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科研教学 >健康科普
第19个世界高血压日——精准测量,有效控制,健康长寿
时间:2023-05-25 来源:心内I病区 作者:庾丽琴 赵小红 阅读量:36

有数据统计,70%的脑卒中患者和50%心肌梗死患者都有高血压史,高血压是一种很常见的慢性疾病,也是很多心血管疾病最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它本身致死的几率虽然不大,但由它引发的心脑肾等疾病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切不可轻视!

2023年5月17日是世界高血压日,今年世界高血压日的宣传主题是“精准测量,有效控制,健康长寿”。

什么是高血压?

成人在未使用降高血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诊室收缩压≥140和/或舒张压≥90mmHg,应诊断高血压。理想血压:90mmHg≤收缩压≤120mmHg和60mmHg≤舒张压≤80mmHg。

高血压的发病率是多少?

长期位列导致全球心血管疾病负担危险因素的首位,超过半数的心血管疾病、脑中风及心力衰竭是由高血压所导致。2019年全球高血压导致的死亡人数超过1千万,约占总死亡的19%。我国高血压患者超2.5亿,但血压有效控制者不足两成。

image.png image.png

高血压的危害

为什么要管理血压,高血压的危害有多大?高血压一般会伴发多种并发症,对患者的心、脑、肾、眼底及大血管等器官造成损害。常见并发症包括心衰、房颤等心血管疾病,脑卒中,视网膜病变,肾功能不全,糖尿病。

image.png

血压监测

测量血压前30分钟,建议被测者避免喝热水、剧烈运动,排空膀胱,静坐放松,根据医务人员提示进行血压测量。

image.png

高血压的药物治疗

WHO 指南推荐以下个体应启动降压治疗:

确诊患有高血压且收缩压≥140mmHg 或舒张压≥90mmHg;

已有心血管疾病且收缩压为130~139 mmHg;

无心血管疾病但具有高心血管风险,糖尿病或慢性肾病,收缩压为 130~139 mmHg。

image.png

对已经明确高血压诊断患者来说,应在确诊后 4 周内启动降压治疗;如果血压水平过高或伴有终末器官损害,应立即开始治疗。孝感市中心医院心内科专家建议高血压患者加强以下日常自我管理:

01限盐减重多运动,戒烟戒酒心态平

1.限制钠盐摄入:钠盐摄入过多,高血压的风险增加,长期限盐可延缓血压随年龄增长而上升的速度。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每人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g/日。

2.减轻体重:超重和肥胖可促使血压上升,增加患高血压的风险,腹型肥胖可能与高血压有更强的相关性。建议超重和肥胖者减轻体重。

3.适量运动:运动可降低交感活性、缓解紧张情绪、减轻体重,降低高血压发生风险。建议根据自身条件适量有氧运动、进行肌肉力量练习和柔韧性训练。运动项目可以为快走、慢跑、游泳、太极拳、八段锦等。运动频率为,每周4~7次,每次持续20~60分钟。

4.戒烟:吸烟可增加心脑血管病风险,建议戒烟(包括传统烟和电子烟)。

5.戒酒:大量饮酒使血压升高,不饮酒对健康最有益。推荐高血压患者不饮酒。

6.保持心理平衡:长期精神紧张或焦虑、抑郁状态可增加高血压的患病风险,应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负面情绪,必要时积极接受心理干预。

02血压超过130/80(mmHg)要关注

1.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血压超过140/90mmHg,可诊断为高血压,并开始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

2.血压超过130/80mmHg以上即应引起关注,随着血压的升高,可能带来心脑肾的危害,建议开始生活方式干预。

03控制高血压,保护心脑肾

1.高血压最主要的危害是导致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损害,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应积极治疗,控制血压。治疗策略包括健康生活方式和药物治疗。

2.健康生活方式干预可有效降低血压或直接降低心脑血管病发生风险(健康生活方式六部曲:限盐减重多运动,戒烟戒酒心态平),所有患者应坚持健康生活方式。

3.单纯生活方式干预无法达标的高血压患者,应积极接受降压药物治疗。

04平稳降压,长期达标

1.高血压患者应坚持长期服药,鼓励选择每天服用1次的长效降压药物,以确保平稳降压。

2.血压达标标准:一般高血压患者,血压降至140/90mmHg以下,合并糖尿病、冠心病、心力衰竭或慢性肾脏疾病伴有蛋白尿的患者,应降至130/80mmHg以下;年龄在65~79岁的患者血压降至140/90mmHg以下,如能耐受,可进一步降至130/80mmHg以下;80岁及以上患者降至140/90mmHg以下。

总之对于高血压问题,需要精准测量,有效控制,才能健康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