿出个人积蓄作为卫生所发展活动基金,少则几百元、上千元,多则上万元。卫生员被轮流送去培训,药品进货渠道严格把关,药价坚持薄利原则。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在陈金英的带领下,卫生员们爱岗敬业、服务意识得到极大增强;24小时电话出诊制度得到很好贯彻;卫生所每年开展两次体检筛查慢性病,并建立健康档案。  店坡卫生所服务区域有8个村5000多人,人口居住分散,村民缺医少药的现象较为普遍。针对村民健康知识欠缺的情况,卫生所发放健康知识宣传单,提高自我保健意识。陈金英所在的服务片区是黄疸肝炎、肠炎、痢疾、肺结核病高发区,他带领卫生员走访发现,饮水条件差、劳动强度大是主要原因。卫生所对病情做好记录,并采取送药到户、服药到口、不服药不走的办法,极大提高了医疗预防效果。  陈岗村支部书记王万春说:“陈金英把群众的事当天大的事来办,决不让群众吃亏,特别是老人和孩子,他的心已经与乡亲们紧紧联系在一起了。”  逢年过节,乡亲们来看望陈金英。村民侯水香、胡翠芳来时总是说,我们认老陈这个亲戚,不为别的,我们认他是好人,是恩人。憨厚的他总是笑笑:“我不图什么回报,只要看到乡亲们健康快乐,就心满意足了。”  这就是陈金英,咱们的“泥医生”,群众身边的“120。” 
2017-10 06
开展创先争优人事科用行动说话 根据市委关于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统一部署,经市中心医院党委会研究,决定在全院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建先进党组织、争当优秀共产党员”的活动。人事科被行政一支部推荐为“创先争优活动党员示范岗”。 为使“创先争优”活动落到实处、取得实效。人事科根据医院“创先争优”活动要求,结合科室实际情况制定了创建方案。方案紧紧围绕增进党性观念、增强职业道德、提高服务水平、提升工作质量、树立岗位形象,全面、深入、细致有计划、分步骤地开展“创先争优”政治理论学习、岗位业务交流等活动。 人事科除每周召开科务会外,每月还专门组织全体科员学习“创先争优”文件及精神。3月31日下午,科室全体成员学习了<<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关于在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意见>>和<<孝感市中心医院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实施方案>>的文件精神。科员们结合文件精神,从思想、工作、作风上寻找自身的不足和差距,制定有效措施,不断努力改进。 鉴于人事科年青同志多,工作能力和业务经验有待进一步提高,科室决定每月组织开展一次岗位业务交流学习活动,让科室每一位成员都能结合自身的业务工作特点,结合自身的专业或技能,动脑筋、想办法,把自已的心得体会、工作经验拿出来与大家分享交流。3月12日上午,曾波同志上了一堂关于<<干部人事档案审核整理规范>>的课程;24日上午,人事科长谢芳上了一堂题为<<医院人力资源配置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的多媒体课程。通过这些课程让科室每一位同志,都能熟悉掌握人事科的各项工作,了解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与方向,每次交流讲座都使大家受益匪浅。通过开展岗位业务交流学习,起到全面提升科室成员的综合素质目的。 自医院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以来,人事科以创新的管理理念、完善的管理制度、扎实的工作态度、浓厚的学习氛围、合作的团队精神,让科室充满春天般的朝气与活力。每一位成员都以饱满的热情、严谨的态度、良好的作风、认真履行党员的义务和职责践行好“党员示范岗”所承诺的内容,认真务实地完成好此次活动,为科室和支部争光夺彩,为医院建设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