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甲流来势汹汹,非常不幸这波甲流我也中招了,对于甲流它是如何传播,如何预防,感染了有何症状,有哪些是高危人群今天我们来科普一下甲流知识。一、什么是甲流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疾病。流感病毒是RNA病毒,这种类型的病毒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容易“一天一个样”,病毒变异速度比翻书还快!
甲流,就是甲型流行性感冒的简称,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流感。甲流病毒是一种常见的流感病毒,也是流感病毒家族里头最容易发生变异的那一个。
二、老人、小孩更容易得甲流
甲流病毒传染性比较强,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接触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以传播。所有的人都可能会得甲流,但相比之下免疫力比较差的老人、小孩,更容易感染。这些是甲流高风险人群:
1)60岁及以上的居家老年人;
2)6月龄-5岁儿童;
3)6月龄以下婴儿的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
4)罹患慢性疾病者;
5)免疫受损者;
6)孕妇等。
三、甲流的症状有这些
今年这次甲流的主力军是甲型H1N1和甲型H3N2病毒,主要会引起高热、头痛和肌肉酸痛,但部分人也会出现鼻塞、流鼻涕、腹痛、腹泻、胸部压迫感等症状。
高热:通常起病急,发热常在39℃以上,婴幼儿和老人也可能表现为不发热或者低热,一般3-5天可缓解。
头痛、全身酸痛、乏力:甲流全身症状重,可引起各部位的疼痛和乏力。
鼻塞、流鼻涕:婴幼儿比成人更常见。
腹痛、腹泻:少数感染的人会出现腹痛、腹泻的情况,尤其是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
胸部压迫感:是病毒侵袭肺部的表现,严重时要警惕病毒性肺炎的风险,尤其对于儿童和老人等免疫低下的患者。
甲流这个病,最令人担心的是,还可能会引起老人和孩子出现并发症,常见并发症如婴幼儿发生支气管炎、肺炎、心肌炎、热惊厥;学龄前儿童发生肺炎、心肌炎、心包炎、休克;老年人发生多器官衰竭、急性呼吸衰竭、脓毒血症等。
四、甲流检测也分抗原和核酸
经过三年的历练,大家都是被捅鼻子、捅喉咙。然而,最近有些朋友感觉得了甲流,在家自己捅鼻子测抗原测出来又是阴性,这个是怎么回事。
先给大家讲一下,灵敏度和特异性两个指标可以评价检测方法好坏。简单来说,灵敏度表示检测方法将真正有病的人判断出来的能力,特异度表示检测方法将实际上没病的人判断出来的能力。也就是说,如果你用了一个灵敏度低、特异度低的检查方法来检测得没得甲流,那多半测出来的结果也不会太准。
检测甲流的方法常用的是快速流感诊断试验、分子学检测如RT-PCR。两种方法都是通过捅鼻子、喉咙来提取检测样本,然后做检测,但是在灵敏度、特异度等方面是有一些差异的。
两个检测方法总结一下:
1.快速流感诊断试验检测的是抗原,灵敏度和特异度都不高,测出来的结果不一定准,但是出结果速度快。大家一般在网上买的甲流自测试纸就是这种测抗原的。
2.分子学检测检测的是核酸,也就是检测样本中是不是有甲流的RNA,有就是阳性,没得就是阴性,这个是甲流检测的金标准,测出来的结果是八九不离十的。
在医院的话,上面两种甲流检测都可以做。建议根据自己想要出结果速度快,还是结果准确这些需求,来选择是做快速流感诊断试验,还是做分子学检测。这个在医生开检查的时候就要跟医生说清楚。
五、大部分甲流都可以自愈
如果确实遭了甲流,也不用太担心,因为绝大多数甲流患者预后良好、可自愈,注意休息、多喝水、注意营养,一般3-5天可缓解。
但是,如果出现以下这些情况,请立即送医:
1. 流感流行期间儿童发热超过三天;
2. 出现体温40℃以上高热持续不退;
3. 出现呼吸困难、意识障碍、严重呕吐腹泻、持续胸痛等表现;
4. 自行口服抗病毒药物治疗无效。
再啰嗦一下说过几万遍的知识点,得了甲流千万不要吃抗生素(头孢、阿莫西林等)来治疗,因为真的没用!抗生素是针对细菌的药物,对病毒没用。
在这,我们要严肃地给大家说,奥司他韦是一种处方药,更推荐用于重症或有基础疾病的患者,早期使用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大多数患者属于轻症,对症治疗即可痊愈,不需要盲目跟风囤药。
同样地,其他抗流感病毒药物如扎那米韦、帕拉米韦、阿比多尔、玛巴洛沙韦等,也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六、如何预防甲流
甲流可以通过空气飞沫传播,确实也是有点防不胜防的意思,但是也不能就完全摆烂,下面这些方法也是有一定预防作用的。
1.保持环境清洁,做好日常生活用品的消毒,加强室内通风。
2.勤洗手,正确佩戴口罩,保持良好的手卫生习惯。
3.家中有患者时,注意做好病患的隔离,如让患者住在单独房间、单独就餐。
4.适当增加体育锻炼,关注天气变化,及时调整穿衣厚度。
5.及时接种流感疫苗。
关于流感疫苗必须要多说两句。
第一,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甲流最有效的措施之一。为了保险起见,建议上面提到的流感高风险人群,都去打一针。
第二,接种流感疫苗要在流感高发季节前进行。推荐每年9-10月就接种,这样身体的抗体水平会在当年12月到次年1月达到较高水平,降低流感发病率。
第三,流感疫苗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可以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