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科研教学 >健康科普
“流感“ “支原体肺炎” 傻傻分不清楚
时间:2024-01-29 来源: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三病区 作者:丁婷 阅读量:19

近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最新通知指出,今年冬天到明年春天我国可能面临多种呼吸道疾病叠加流行的局面,坚持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对于防止呼吸道疾病的传播是十分有效的,在呼吸道疾病高发季,支原体肺炎和流感如何区分,我们如何降低感染风险呢?

流行性感冒: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其临床特点多为急性发病,以高热症状为主可突然发烧至38.5℃以上,常有咽痛、咳嗽、流涕等症状,出现四肢酸痛、乏力、头痛等全身症状明显,潜伏期较短,一般1-4天左右。多为5岁以下儿童、65岁以上老年人、孕妇。流感病毒主要通过打喷嚏和咳嗽等飞沫传播,经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感染,在密闭环境中,也可能通过气溶胶传播,流感病毒容易变异,传播迅速,每年可引起季节性流行,在学校、托幼机构和养老院等人群聚集的场所可发生暴发疫情。

肺炎支原体:是一种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目前世界上已知能独立生存的最小微生物,肺炎支原体无细胞壁结构,像是没有穿“外套”的细菌,主要通过飞沫直接传播、直接接触传播,潜伏期未1-3周,从潜伏期至症状缓解数周均具有传染性感染多为缓慢发病,多以顽固性干咳,支原体肺炎多见于5岁以上儿童及青少年,以发热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可伴有头痛、流涕、咽痛、耳痛等,咳嗽较为剧烈。

针对两种传染性疾病,我们日常又该如何预防治疗呢?

1.保持营养均衡:不偏食不挑食,营养均衡,增强体质及免疫力,多吃蔬菜蛋奶,少吃油腻和辛辣食物。

2.少去人群密集地:保持环境的清洁与通风,少去人员密集场所,去公共场所佩戴口罩,避免接触到呼吸道感染的患者。

3.养成良好的个人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上臂或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勤洗手,尽量避免触摸眼睛、鼻或口。

4.居家时要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接种流感、肺炎疫苗,可起到预防传染呼吸道疾病的作用,规范使用抗生素。

呼吸道疾病可防可控不可怕,防范意识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