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医院党建 >医德医风
医德 医风
2022-11 30
还您一个笑容 “专业专注,用心贴心”这是近日我科患者治疗结束后给科内全体护理人员的寄语。“阳光冲破缝隙,终将驱散阴霾”,今天是一个好日子,用心的护理,精湛的医术,顽强战胜病魔的心,今天的您带着喜悦的笑容出院了。 可他不是一直笑着的,“我当时犹如坠入一片黑暗,”37岁确诊鼻咽癌,身为家里的顶梁柱,还未来得及给父母尽孝的他,仿佛要被一座山压断脊梁,笑容已经无法在他脸上绽放,入院后,医生向他讲解疾病的治愈希望极大,护士组织科内患者一起交流,他们互相鼓励,互相照顾,每隔21天的入院,每日早上的问候,每次见面时的寒暄,他和我们也
2022-11 24
老夫妻同患病住院 医护暖心服务赢得患者认可 近日,在孝感市中心医院内分泌II风湿免疫病区,一对同患糖尿病同住院的老夫妻将一面印有“尊老敬老真心为老,医德医术皆为一流”的锦旗送到了科室主任赵涛的手中,并向全体医护人员表达了感激之情。据内分泌II风湿免疫科护士长周付华介绍,74岁的老奶奶10年前被确诊为糖尿病,期间一直在进行药物治疗,但未正规监测血糖。78岁的老爷爷是“新病号”,因出现“口干、多尿、体重下降”等症状,来医院检查时血糖15.56,为进一步明确诊断和治疗收入院。这对老夫妻同时患有糖尿病,且子女不在身边,两位老人在相互协持相互照顾下,一同前来
2022-11 24
精心治疗暖人心 患者致谢送锦旗 叮叮叮……夜晚护士站电话铃声响起,我连忙接起电话。耳边传来一阵熟悉的声音,一会马上来个病人,诊断为腰椎骨折,病人有点特殊,精神方面有些问题,请注意,病人及家属核酸已做。我连忙回答,好的。不一会急诊的师傅急急忙忙的用平车推着病人就来了,身边还跟着一位焦急的母亲。通过对患者家属的询问,我简单了解到病人是一位十几岁的小男孩。因为自身学习压力较大,晚上便从楼上一跃而下,跳了下来。听到后心里虽有些许震惊及惋惜,但我还是平静的与患者及家属做起了心理护理及治疗。看到孩子母亲焦急、担心、憔悴的身影,看到小男孩疼痛、恐惧、
2022-11 24
病房里的特殊祝福 “祝你生日快乐,祝你生日快乐,生日快乐……”孝感市中心医院儿童重症医学科病房里传出阵阵掌声,科主任万江和护士长李磊带领医护送为“大患者”送去真挚的祝福。 一个星期前, 因昏迷伴间断抽搐由安陆普爱医院转至我院儿童重症医学科治疗的患者张某,在医护人员的全力抢救和精心照顾下,与疾病对战,现在已基本稳定。10月31日是他14岁的生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特殊的环境下,万主任和李护土长决定给他过一个特别的生日。基于疾病原因,孩子在今后的生活中更加需要注意饮食控制、适当运动,所以没有香甜可口的蛋糕,送上的是我们精心挑
2022-11 23
医术精湛暖人心 患者感恩送锦旗 近日,患者龚女士将一面写有“医术高超 妙手除痛”的锦旗送到市中心医院疼痛科门诊,感谢疼痛科安振平医生的精心诊治。龚女士因尿毒症导致全身多处疼痛,大腿和手臂的疼痛感尤为强烈,已经严重影响了日常生活。安振平先通过“望、闻、问、切”中医体质辨识等为患者分析病情,然后采取针灸和理疗的中医治疗方法,有效帮助患者活血通络、按摩穴位,有效消除了长时间纠缠患者的疼痛感。安振平表示,锦旗是患者对医护人员的肯定,承载着患者对医院的信任和感激。收获的不仅仅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期望、一份鞭策和一份信任,疼痛科将以此为动力,更加努
2022-11 23
一面锦旗,一个肯定,一份信任,一种激励 2022年10月18日,一位患者及家属送来对我们泌尿外科一病区的认可与鼓励。他们向邓辉主任医师及泌尿外科一病区全体医护人员送来了一面写有“良医妙手祛病痛、天使呵护暖人心”的锦旗,高度赞扬了我院精湛的医疗技术,以及细致入微的医疗服务。原来,患者因前列腺增生已排尿困难三月有余在我科住院手术治疗,住院期间在我科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细心护理,患者康复得很快。出院当天,为表感谢,患者及家属特送来锦旗。主任医师邓辉表示:一面锦旗,传递的不仅是患者的感激之情,更是对泌尿外科一病区服务品质的认可,对病患倾情服务的最好证明
2022-10 26
巧手化神奇,自制小儿吸氧面罩 临床给氧操作是一项改善呼吸功能的护理措施,也是一项重要的急救技术,鼻导管给氧是临床较为常用的给氧方法。儿科患儿由于年龄小,对所实施的吸氧法不能有所认识和理解,很难配合,并且由于患儿鼻腔分泌物较多,常规固定法使鼻导管很容易松动滑脱,使小儿鼻腔黏膜受伤的几率增高,吸氧的疗效也受到影响,并且大大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降低了工作效率,工作中,我们对吸氧装置进行改进,采用开塞露空瓶制作成一个小氧帐,低流量给氧,经临床应用,效果满意。根据患儿年龄大小选择10/20ml开塞露空瓶,(经浸泡消毒处理)、用剪刀将开塞露空瓶沿
2022-10 26
太阳照耀下的方向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在这里的每一位患者都在为可以呼吸到更多的新鲜空气同病魔斗争着。而我们,正是他们斩灭荆棘之路上最诚挚的同伴。那是一个夜班,48床彭爹爹的家属过来了: “小张呀,我能用用你的小剪刀吗?”“您要干什么用呀,我可以帮您。”他放低了声调,悄悄地跟我说:“家里老人识字,也会用手机,这个抗癌症的靶向药上都写着具体的药名,我怕老人看到了就去网上查呀,让他知道真的病情,他肯定会接受不了的!”虽然在病房里见遍各种冷暖,但每每遇到这种情况还是不禁动容。“给您这个小刀用吧,但是您最好在护士站用,我怕您回去彭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