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接种是子宫颈癌防控的重要措施之一。通过综合考虑HPV疫苗接种的有效性、安全性、成本效益等多方面因素,专家强烈推荐青春前期(9~14岁)女性作为重点目标人群应优先接种HPV疫苗,提高重点目标人群HPV疫苗免疫覆盖率,以达到子宫颈癌一级预防策略的最佳效果。
世界卫生组织(WHO)界定的青春期年龄范围是10~19岁,青春期的发动一般始于8~10岁,通常将生理及心理出现明显变化的9~14岁这个年龄段定义为青春前期。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接种是预防HPV感染及相关疾病最有效的措施,是WHO提出加速实现消除子宫颈癌全球战略的主要策略之一。HPV疫苗在国际上获批的适用年龄段通常为9~45岁。
1.什么是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
宫颈癌疫苗又称为HPV疫苗,是一种预防女性宫颈癌和男、女生殖器癌以及生殖器疣的疫苗。该疫苗通过预防HPV病毒感染,进而有效预防宫颈癌的发病,防止人体感染疫苗所涵盖的人类乳头状瘤亚型变异病毒。
2.HPV 感染及子宫颈癌发病呈现年轻化趋势
1项汇总中国170万女性HPV感染的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女性总体HPV感染率为15.54%,前5位HPV感染型别分别HPV16/52/58/18/33。另1项纳入中国37个城市既往无子宫颈病变及治疗史的15~60岁女性的大型研究结果显示,高危型HPV感染的总阳性21.07%,以HPV16/52/58 型别多见,其中15~19岁有核心性性行为女性的高危型HPV感染率高达30.55%,是HPV感染的第1个高峰年龄段。15~16、<15 岁有初次核心性性行为女性的HPV感染风险分别是>21岁开始初次性行为者的2.55、3.22倍。青春期人群生理和心理发育均处于快速成熟的萌动阶段,青春后期的生活环境和学习压力发生较大变化,导致其在朦胧之中容易萌动不理智的性冲动。初次核心性性行为年龄提早,生殖健康知识不足,往往缺乏安全保护措施,过早和过频的性生活不利于尚未完全发育成熟的生殖道黏膜的损伤修复,加之性伴侣多等因素,增加了HPV暴露的机会,是年轻女性易感染HPV的原因。
3.青春前期女性接种HPV 疫苗的免疫原性与安全性良好
全球及国内多项研究表明:青春前期女性接种2剂次HPV疫苗,其免疫原性无论是抗体阳转率还是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eometric mean titer,GMT)/抗体几何平均浓度都不低于较大年龄组。HPV疫苗安性是青春前期女性接种工作中所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也是公众疫苗犹豫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文献报道结果显示HPV疫苗对女性生育力尚未见有不良影响,接种HPV疫苗并未增加不良妊娠结局和后代出生缺陷的风险[35,39,46-47]。专家意见:青春前期女性接种HPV疫苗对预防HPV感染及相关疾病的获益更大,且安全性良好。青春前期女性免疫程序推荐2剂次HPV疫苗接种方案。
4.提高青春前期女性HPV 疫苗接种率是消除子宫颈癌的重要策略之一
专家意见:青春前期女性全程接种HPV疫苗是子宫颈癌防控的重要措施之一,建议创造条件逐步将HPV疫苗纳入免疫规划,以提高青春前期女性HPV疫苗接种。
5.青春前期女性接种HPV 疫苗的注意事项
HPV暴露前的青春前期(9~14岁)女性作为重点目标人群优先接种HPV疫苗,并建议选择2剂次免疫程序,是最具成本效益的子宫颈癌防控策略。卫生健康部门和教育部门等职能部门相互协调并组织实施,医务人员、预防接种工作人员以及相关领域专家从不同角度共同努力推动项目进展并落。实具体工作,广泛开展HPV疫苗接种相关健康知识宣教,应对公众疫苗犹豫,优先保障重点目标人群和大幅提高青春前期女性HPV疫苗接种率,以加速实现消除子宫颈癌战略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