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其实早到天使们的追赶旅程,在出院后才算正式开始哦。爸爸妈妈们可能会有疑问,出院后要给宝宝选择什么样的喂养方式才能确保营养呢?我们需要根据早产宝宝出院时营养风险程度评估,针对性选择科学的喂养方式;同时还要根据宝宝的矫正月龄,早产儿生长速率和水平、摄入奶量等综合因素调整强化营养的方式,使早产儿达到理想适宜的生长状态。
1.什么是宝宝的矫正月龄?怎样计算?
它是衡量宝宝发育情况并且判断如何对早产儿进行合理有效地喂养的重要依据:矫正月龄=出生月龄-(40-出生孕周)/4举例来说,一个孕32周(8月)出生的宝宝,现出生后年龄为12周(3月),该早产儿的矫正月龄=3月-(40-32)/4月=1月。
2.如何判断早产儿的营养风险程度?
在早产儿出院时,医生们还会对宝宝们进行喂养和生长的评估。根据出生胎龄、出生体重、喂养状况、生长状况以及并发症,按营养风险的程度分为高危,中危和低危三类。根据不同风险等级,评估母乳摄入量,选择适宜的个性化喂养方式。如果母乳量充足可直接哺乳或选择强化喂养方式。
3.不同情况的早产宝宝要选择什么样的喂养方式呢?
在经由医师的评估后,我们可以按实际状况,选择较为合适的喂养方式,比如:1、人乳喂养2,低危早产儿均建议人乳喂养至婴儿至少满6月龄。人乳中含有的营养物质更适合早产宝宝的消化和代谢能力,帮助调节免疫、抵抗疾病。2、强化人乳喂养方式,中、高危早产儿可以在人乳中添加人乳强化剂,增加人乳中蛋白质、能量、矿物质和维生素含量,确保其营养需求。3、早产儿过渡配方/早产儿出院后配方,中、高危早产住院期间适用早产儿配方,但当宝宝胎龄>34周或出院后,长期使用早产儿配方可能导致过多的能量、蛋白质及其他营养素的摄入、增加代谢负荷,所以宝宝出院后我们可以使用早产儿过渡配方,或早产儿出院后配方,以满足早产儿继续追赶生长的营养需要。4、其他特殊医学配方,特殊情况下建议在医生引导下应用。一般来说,中危、生长速率满意的早产儿需强化喂养至校正月龄3个月左右;高危、并发症较多和有宫内外生长迟缓的早产儿,可至校正月龄6个月左右,个别早产儿可至1岁2。同时,为促进早产儿的理想生长,尚需补充其他重要营养素。
早产儿出生后即应摄入800-1000U/d的维生素D,3个月后改为400U/d,直至矫正月龄2岁;生后 2 周开始,应摄入2-4mg/kg/d的铁元素,直至矫正月龄1岁,以保证营养的合理补充.其实早产儿回家后的喂养“大业”,难在细节,贵在坚持。爸爸妈妈要注意观察宝宝饮食消化等情况,周期性地记录各项体格发育指标情况,如体重、身长、头围,矫正胎龄40周以内的宝宝建议参考Fenton生长曲线,男孩和女孩用不同的曲线表。而在矫正胎龄40周之后建议改用2006年世界卫生组织儿童生长曲线。达到生长目标后,经医师评估,可以逐渐停止强化营养,转为人乳或普通婴儿配方奶粉,并持续记录宝宝的生长发育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