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科研教学 >健康科普
关于肾性水肿你需要知道这些
时间:2023-06-01 来源:肾内科 作者:何谐 阅读量:41

什么是肾性水肿

肾性水肿是由于肾脏疾病所造成的水肿,水肿又是肾脏疾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肾性水肿原因一般分为两类:一是肾小球滤过下降,而肾小管对水钠重吸收尚好,从而导致水钠滞留,此时常伴全身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因此组织间隙中水份滞留,此种情况多见于肾炎。另一种原因是,由于大量蛋白尿导致血浆蛋白过低所致。

肾性水肿的症状特点:

肾性水肿首先发生在组织松弛部位,如眼睑或颜面晨起明显,然后发展至足踝、下肢,严重时波及全身。

1.其发展较为迅速,水肿性质软而易移动;常伴有其他肾病的征象,如高血压、蛋白尿、血尿、管型尿以及尿毒素升高引起的综合征等。

2.水肿的部位多随体位的改变而改变,在直立或端坐时以下肢显著,卧床时水肿主要集中在骶骨前区。另外,肾性水肿常伴有高血压、蛋白尿、血尿、血浆白蛋白显著减少等肾脏病关联症状,严重的肾性水肿还可出现腹水、胸水。

肾性水肿的治疗原则:

控制原发疾病 水肿是肾功能受损后的必然结果,因此控制原发病情是缓解水肿的关键。易发生水肿的肾病类型主要表现为肾病综合症,伴有大量蛋白尿,继而诱发高度水肿、高脂血症及低蛋白血症。治疗蛋白尿,需严格用药:比如激素、免疫抑制剂类药物,必须严格按照剂量服用,有助于稳定蛋白尿。

限制钠盐摄入 肾炎或肾病性水肿都有钠水滞留,都必须限制钠盐摄入,但要适当,长期禁钠可致低钠血症。

利尿 必要时在限钠同时用以利尿药,可促进钠水排出而缓解水肿,并可缓解高血压和减轻心脏负荷。

控制蛋白尿 对肾病性水肿必须控制蛋白尿,可用免疫抑制药(地塞米松、泼尼松等)以恢复肾小球的正常通透性。

肾性水肿的日常护理小知识:

1、病因治疗是根本,积极治疗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等。

2、卧床休息,平卧可增加肾血流量,提高肾小球滤过率,减少水钠潴留,轻度水肿病人卧床休息与活动交替进行,活动量要限制,严重水肿者卧床休息,并抬高水肿肢体以利于血液回流,减轻水肿。

3、严禁暴力活动。对于眼睑和面部水肿的患者,枕头应该稍微高一些。对于双下肢水肿的患者,卧床休息时应将下肢抬高30 ~ 45度,有利于血液循环,减轻水肿。水肿严重的患者一定要卧床休息,经常变换姿势。胸腔积液和腹腔引起呼吸困难的患者应采取半卧位,在床上适当运动,防止四肢静脉血栓形成。

4、水肿、渗出严重者,水肿部位应保持清洁干燥,经常更换浸湿的衣物和被褥,按压部位每2小时按摩一次,以防褥疮。水肿严重的患者常因行动不便而在床上大小便,而使用利尿剂的患者常尿频。患者的外阴应保持清洁卫生,每次排便后应清洁外阴,防止继发感染。

5、限制钠盐摄入。钠盐过量不仅仅会加重水肿,还会升高肾病患者的血压,对病情的危害非常大,患者们要严格限制钠盐的摄入。具体原则是:重度水肿患者每日盐量在1.7~2.3克;轻中度水肿患者每日盐量2.3~2.8克。

6.限制饮水。先要学会计算「水分出入量」,因为喝水多少和尿的多少是有关系的,重度水肿患者需要通过尿量来计算饮水量。公式为:每天入水量=前一日总尿量+500毫升。这入水量里,包括日常摄入食物中的隐性含水量。另外,在疾病终末阶段发生少尿或无尿患者,不应盲目限制水摄入量,以防肾功能进一步恶化。应该区别对待,以保护患者残余肾功能为目的。

7、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流动、注意保暖、防感冒。肾病综合征水肿患者使用大量激素后免疫力更低,容易并发各种感染,导致反复发病。所以要做保护隔离。做好口腔护理,每天饭后或睡前用温开水或碳酸氢钠漱口。如果发现口腔溃疡、咽炎、扁桃体炎等,应该及时使用抗炎、抗病毒药物。

8、患者往往存在恐惧、烦躁、焦虑等不良情绪,不利于疾病的治疗和康复。患者要有安全感和信任感,克服不良心理因素,了解水肿的原因、病理和预后,缓解患者的思想顾虑,避免情绪刺激,培养乐观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