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科研教学 >健康科普
小小蜱虫危害大,咬伤处理很关键
时间:2023-05-08 来源:急诊ICU 作者:冯琴吕 阅读量:24

image.png

天气转暖,又到了蜱虫的活跃期了。四月来我科收治了四例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所致的“严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均有蜱虫咬伤史,患者体温多在38℃以上,重者持续高热,可达40℃以上,可出现意识障碍、皮肤瘀斑、消化道出血、肺出血等,可因休克、呼吸衰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等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在我科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患者转危为安,治愈好转。

被蜱虫咬后千万不可掉以轻心,蜱虫究竟是什么?可以传播哪些疾病?被蜱虫咬了又该如何处置呢?

PART.01 蜱虫介绍

蜱虫又称壁虱、扁虱、草爬子、犬豆子、八脚子。一般呈红褐色或灰褐色,长卵圆形,背腹扁平,不吸血时蜱虫的体积只有芝麻到米粒大小,吸饱血后的蜱虫圆滚滚犹如黄豆粒甚至更大。

蜱虫生活在草丛、灌木丛或树木繁茂的地方,以及寄生动物皮肤较薄、不易被搔动的部位,例如人体的头皮、腰部、腋窝、腹股沟及脚踝下方等。在户外遛狗、露营、园艺、采茶、耕种或打猎都可能会与蜱亲密接触。

PART.02 传播疾病

蜱虫是一些人兽共患病的传播媒介和宿主。蜱虫可以传播的主要是各种病毒,可引起的疾病主要有发热伴血小板减少 、肾出血热、粒细胞无形体病、森林脑炎及莱姆热等。其中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最常见,这是蜱虫传播布尼亚病毒引起的。

image.png

PART.03预防措施

1.尽量少去一些偏僻的草地或者森林,野外出游可以选择一些比较空旷的植物稀少的地方。

2.尽量的减少皮肤的暴露,去森林草地的时候可以穿长袖长裤,尽量少暴露一点皮肤,并且收紧袖口和裤脚口。

3.不要在野外太长时间的坐或者躺着,身上可以喷一些驱虫液等。

4.随时检查身上有无虫子,一旦发现早期处理。

5.狗是蜱虫最爱好的宿主。平素要仔细检查狗的全身,特别是红圈内位置。

image.png

PART.04  蜱虫咬伤处理

一种常见的说法是,当被蜱虫叮咬后,不要触碰,需要紧急前往医院。这种是不对的,一方面蜱虫并没有闲着,依然在吸血,并且在释放毒素。已有证据表明,患者得病的疾病与蜱虫叮咬后的时间直接相关。所以正确的方式是,一旦发现被蜱虫叮咬,需要紧急除掉。

1.仔细观察,找到蜱的头部区域。

一般蜱虫的口部会嵌入皮肤,躯干部分留在皮肤外。

使用酒精、煤油、松节油等,涂抹在蜱虫头部,使蜱虫受到刺激而自行松口。

在实际操作中,尽量不采取民间所说的烟头烫做法,因为高温容易使蜱虫瞬间死亡,造成其头部无法取出。

2.用镊子夹住蜱最靠近皮肤的位置。

切记不要夹蜱虫的腹部,会导致它将唾液或血液注入你的皮肤内,更不要尝试用手指来捏住蜱虫,因为手指接触面太大,容易挤压到蜱虫的腹部,增加感染风险。

 image.png

3.用比较恒定的力度缓慢向外拔。

拉动镊子时不要扭动、猛拉或摆动,不然蜱虫的口部容易被扯断遗留在皮肤中。如果没能避免口部被断,可尝试用镊子将其移除,若有少量残体遗留在皮肤深处无法清除,可先行暂时包扎伤口后前往医院处理。如下的蜱虫含有大量细菌和病毒,建议焚烧。

image.png

4.拔除蜱虫后用酒精或碘伏等进行清洗消毒。

若无消毒物品也可用温水和肥皂进行清洗代替,清洗时要将咬伤处和手同时清洗干净。

image.png

 

⚠️ 注意 ⚠️

被蜱虫叮咬后

如果出现发热、乏力、头疼等身体不适

要尽快就医

告诉医生被蜱叮咬的情况

叮咬发生的时间和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