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科研教学 >健康科普
夏季户外活动 谨防蜱虫叮咬
时间:2022-07-14 来源: 作者:管菊艳 柳斌 阅读量:12

进入夏季后,人们户外活动量增加,全家出动去公园、草地、树林野炊游玩,是一件十分惬意的事情。但是,草木茂盛的地方,各类昆虫也比较多,蜱虫也就是俗称的“草爬子”,是其中尤为需要防范的一种。一起来了解一下。

蜱虫病,即发热伴血小板综合征,是一种由新型布尼亚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通常通过蜱虫叮咬传播,也可以通过直接接触患者血液或者血性分泌物导致人传人。据了解,进入夏 季以来,市中心医院感染科已经接收了10余名被蜱虫叮咬的患者。感染科II病区主治医师王洋介绍,蜱虫多半生存于比较茂密的草丛里面,在人和动物经过的时候它会吸附于人和动物身上,并且叮咬吸血,这个时候蜱虫身上所携带的新型布尼亚病毒会进入人体,造成感染,多数患者会有明显的血小板减少现象。

蜱虫侵入人体后,用喙器刺入皮肤吸取血液,它一般选择皮肤比较薄弱的部位,如人和动物的颈部、耳后、腋窝、大腿内侧等处,患者在被叮咬时通常不觉得疼痛,但在叮咬后2448小时局部 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炎症反应。王洋为此提醒市民,夏天外出时应做好防护工作。在去草丛比较茂盛的地方之前需要喷涂驱蚊液,穿浅色衣物,长袖长裤长袜等,在回家之前需要仔细检查全身,尤其是儿童和宠物也要做检查。

因为蜱虫吸血的口器很复杂,上面长着倒刺,一旦不恰当地拔除正在吸血的蜱虫,很可能让它的口器折断在皮肤里。医生提醒,市民被蜱虫叮咬后,不要强行拔出、拍打、捏爆,甚至使用烟头烫等民间土方法,可用尖头镊子夹住口器,轻晃后取出,再用碘酒或酒精局部消毒,症状严重者要及时去医院就医。

如果是在蜱虫叮咬的30天之内出现发热、恶心、呕吐、腹部不适或者是腹泻、乏力、肌肉酸痛等这些症状,是需要尽快到医院来就诊的。如果有发热的患者需要到发热门诊就诊,没有发热的患者可以到感染科门诊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