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科于2月份申请护理部组织开展多学科护理会诊,为解决危重、疑难病例在各个护理环节中的难点和疑点问题,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护理质量。
此次会诊是因急诊内科收治的一名患者,该患者王光彦,女,100岁,于三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食欲减退,不思饮食,伴有咳嗽咳痰,伴有认知障碍,既往有老年痴呆病史十余年,自2018年12月至今一直在急诊内科住院治疗,诊断为:1.阿尔兹海默病性痴呆;2.低蛋白血症;3.二型糖尿病;4.高血压很高危。目前这个患者一直未出院,在我科住院治疗。患者住院期间置入了PICC,此患者是2021年2月8号置入的,于2022年2月8号就应拔除PICC予以重新置管,因后面重新PICC置管两次都不成功,家属也不愿意拔除原有的PICC管道,所以对急诊内科28床王光彦就以上护理问题及预防压力性损伤等申请多学科护理会诊。
会诊由护理部王雪菲主任主持,科护士长吴克艳,急诊内科黄晓霞护士长,急诊内科主任沈威,急诊内科主治医师潘婧,PICC护士长刘晶,静脉治疗小组张小莉护士长,预防压力性损伤小组刘艳护士长,PICC门诊专家许彩云,黄红敏等专家人员参加了本次会诊。
会诊首先由黄晓霞护士长、潘婧医生汇报病例,汇报完成后,各位专家分别从危重病情观察、PICC导管、压疮的治疗与护理,营养等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并形成了会诊意见。
急诊内科主任沈威,主治医师潘婧分别从医疗的方面前后发言表示,这个患者已经患老年痴呆10余年了,目前静脉滴注奥拉西坦注射液预防和治疗老年痴呆的药物治疗意义不大,可间断的在肺部感染期间使用化痰、消炎药物,可以选择雾化治疗,也可以鼻饲给药,不一定非得静脉输液。所以住院期间患者病情稳定,建议能不输液就不输液,可跟家属进一步沟通,奥拉西坦注射液对病人现在来说只是安慰剂,没有很大意义了,可以不用此药。
PICC专科小组刘晶护士长发言表示,按国际最新指南,PICC穿刺置管满一年就应立即拔管,虽然家属强烈要求保留原先PICC,虽医护履行职责告知知情同意并家属签字,但如果万一PICC沙漏形成或有其他问题,安全隐患非常大。
科护士长吴克艳发言表示,病人的治疗多要听从主任和医生的意见,这个患者PICC有必要留就留,没必要就不要留,家属工作有待进一步沟通,如果PICC穿刺难度大,可请血管外科会诊评估置入输液港,PICC置入超过一年安全隐患大,严格按指南标准执行拔管。
静脉治疗专科小组张小莉护士长发言表示,PICC置入满一年就应拔管,与家属沟通达成一致意见,PICC拔除后所需治疗在想办法,方案有,下肢穿刺PICC,CVC,输液港,不要被家属的意见左右,虽然有知情同意,有告知,有签字,但PICC行标、国标我们一定要按制度流程办事错,确保患者安全。
预防压力性损伤专科小组刘艳护士长发言表示,压疮方面有肠内营养,可以不需要静脉营养治疗,病人预防压疮防护用具使用比较全面,PICC置管满一年应按指南拔除。
会议最后由护理部主任王雪菲总结整理形成一套适用于该患者更加详细科学的护理方案。科室主任、医生的意见是一致的,非必要不用药。医院设置PICC专科门诊,那么全院PICC穿刺必须通过PICC专科门诊评估后在穿刺,拔除PICC也由PICC门诊进行评估后在拔管,必须按照规范流程办事,医院设有静脉治疗小组和质量管理委员会,如有困难可寻求多部门帮助。家属的沟通也很关键,还希望科室主任和主治医师协助护士长跟家属再次沟通,护士长加强与家属的有效沟通。经过今天多学科讨论意见总结,这个患者PICC按指南必须拔除,同时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能不输液就不输液,如需治疗可选择留置针、雾化、鼻饲或下肢PICC治疗。
通过此次多学科联合护理会诊,组织不同领域的护理专家,对身患疑难、危重疾病的患者进行全方面及多角度的探讨及研究,总结出更优质的护理制度及流程,患者安全是我们最大的目标,最大限度减轻病人的痛苦和护理并发症,从而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护理安全。同时也加强学科之间的合作、交流、达到知识共享、风险共担,减少医疗纠纷,提高了我院多学科护理的能力,不断总结经验,完善细节,提高护理业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