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爹爹,您今天感觉怎么样?”颜护士推着治疗车来到17床患者周爹爹的床边,正准备给他进行耳灸治疗。
“感觉好多了,昨天做耳灸的时候还睡着了呢......”周爹爹说着还不自觉地笑了。
周爹爹今年62岁,因双耳听力下降入院,主要症状为:双耳听力下降,伴耳鸣,左耳较重,中医诊断为“耳聋、风阳上扰证”。中医认为耳聋、耳鸣的主要病因是阴血内损、肝肾不足、火热内盛,治则以补肾益精、温通经脉为主。入院后予以抗炎、改善循环,营养神经等对症支持治疗。
“爹爹,现在我要帮您做耳灸了,您准备好了吗?”
“准备好了,开始吧”周爹爹边说边躺下已经摆好体位。
首先,颜护士对周爹爹的双耳及其耳道进行了清洁,然后将1.80cm×2.7cm 的艾条点燃放置于艾灸杯内,拧紧艾灸杯盖防止烫伤,连接黄色硅胶椎管与艾灸杯,待艾烟从椎管内冒出后,将椎管尖嘴的一头放入患者耳道内,使热力随患者耳道向内传导。由于耳朵的皮肤较为薄弱,若艾灸的温度过高时,可能会导致局部皮肤烫伤,所以以耳廓温热红晕又不灼伤为度。待颜护士交待完注意事项后,周爹爹就开始闭目养神了。
20分钟后,耳灸结束了,周爹爹自觉耳朵微微发烫,浑身充满暖意,手上也微微出汗了,他不禁感叹道:“做了一个疗程的耳灸,感觉耳鸣声小了,之前觉得左耳堵、闷,现在不“闷”了,“堵”也缓解了很多,晚上睡觉也睡得更香了,真是谢谢你们。”
什么是耳灸?
耳灸主要通过燃烧艾叶,增加热辐射性,借助温热作用刺激耳廓,通过耳内持续艾灸热力灌注,利用人体经络穴位的反射,清热散结、温经散寒、活血行气,继而濡养五脏,增强脏腑功能,效果明显且见效快。
耳是人体听觉的枢纽,耳道是通往外界信息的窗口,耳廓上存在丰富的神经、血管、淋巴管等组织。耳朵虽小,却与经络、神经、脏腑等存在密切关联,集中了耳穴约200个。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通过刺激耳穴来调整人的脏腑气血功能,促进机体的阴阳平衡,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作用。
那么,耳灸还有哪些作用呢?
1、温通经脉, 调节平衡
中医认为“耳者,宗脉之所聚也”,其与经络脏腑等关系密切。因此,耳灸一次相当于通调全身经络,可增加供血、促进循环,有利于机体调和平衡。
2、温经散寒, 驱散风邪
耳朵虽小,却联系多条经络,与四肢百骸紧密相连。因此,耳灸可以温经散寒、温养五脏、运行气血,尤其适宜虚寒之证,通风之类的痹症等,通过各条经络的传递,去除病灶。
3、通调血脉,散结祛瘀
耳灸还能疏通颈部、锁骨、腋下淋巴。淋巴疏通之后,气血循环更加通畅,毒素就会及时排出能够提升气色、改善睡眠质量。
4、补气益血,促进循环
耳灸时产生的温热刺激,可直接作用于外耳道及脑部神经血管,以促进新陈代谢、激活相应感受器官,达到修复受损神经元、营养神经的作用。同时,该疗法还能对面部神经、三叉神经等神经及脑部血液循环起到良性调节,有补气益血的功效。
注意事项:
1、灸后注意保暖,避免着凉,禁辛辣生冷食物。
2、对艾叶过敏的患者不宜进行艾灸,以免引起头晕、咳嗽等不适。
3、耳部有损伤的患者不宜进行艾灸,避免发生感染。
4、患者大汗淋漓、惊厥或身体极度衰竭的患者,禁止艾灸。
5、耳灸温度以耳廓温热红润为宜,注意力集中,避免烫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