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组织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并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骨质疏松性骨折是老年患者致残及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
2018年我国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骨质疏松患病率50岁以上人群为19.2%,65岁以上达到32.0%。然而遗憾的是对此我国居民对其认知普遍不足,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聊聊如何防治骨质疏松。
合理膳食,防止低体重。现在很多女性追求美,一味减重,殊不知,如果膳食中蛋白质摄入不足、低体重的人群,肌肉量减少,更易出现骨质疏松,同时肌力下降更容易出现跌倒,骨折的风险显著增加。根据《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3版)》建议成年人每日摄入钙800mg,50岁以上人群每日摄入钙1000mg。对于儿童青少年、妊娠期、哺乳期、绝经期的人群,尤其需要补钙。其实,在我们的餐桌上就有很多含钙丰富的天然饮食,我们每天在饮食上适当摄入,就能很好地防止骨质疏松。这些食物包括:牛奶、深色蔬菜、大豆、坚果等。
远离咖啡、碳酸饮料。现在不少朋友每天几乎离不开咖啡、各种碳酸饮料。殊不知这些看似美味的饮料却是骨骼无声的“杀手”,它们会悄无声息地偷走你的骨钙哟。
多晒太阳,接受大自然的馈赠。通过充足的光照,皮肤可以合成维生素D,而维生素D对钙质的吸收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建议每天至少接受20分钟日晒。
远离烟酒。烟草中的尼古丁会降低肠道钙的吸收,烟碱可抑制成骨细胞,刺激骨细胞的活性,香烟中的金属镉会降低女性性激素的水平,导致提前绝经,加速骨量丢失,引发骨质疏松。酒精会抑制骨细胞的代谢,减少骨形成,还会使人体神经、肌肉协调能力减弱,导致跌倒。数据显示,饮酒量越大,骨质疏松的风险越高。
合理锻炼,保护骨骼。适当负重及肌肉强化运动可以改善身体的平衡能力和灵活性,可以改善骨密度,降低骨折的风险。比较推荐的运动有:散步、跳舞、太极拳、游泳等。如果已经存在骨质疏松,不推荐冲击性较强的运动,如跳跃、跑步、仰卧起坐、划船等。
定期监测骨密度及骨代谢指标,了解自己是否已经存在骨质疏松,是否需要开始治疗。这里需要强调一点的有些患者朋友认为查血微量元素,看看缺不缺钙,事实上,人体99%的钙都储存在骨骼里,所以血钙正常并不能代表没有骨质疏松。
对于已经存在骨质疏松的朋友,建议找专科医生制定规范的治疗方案。骨质疏松的治疗是全方位的,而非有些患者朋友认为的补钙就可以了。钙片只是治疗最基础的一部分,单纯补钙是很难达到较好的疗效的。
对于有某些疾病(如糖尿病、甲亢、强直性脊柱炎等)以及有些疾病需要长期用会影响骨代谢的药物,如糖皮质激素等。需要与专科医生沟通,治疗上需要同时兼顾骨代谢问题,防治骨质疏松。
总之,让我们一起科学地预防骨质疏松,做好每一天,强健骨骼,远离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