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血检查是健康检查中必不可少的项目,不少人抽完血后,棉签一摁、手肘一弯、衣服一披,就走人了,回家后手肘感觉疼痛,一看竟淤青了一大片。有人觉得这是抽血人员技术"不到位",还有人认为是自己体质"异于常人"容易淤青。那到底为什么抽血后会出现淤青呢?
采血后淤青在临床上是相当常见的,这主要是由于注射器刺破皮肤和血管,引起毛细血管破裂,进而在皮肤表面形成淤青。这种情况在实际操作中,采血人员和相关医护人员会尽力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但有时由于按压不当等原因,仍会出现采血后淤青的情况。
在静脉抽血时,采血针扎进皮肤有一个15-30°的角度,所以抽血后会有两个针眼:即我们肉眼可见的皮肤针眼,和藏在皮肤下的血管针眼。这两个针眼的距离大约有0.5厘米,所以在采血后,如果只按住了皮肤表面的针眼,而没有同时按住血管针眼,那么便会导致血液从血管渗出到皮下,就会出现淤青血肿。
一、发生原因
1.按压时间太短:正常出血后,按压时间为五分钟,凝血功能异常或口服阿司匹林类药物者,应延长。
2.按压力度不均匀:按压力度不均匀会导致血液渗出,形成淤血。
3.按压面积太小:如果按压面积太小,不能有效地压迫住穿刺点,会导致血液渗出,形成淤血。
4.袖子勒的过紧:袖子勒的过紧会引起血液回流受阻
5.止血边按边揉:止血边按边揉不仅没有按住针眼,且轻柔会加速出血。
二、按压手法
1.拇指按压法:抽完血后,立即用无菌棉签按压针眼上五分钟,按压部位在皮肤针眼上方0.5厘米处,且位置于血管方向一致,伸直肘部,只按不揉,力道均匀适中持续按压直至出血停止。
2.掌根按压法:适用于采血点在手臂等部位。用一只手的掌根部位按压在穿刺点周围,在按压过程中,要注意保持适当的力度和按压时间,以免造成疼痛和不适。同时,要注意不要在按压过程中揉捏皮肤或移动棉球,以免影响按压效果。
3.三指按压法:用三个手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并拢按压在穿刺处,保证足够的按压面积,使皮肤穿刺点和血管壁穿刺点能同时被按压。在按压过程中,要注意保持适当的力度和按压时间,以免造成疼痛和不适。同时,要注意不要在按压过程中揉捏皮肤或移动棉球,以免影响按压效果。
三、淤青处理:24小时内冰敷,24小时后热敷。
四、注意事项
1.按压时间要足够:正确的按压时间应该持续至少5分钟,最好持续10分钟以上,这样可以确保局部血管得到充分的止血,减少局部出血和淤血。
2.按压力度要适中:过于用力和过于轻柔的按压都可能导致局部疼痛和淤青,正确的按压力度应该是以能够感觉到血管搏动为准,这样可以有效地减少局部出血和淤血。
3.不要在穿刺点周围揉捏:揉捏不仅会加重局部疼痛和淤青,还会影响穿刺点的愈合,正确的按压手法应该是平行于皮肤进行按压,而不是揉捏皮肤。
总结:通过正确的按压手法,可以有效地减少局部出血和淤血,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治疗效果。同时,掌握正确的按压手法还可以加速穿刺点的愈合,减少感染的风险。因此,无论是医护人员还是患者本身,都应该掌握正确的按压手法,以减少采血后淤青的发生,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