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科研教学 >健康科普
健康 科普
2024-04 13
告别难“咽”之“饮”——洼田饮水试验 脑卒中是我国成年人致死和致残的首要原因。吞咽障碍是脑卒中常见并发症,文献报道约20%~45%的脑卒中患者存在吞咽困难,且以口咽吞咽困难为多见,亦称为卒中后吞咽障碍。吞咽障碍:指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发生于不同部位的吞咽时咽下困难。吞咽障碍可影响摄食及营养吸收,还可导致食物误吸入气管引发吸入性肺炎,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什么是洼田饮水实验?洼田饮水试验是临床应用最多,较为有效的吞咽功能筛查方法,其操作方法简单方便,且可重复, 易掌握。因此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卒中病人24小时内的吞咽障碍筛查。洼田饮水实验检查方法:
2024-04 12
孕妈妈课堂——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运动管理 四月,春意盎然,万物复苏。在这温暖的季节里,阳光洒在身上,仿佛是母亲抚摸般的温暖。在这美好的日子里,4月8日孝感市中心医院产科护理团队主管护师喻红君在门诊孕妈妈课堂开展了一堂生动的妊娠期糖尿病运动管理讲座。 妊娠期糖尿病 (ges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GDM)影响母儿健康,使发生早产、难产、新生儿低 血糖、高胆红素血症等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升高, 也增加母亲及其子代远期2型糖尿病的患病风险。妊娠期开展 GDM 规范化管理是降低母儿近、远期并发症的关键,而运动是其中的重要措施之一
2024-04 12
肠造口术后饮食知多少 外科有很多病人,由于各种原因,手术后会将排便出口移至腹部,俗称“人工肛门”。人工肛门,又称人造肛门,或肠造口,肠造瘘,即通过手术使大便改道,不再从肛门排出。因为排便部位和习惯的改变,很多肠造口患者会很担心饮食的问题。其实,肠造口患者不必为饮食过度烦恼,若未患有糖尿病、肾病、心血管疾病等需要特别注意限制饮食的疾病,他们只需稍加注意,掌握饮食规律,就能和正常人一样享受美味食物。肠造口术后的饮食原则1.肠造口术后要注意温软易消化饮食,少食多餐,细嚼慢咽,忌暴饮暴食。2.术后饮食过渡要从清流质(水溶液)开始,再逐
2024-04 12
缓解焦虑,向春出发——尿路造口患者出游小贴士 近日,科室在为膀胱癌根治术后尿路造口患者做出院随访时,了解到目前正值人间四月天,他们想走入大自然,感受清新的空气,享受温暖的阳光,一方面有出游放松心情的需求,另一方面又担心出游后尿路造口的护理问题,于是泌尿外科Ⅱ病区专科护士就拟定了这样一份适合尿路造口人士的出行攻略: 一、饮食的选择外出应增加水的摄入量,均衡膳食,多食蔬菜水果,防止虚脱。要注意平衡饮食酸碱性,以防形成尿路造口周围皮肤结晶。当尿色变深、尿味变重时,可能与饮水太少或泌尿道感染有关, 应注意多饮水、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补充维生素C,从而提高尿液
2024-04 12
“地板时光”帮助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沟通 孤独症谱系障碍是一个复杂的发展性障碍,涉及社交互动、语言、情绪、认知、动作和感觉能力的发展迟缓问题。对于大部分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家长而言,上学是他们唯一的康复目标。然而对于所有儿童而言,熟悉社会情境,学会坐下倾听,认识26个字母,都是值得花时间去努力的目标。每一个家长、临床工作者及教师都会希望所有的儿童学会这些能力。不过,这些与情境及特定技能有关的目标,都必须在情绪及认知全面发展的背景下实现。“地板时光”由美国精神病学家斯坦利·格林斯潘(Stanley I. Greenspan, M.D.)所创,是一种系
2024-04 12
手足口病高发期,疫苗接种很关键 据3月22日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的“手足口病健康提示”,手足口病全年散发,但每年4-7月为感染高发期。家长一定要留心孩子手、足、口等部位的症状表现,发现异常请及时就诊。什么是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柯萨奇病毒(A16、6、10等)肠道病毒71型(EV71)、埃可病毒等引发的在手、足、口以及臀部出现皮疹或疱疹的急性传染病,会引发发热、无力肌肉酸痛等全身反应。手足口病如何传播?传播方式为密切接触传播,通过直接接触病人的粪便、疱疹液、鼻咽分泌物、唾液及接触被污染的手、毛巾、牙杯、玩具、餐具、奶瓶、床上用品等物品或环境而
2024-04 11
一分钟坐立实验 一分钟坐立实验(1-min STST)在肺康复中的应用是一个相对较新的研究领域。这种测试方法旨在快速、有效地评估患者的功能性运动能力,特别是在肺疾病患者中。首先,一分钟坐立实验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测试方法,它要求患者在无支撑的情况下,从站立姿势坐下,然后再站起,重复这一动作,持续一分钟。这一过程中,患者不能借助手、手臂、膝盖或小腿等其他身体部位的力量。通过记录患者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坐立次数,可以初步评估其下肢肌肉力量和心肺功能。在肺康复中,一分钟坐立实验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评估患者运动能力:对于患有
2024-04 11
小小蜱虫 不可小看 夏季到来,气温逐渐升高草木茂盛,蜱虫也进入繁殖高峰期人们遭遇蜱虫叮咬的情况时有发生各地出现了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发病患者。那么蜱虫到底是个什么,会造成哪些伤害呢,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一、什么是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是一种主要经蜱传播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它是一种新发传染病,它的病原菌是新型布尼亚病毒,2010年首次在中国被鉴定出来的。临床特征是发热、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消化道症状和多器官损害。二、临床表现典型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感染临床分为四期:潜伏期,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