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春季是甲流的高发季节,近期感染的患儿逐渐上升,而我院急门诊儿童甲流病人也是逐渐增多。那什么是甲流呢?孩子得了甲流又该怎么办呢?
什么是甲流?
甲型流感,简称甲流,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播,患者及隐形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自发病后5天内均可从鼻涕、口涎、痰液等分泌物排出病毒,传染期约1周,病初2至3天传染性最强。所以当感染者咳嗽、打喷嚏或与他人密切接触时,很容易传播甲型流感。而孩子可能在出现症状后的一周或更长时间内将甲型流感传染给其他人。
甲流有哪些症状呢?
与普通感冒相比,甲流更容易出现高热,体温可达39摄氏度甚至更高,除此外孩子也还可能出现以下症状:畏寒、寒战、头痛、身体疼痛、耳痛、肌肉或关节痛;干咳、流涕或鼻塞、咽喉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或腹泻;疲乏;呼吸急促、呼吸困难或胸痛。因儿童本身抵抗力较低,极易感染甲流。所以当孩子出现相关症状时,应尽早去医院就医,以免延误病情,耽误治疗效果。
甲流该如何预防呢?
1、做好保暖
近日气温上升,但温差较大,早晚偏凉,及时增减衣物,以免孩子受凉,免疫力下降,给各种病毒、细菌可乘之机。
2、注意防护
戴口罩、勤洗手是防护的要点。教孩子打喷嚏或咳嗽时捂住嘴。向孩子展示在咳嗽时如何使用纸巾或者弯曲手臂遮挡。教孩子把用过的纸巾立即扔进垃圾桶,然后让孩子洗手或使用洗手液。用杀菌清洁剂清洁共用物品,清洁桌面、门门把手和电灯开关。不要让孩子与任何人共用毛巾、银质餐具和盘子。用肥皂和热水清洗床单、毛巾、银质餐具和盘子。室内勤通风,每日通风2至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在流感流行季节,尽量避免带孩子去人群聚集场所,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家庭成员患甲流时,避免密切接触孩子,如必须接触需戴口置。母亲感染后,可以进行母乳喂养。病毒本身不经母乳传播,建议哺乳时全程佩戴口罩,母婴分离的情况下可将母乳挤出进行瓶喂。
3、增加营养
孩子一日三餐需营养均衡,适当增加优质蛋白,如肉、蛋、奶,多食用一些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如橘子、猕猴桃、草莓等。但春季少给孩子吃太过温燥的食物,如大量牛羊肉、韭菜、大枣、桂圆等,以免产生内热,增加感染风险。
4、保证休息
保证孩子的睡眠时长,中小学生不少于7至9小时,避免熬夜做作业。
5、适当锻炼
让孩子多沐浴阳光,适量运动。研究表明,运动可使中性粒细胞升高,增强自然杀伤细胞、巨噬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活力,这些细胞能吞噬入侵人体的病毒。
6、多饮水畅大便
每天保证孩子的饮水量,尤其是有呼吸道症状的儿童,多喝水能促进体内代谢,加速体内排毒,补充体液丢失。肺与大肠相表里,保证大便通畅,可以清肺火,防止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7、孩子一旦感染甲流无需住院治疗的情况下,请呆在家中休息,做好隔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