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夏季,就进入炎热的季节,也进入腹泻的高发季节。腹泻是指大便的次数明显增加,超过了平日习惯的频率,粪质稀薄,伴或不伴发热、腹痛、呕吐等症状。夏季的腹泻一部分是由于病原微生物进入肠道引起感染所致,如细菌性痢疾,还有一部分是由于不洁的食物上化学物质、细菌的毒素和其他微生物引起的化学刺激、物理刺激素引起。当肠道有感染或刺激物时,肠壁就像肠腔内分泌大量水分,对被污染的肠壁进行“冲洗”,根除被污染的轻重,“冲洗”程度也不同,结果使粪便稀释,形成稀便,甚至水样便。
通过上述的描述,我们可以得出自己的结论:腹泻是一种保护作用,但是血管中的大量水分渗入肠道,如果得不到及时补充,则容易引起血容量的降低,造成人体组织器官灌注不足,甚至造成休克。所以说腹泻是一种双刃剑,既在保护着人体,也在威胁着我们,如果肠道内的细菌、毒素还没有完全清除,用药物强制止泻,势必会造成致病微生物在人体的停留和繁殖,进而引起全身的感染。
对于夏季腹泻,我们首先需要有高度的认识,要做到“平时积极预防”,有病及时就医,防止扩散散播,避免附加伤害。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是饮食卫生,首先做到勤洗手,特别是在饭前、便后,因为我们所说的“细菌性痢疾”常常就是通过粪口途径感染的。食物生熟分开,避免交叉感染。不要因为“心疼食物”而吃未在冰箱储存的食物,或储存时间较长的食物,水产品烹饪时间要充足,“宁可煮过,不可不熟”,饮用水要煮沸后再用,这样可杀灭大部分病菌。
二是及时就医,都是腹泻,有轻有重。腹泻有一般性腹炎,还有细菌性痢疾,抑或更加严重的霍乱。
三是饮食隔离,当出现腹泻时,不论什么样的诊断,最好都与家人进行饮食隔离,这样可以防止其他人的感染。特别是伴有发热、大便有脓血时,或医生诊断为细菌性痢疾时,更应当在餐具上与家人隔离。
四是治疗到位,腹泻的治疗是根据诊断进行的,如果仅仅是一个一般性肠炎,可能进行补液,把丢失的液体补上,不产生脱水和休克就可以,常常不需要抗生素,如果是细菌性痢疾,则可能需要抗生素治疗。医生会根据病人的情况进行安排,不一定都需要输液治疗,腹泻期间,应当清淡饮食,减少刺激性食物摄入,多吃稀粥、咸菜等清淡食物,多饮水是关键。总之,腹泻是每年夏季的必谈话题,因为这个情况在这个季节高发、影响大,但只要能够提高认识,加以预防,积极应对,腹泻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就可以降低到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