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科研教学 >健康科普
探秘横纹肌溶解——身体的隐藏危机
时间:2024-12-10 来源:神经内科Ⅱ病区 作者:胡雪 阅读量:8

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运动已经成为许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在享受运动带来的健康益处的同时,我们也要警惕潜在的风险,其中之一就是运动后横纹肌溶解。近日,神经内科Ⅱ病区就收治了一名37岁,女性患者,该患者表示在家跳完刘畊宏操后表现为全身多处疼痛,双下肢明显,检查发现,该患者乳酸2.0mmol/ L↑,肌酸激酶630U/L↑,肌钙蛋白10.06ng/L↑,考虑为“横纹肌溶解”。

一、什么是横纹肌溶解

横纹肌溶解是指肌肉组织受损后,其细胞内容物释放到血液中,导致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的过程。正常情况下,人体内的肌肉细胞是完整的,但当受到外力作用或内部代谢异常时,这些细胞可能会破裂,释放出肌红蛋白、肌酸激酶等物质。

二、横纹肌溶解的原因

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病因多种多样,包括但不限于:

剧烈运动与外伤:严重的挤压伤、骨折、挫伤、长时间或高强度的剧烈运动等。

内分泌代谢异常:如某些药物使用(他汀类降脂药、利奈唑胺等)、中毒、感染、高热、肌病等。

其他因素:如姿势长久维持不变、地震坍塌导致的长时间压迫等。

三、横纹肌溶解的临床表现

横纹肌溶解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

肌肉疼痛与无力:肌肉疼痛、疲劳感及无力感。

尿液颜色变化:尿液可能变为红褐色或酱油色,这是由于肌红蛋白进入尿液所致。

肌酸激酶升高:横纹肌溶解时,肌酸激酶等肌肉标志物会在血液中升高。

肾功能损害:严重时可引起急性肾损伤、电解质紊乱和心律失常。

四、横纹肌溶解的治疗

横纹肌溶解的治疗可能包括:

补液治疗:通过静脉输注生理盐水或其他电解质溶液来增加血容量,改善肾脏功能。

碱化尿液:使用碳酸氢钠等碱性药物调节尿液pH值,减少肌红蛋白对肾脏的损害。- 利尿剂治疗:使用利尿剂促进水分排泄,降低血容量,有助于改善肾前性肾衰竭。

血液净化:如血液透析、血液滤过等,用于清除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和代谢废物。

降肌酶治疗:通过口服或静脉注射方式给予维生素C、等营养支持药物,补充机体所需养分,辅助降低肌酸激酶水平。

五、预防与处理措施

为了避免运动引起的横纹肌溶解,我们在运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合理安排运动量,避免过度疲劳。

2. 运动前做好热身活动,使肌肉逐渐进入运动状态。

3. 保持良好的水盐平衡,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4. 对于初次参加运动或长时间未运动的人,应逐步增加运动强度和时间。

5. 若出现肌肉疼痛、肿胀等症状,应立即停止运动并就医。

运动是保持健康的重要方式,但我们也应认识到其中的潜在风险。了解横纹肌溶解的相关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享受运动的乐趣,同时保障自身的健康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