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
造口旁疝是指在造口术后,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腹腔内组织或器官在结肠、空肠或尿道造口的人造通道中突出,形成肿物。它是肠造口术后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国内外报道的发病率在3%-36%之间。
原因
1.营养状况不佳:肥胖或贫血等营养问题会增加术后出现造口旁疝的风险。
2.腹内压力升高:术后频繁咳嗽、用力打喷嚏、腹胀、便秘、提举重物、前列腺肥大等可能导致腹内压力升高,进而形成造口旁疝。
3.手术相关因素:术中局部血管及神经损伤过多、切口感染及造口位置不佳等。
症状
1.腹部坠胀感:患者通常会出现腹部坠胀感、腹痛等症状。
2.腹部肿块:腹部出现肿块,用手按压时肿块会逐渐变小,但松开手后又会逐渐增大。
3.恶心呕吐:当造口旁疝情况严重时,可能压迫到胃肠道,出现恶心呕吐的症状。
危害
1.疼痛:疝囊穿出后,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尤其是在活动或咳嗽时疼痛加剧。
2.不适感:疝囊的外突会让患者感觉到不适和不舒服,影响正常生活和活动。
3.可能引起并发症:如疝嵌顿、肠梗阻等严重并发症,可能危及患者生命,需要及时治疗。
4.影响生活质量:造口旁疝会影响患者的行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甚至影响日常工作和生活。
5.渐进性发展:造口旁疝早期生时较下且可回纳,随着时间的发展,腹壁缺损逐渐增大,外突腹内容物逐渐增大,甚至与腹壁疝囊粘连,造成难以或者无法回纳,腹腔容积逐步缩小,导致后续手术治疗难度显著提升,甚至最终无法救治。
治疗
1.保守治疗:适用于疝中内容物相对较少,对腹壁及造口影响不大的情况。包括控制饮食、减轻体重、使用造口旁疝专用附带或戴低弧度造口袋等。
2.手术治疗:适用于造口旁疝已出现较大影响,如疝的嵌顿导致肠梗阻、疝处巨量肠管影响造口排便功能等情况。手术方式包括腹腔镜下修补和二次开放手术。
对于造口旁疝而言,当腹壁缺损较小,粘连轻微的时候,常可通过腹腔镜手术安全、有效的进行腹壁修补;而一旦腹壁缺损过大,或者疝内容物粘连严重,不仅常需开放手术,还可能引发术中肠壁损伤或者切除,甚至造口重置的可能;过大的腹壁缺损还常引发腹壁修补困难、术后腹壁切口感染甚至无法修补的可能。
注意事项
1.及时就医:出现造口旁疝症状时,应及时到正规医院的普外科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2.注意护理:治疗期间要注意多休息,加强对伤口处的护理,保持清洁卫生。
3.调整饮食:饮食应以流食为主,如小米粥、豆浆、牛奶等,以减轻肠道负担。
总结
造口旁疝是肠造口术后的一种常见并发症,其发生原因多种多样,其治疗最终依靠手术修补腹壁缺损。早发现、早治疗、早手术常常能够化繁为简,不仅帮助患者术后快速康复,更能为患者消除未来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