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科研教学 >健康科普
全国老年健康宣传周——民以食为天,老年人该怎么吃?
时间:2022-08-10 来源: 作者:张静 阅读量:43

2022年7月25日至7月31日是全国第四个老年健康宣传周,今年的主题是“改善老年营养,促进老年健康”,重点关注老年人营养健康,普及老年营养健康知识。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身体功能发生衰竭,一些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慢性疾病发病风险明显增加,同时老年患者味觉减退、咀嚼和吞咽、消化吸收功能下降,对营养的需求也有别于普通人群。科学的营养膳食指导有助于老年人获得充分、合理、健康的营养物质,有助于维持机体功能,预防衰弱等老年综合疾患,减少不良健康结局的发生,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2022年5月,中国营养学会发布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版) 》,提出了平衡膳食八大准则,并根据老年人的人群特点提出了膳食营养核心推荐内容。

wps2.png 

wps1.png 


实践应用:

1.食物品种丰富,合理搭配

1)品种多样化。除常吃的米饭、馒头、花卷等主食外,还可以选小米、玉米、荞麦、燕麦等各种杂粮谷物;此外,土豆、红薯、山药也可作为主食。

2)努力做到餐餐有蔬菜。老年人应尽可能换着吃不同种类的蔬菜,特别注意多选深色叶菜,如油菜、菜心、菠菜、紫甘蓝等。

3)尽可能选择不同种类的水果。水果季节性较强,但也不宜一个时间段内只吃一种水果,宜尽量选择不同种类的水果,每种吃的量少一些,种类多一些,也不宜用蔬菜代替水果。

4)动物性食物换着吃。尽可能换着吃猪肉、羊肉、牛肉等畜肉,鸡、鸭等禽肉,鱼虾类以及蛋类食物。选择鱼肉时尽可能多食用鱼腩(鱼肚),该部位刺大肉软,易于吸收,也可降低鱼刺卡喉风险。

5)吃不同种类的奶类和豆类食物。老年人可选择不同的大豆制品和奶制品,如豆浆、豆腐、豆腐脑和牛奶、羊奶、奶粉、酸奶、奶等;

wps4.png 

 

2.摄入足够量的动物性食物和大豆类食品

动物性食物富含优质蛋白质,微量营养素的吸收、利用率高,有利于减少老年人贫血、延缓肌肉衰减的发生。摄入总量应争取达到平均每日120~150g,并应选择不同种类动物性食物,其中鱼40~50g,畜禽肉40~50g,蛋类40~50g。各餐都应有一定量的动物性食物,食用畜肉时,尽量选择瘦肉,少吃肥肉。

大多数老年人没有食用奶制品的习惯,但奶类是一种营养成分丰富,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推荐的食用量是每日300~400ml牛奶或蛋白质含量相当的奶制品。

保证摄入充足的大豆类制品,达到平均每天相当于15g大豆的推荐水平。

wps5.jpg 

3.营造良好氛围,鼓励共同制作和分享食物

制作和分享食物已成为改善、调整心理状态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帮助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家人、亲友应劝导、鼓励老年人挑选、制作、品尝、评论食物,让他们对生活有新认识,感受到来自家人、亲友的关心与支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wps6.png 

4.努力增进食欲,享受食物美味

第一要鼓励老年人积极参加群体活动,排除厌倦,保持乐观的情绪;第二是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适度增加身体活动量,增强身体对营养的需求,提升进食欲望;第三是采取不同烹饪方式,丰富食物的色泽、风味,增加食物本身的吸引力。

5.合理营养是延缓老年人肌肉衰减的主要途径

首先是蛋白质。建议老年人在一般情况下每日蛋白质摄入量在每千克体重1.0~1.2g。来自鱼、虾、禽肉、猪牛羊肉等动物性食物和大豆类食物的优质蛋白质比例不低于50%,如每日畜肉类50g,鱼虾、禽类50~100g。建议每人每天饮300~400g鲜牛奶或相当量蛋白质的奶制品(相当于奶粉30~36g);乳糖不耐受的老年人可以考虑饮用低乳糖奶或酸奶。此外,每日三餐都应有动物性食物,如早餐可食用鸡蛋、牛奶、豆类等,中餐可食用畜肉、禽肉、鱼、蛋、大豆及豆制品等。不宜集中在一餐摄入大量蛋白质。

有研究表明脂肪酸、维生素D、维生素C、维生素E、类胡萝卜素、硒等抗氧化营养素有益于延缓肌肉衰减。

6.主动参加身体活动,积极进行户外运动

阳光下的户外运动有利于人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延缓骨质疏松和肌肉衰减的发展。根据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可在天气温暖、晴好的时候到户外开展步行、快走、体操、太极拳等活动。通过这些锻炼,可以增强心肺功能,使头颈、躯干、四肢活动灵活,身体柔韧,减缓骨矿物质丢失、肌肉衰减,有效预防骨折和跌倒。

需要注意的是,在安排老年人运动负荷时要量力而行,切忌因强度过大造成运动损伤,甚至跌倒或急性事件。从主观感觉上来说,合适的运动负荷应该是锻炼后睡眠正常、食欲良好、精神振奋、情绪愉快。客观上,数心率是最为简便的判断方法,常以170-年龄(岁)作为运动目标心率,如70岁老年人运动后即刻心率为100/分(170-70=100),表明运动强度恰到好处。

wps7.png 

7.减少久坐等静态时间     

许多老年人喜欢静态生活方式,长时间看电视(电脑)、玩手机、打麻将、读书看报是最常见的活动方式。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一则可导致局部肌肉的劳损,诱发各种疾病,如腰肌损伤、腰酸背痛、心肺功能下降、头昏脑涨;二则容易加重痔疮等老年常见病的发生和发作。

8.保持适宜体重

肥胖是许多慢性病的危险因素,许多人也非常认可“千金难买老来瘦”的说法,而科学研究却表明老年人身体过瘦会导致抵抗力低下,增加死亡风险。老年人适宜的BMI范围为20.0~26.9㎏/㎡。(BMI=体重(kg)/[身高(m)x身高(m)]

9.参加规范体检,做好健康管理

体检是做好健康管理的首要途径,有利于即使发现健康问题。一般情况下,每年可以参加1~2次健康体检。我院全科医学科、老年医学科长期致力于老年慢性病管理和健康筛查、健康宣教工作,定期下沉丹阳社区坐诊,为社区老年病患开设科普讲座,帮助老年人群获取正确的健康管理知识。

10.及时测评营养状况,纠正不健康饮食行为

定期检测营养状况,自查饮食摄入情况,监测体重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