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科研教学 >健康科普
小蜱虫大危害
时间:2024-04-29 来源:感染性疾病科一病区 作者:李雅文 阅读量:22

春暖花开,又到了外出踏青游玩的最佳时节,但是在踏青时要小心潜伏在我们身边的“危险”——蜱虫,每年4至10月是蜱虫活跃期,被蜱虫叮咬严重时或致瘫痪,甚至呼吸衰竭、死亡,蜱虫可以传播多种疾病,如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莱姆病、森林脑炎、巴贝西虫病、蜱传斑疹伤寒等。

一.蜱虫也叫壁虱是一种寄生虫,属于节肢动物门蛛形纲,它们通常生活在草地、森林、灌木丛等环境中或寄宿于畜牲等动物的皮毛间。它可以吸食动物或者人体的血液,蜱虫体型微小,常常难以察觉,不吸血时小而干瘪,只有绿豆般的大小,也有极细的如米粒般大小的。吸饱血液后,有饱满的黄豆大小,大的蜱虫可有人类指甲盖大小。它们携带的病原体却可能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二、蜱虫咬伤的症状

蜱虫咬伤通常不会引起剧烈疼痛,因此很多人在被咬伤后并不知情。咬伤后,皮肤可能出现红肿、瘙痒、疼痛等症状,咬伤部位可能出现硬结或溃疡。此外,蜱虫还可能传播一些疾病,如莱姆病、无形体病等,这些疾病的症状可能包括发热、头痛、肌肉疼痛、皮疹等。

三、蜱虫咬伤的处理方法

1.发现蜱虫叮咬后,切勿用手强行拔出。因为蜱虫的口器可能留在皮肤内,增加感染风险。正确做法是用细尖的镊子尽量靠近皮肤夹住蜱虫的头部,然后轻轻拔出。

2.拔出蜱虫后,用碘酒或酒精对伤口进行消毒,防止感染。

3.观察身体状况,如有发热、头痛等不适症状,请立即就医并告知医生蜱虫咬伤史。

wps2.png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四、预防措施

1.清除居住环境周围的杂草、灌木等,减少虫的栖息地。

2.定期清扫居住环境,保持室内外卫生。

3.宠物也是蜱虫传播的途径之一,因此应定期为宠物驱虫、洗澡。

4.预防蜱虫叮咬,尽量避免在草地、森林等环境中长时间停留。如需进入此类环境,应穿着长袖、长裤等防护措施。此外,可使用含有避蚊胺等成分的驱蚊液进行预防。

蜱虫咬伤虽然一般不会引起严重后果,但仍需引起我们的重视。如被蜱虫咬伤应密切观察身体状况,若出现皮疹或发热,应立即就医,并告知有蜱虫叮咬史,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