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病发病率高、隐匿性强
突然发难且悄无声息
犹如埋伏在暗处的杀手
如不能得到及时、规范诊治
后遗症相当严重
甚至危及生命
什么是深静脉血栓
深静脉血栓(DVT)是指血液在深静脉管腔内的异常凝结,属于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好发于下肢。对于卧床患者而言,因其活动量减少,血容量相对不足,其中血浆的减少多于血细胞的减少,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液流速减慢,更容易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多数DVT患者早期无明显症状,容易被忽视,有症状的患者主要表现为患肢肿胀、疼痛,部分患者还会出现皮温升高、皮肤颜色改变等。
物理预防
弹力袜、间歇充气加压装置、静脉足底泵等,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回流、减轻淤血和水肿,是预防DVT发生的重要措施。
药物预防
01 皮下注射
常见注射部位:腹部、上臂或大腿外侧等,首选部位为腹部。注射时,选取脐周围区域,避开脐周5cm范围以免引起出血,两次注射点间距大于2cm为宜。需长期注射的患者,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复注射,注意避开皮肤破损、硬结、手术伤口和手术瘢痕等。注射完毕,建议按压约3-5分钟,按压过程中避免揉搓。
02 口服用药
在服用抗凝药物时,遵医嘱定时定量服用。在服用维生素K拮抗剂时,由于药物的效果受维生素K摄入量的影响,在使用前应做好用药指导,用药期间饮食结构相对固定,尽量维持比较稳定的维生素K摄入量。
用药观察
01 监测凝血功能指标及血小板,有无出血倾向。常见出血包括伤口出血、皮肤黏膜出血、皮下出血、消化道出血和颅内出血等。伤口出血见于有外伤创面或手术伤口的患者,应注意观察伤口渗血量或引流量;皮肤黏膜出血主要表现为皮肤出现瘀斑、鼻腔出血或牙龈出血等;皮下出血主要表现为注射部位皮下血肿;消化道出血主要表现为黑便。
02 过敏反应。观察有无寒战、发热、荨麻疹等过敏反应,一旦发生过敏反应立即告知医生并进行处理。
常规护理
NO.1抬高患肢,促进静脉回流并降低静脉压,减轻疼痛和水肿;
NO.2禁止局部按摩和热敷,防止栓子脱落;
NO.3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使用治疗型弹力袜;
NO.4遵医嘱使用抗凝药物;
NO.5保持皮肤清洁,经常更换体位,防止压力性损伤发生;
NO.6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因排便困难引起腹内压增高;
NO.7多饮水,有利于稀释血液,改变血液黏稠,防止血液浓缩,少喝咖啡及碳酸类饮料;
NO.8戒烟,远离吸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