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医院动态 >微孝服务
暖心的“负担”
时间:2022-03-24 来源: 作者:黄丽萍 阅读量:12

张大爷,76岁,食管癌术后放化疗。疾病导致他身体虚弱、声音嘶哑,行动不便,每天都将自己关在病房内,也不让陪护的儿子离开他半步。

这天我照例上责任组,负责张大爷的护理治疗,经过张大爷房门时,听见里面有争吵声,赶紧走进病房,争吵声随即被摁下了“暂停键”,两人的表情仍有无法掩盖的委屈。

我走到张大爷儿子身旁问道:你们在聊些什么呢?

“这个老头子要气死我了,我才出去一会他就电话连环扣催促我回来,他不说原因,我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火急火燎地赶回来一看他还好好躺在床上,啥事没有,你说气人不?刚说了他几句,现在倔强着不愿意治疗,不打针要回去。回去就让他回去吧,我还不想伺候了。”张大爷的儿子越说越气,声音也跟着提高了好几个分贝。

见状,我稍作安抚后,转向张大爷问他:“我可以将您儿子带出去聊聊吗?”张大爷同意后,我将孙大爷的儿子带到了办公室。

“你陪床这么久肯定很辛苦也很累,先喝杯水吧。”

“我是真累,从老头住院到现在三年了,都是我一直照顾他。家里、医院两头跑,每天给他端茶、倒水、洗衣、喂饭,把他伺候得妥妥的。我家里也有老婆和孩子要照顾,可他见不得我出去,一出去就跟我着急,之前请过好几个护工他都不满意,你说气人不。”张大爷的儿子越说越激动,眼里有泪珠在打转。

递上纸巾后我对张大爷儿子说:“张大爷住院这么久,你确实很累,大家都很能理解你,也知道你确实是一位孝顺的儿子,这是每个长期住院患者与陪护都面临的难处。那如果让你给现在的状态起个名字,它应该叫什么啊?”

“‘负担’吧!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陪床这么久,想着把家里家外照顾周全,难免心情烦闷跟老头不耐烦。”张大爷的儿子满眼无奈地说。

“那我很好奇张大爷以前是做什么什么工作的呀?”

“单位退休老干部。”

“那大爷以前都有些什么爱好吗”

“他性格爽朗,喜欢交朋友,还喜欢听京剧、看皮影戏,最爱热闹。从单位退休后他就开始研究皮影戏,还会自己动手做,他把爱好当成了第二个事业一样认真,偶尔还会跟大家一起演绎皮影戏,演绎水平得到很多人认可……”张大爷的儿子讲起张大爷以前的光荣历史,眼睛都笑成一道月牙。

“看来张大爷是你的骄傲啊!”

“那当然了,他的工作从来都是做得有声有色,很多人都佩服他。”

“你觉得他只想让你陪护的原因是什么呢?”

“他是个爱热闹的人,也许是没有人陪,怕孤单吧!也许是怕他自己一觉不醒,身边没有亲人在旁。”

“那你有办法帮助他吗?”

“我有灵感了,他爱好京剧和皮影,我可以给他整一个收音机,然后带一些制作皮影的工具素材,这样他就可以听听京剧,摆弄一下皮影,我会适当调好娱乐时间、调好音量,当然不能影响病房的其他人。这样我就可以利用这个空档做些我自己的事情。”张大爷的儿子兴奋地说道。

“你想得太周到了,那现在那个‘负担’还在吗?”

“还有什么‘负担’啊,父母在,家就在,我现在心情好多了。”

仅仅小小的举措,张大爷的病房内再也没有争吵声了,取而代之的是张大爷积极配合治疗、忙碌摆弄皮影的身影。为了增加张大爷的幸福感,下午空闲时间,征求张大爷同意,利用科室健康大讲堂时间将年龄相仿的病友聚在一起,张大爷为大家表演皮影戏,为大家带来了欢声笑语。

叙事护理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叙的是事,用的是心。对于医护人员而言,我们不光要治疗患者身体上的疾病,更要慰藉患者的内心。为它注入一股能量,增添一点诗意,在护理患者的同时,也赋予我职业幸福感,叙事让我亲密家人、关爱朋友、预见最美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