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科研教学 >健康科普
哪些人群更易罹患冠心病?
时间:2023-07-24 来源:心内科I病区 作者:徐婷婷 刘芳 阅读量:10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0》显示,我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态势,目前患病人数约3.3亿,更令人担忧的是,近十几年来,我国城乡居民心血管病死亡率也呈上升趋势,如今,患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和肥胖的绝对人数不断攀升,未来我国心血管病的死亡率可能会进一步升高。

心血管病属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为什么如此多的人会得上冠心病的呢?根据分析报告大概可以总结为以下十项:

1.爱吸烟 烟草的主要成分是尼古丁,也称作烟碱,吸烟几乎可以损伤人体所有器官,对于心血管方面,吸烟会损伤血管内皮功能,导致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变窄,动脉血流受阻,引发多种心血管疾病,同时需注意,“电子烟和二手烟环境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

2.吃得差 “差”主要指饮食结构不合理,《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我国居民畜肉摄入较多,另外,杂粮和薯类、果蔬、奶类、水产品、大豆类、坚果等食物摄入量偏低,而油、盐平均摄入量远高于推荐量。热量摄入过多时,如果不通过锻炼消耗掉,就会在体内沉积,导致内脏脂肪增加,给血管“添堵”,增加心血管风险。

3.动得少 《2020大众运动健康报告》显示,目前国内仍有三成人群运动锻炼次数少于一月一次。人群方面,45~54岁的运动频率最高,其次是“00后”和55岁以上人群,作为社会中流砥柱的中青年人运动时间最少。不爱运动的人胆固醇和脂肪容易沉积在血管壁上,久而久之就会形成粥样硬化斑块,斑块破裂后血小板聚集进而导致血栓形成。

4.腰围粗 腰围主要是反映脂肪总量和脂肪分布的重要指标,腰围过粗是引起冠心病的高位独立因素,腹型肥胖者(男性腰围≥90厘米,女性≥85厘米),发生缺血性心脏病的风险增加29%,急性冠脉综合征事件风险增加30%。

5.抑郁症 长期抑郁是诱发冠心病的重要诱因之一,人在情绪不佳或受到刺激时,生理会产生应激反应,交感神经易处于亢奋状态,引起冠脉血管收缩和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导致心肌耗氧量增加,如供氧量又不足,就会诱发心血管事件。

6.血压高 高血压对心脏的影响主要是左心室的肥厚和扩大,长时间还能引起左房的扩大,造成心功能的障碍,长期高血压会导致心脏的后负荷增加,心脏每次射血需要非常用力。长时间的这种压力负荷增高造成心肌细胞的肥大和间质纤维化,从而引起左心室的肥厚和扩张。进而使使冠状动脉血流储备下降,在氧耗增加的时候可以引起心内膜下的缺血。

7.血脂高 质代谢异常被认为是导致冠心病最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脂质在真皮内沉积会引起的黄色瘤,在血管内皮沉积所引起的动脉硬化,造成冠状动脉内血流量变小、血管腔变窄,心肌注血量减少,造成心肌缺血,引发心血管事件。

8.血糖高 糖尿病患者体内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破坏血管内皮细胞,引起全身各系统血管炎性改变,累计冠状动脉后进而导致冠心病的发生。

9.睡不好 植物神经有昼夜消长的自然节律,如果睡眠不足,体内氧化应激水平会升高,新陈代谢的废物无法顺利排出,日积月累容易造成动脉管壁损伤。

10.肾不好 心脏和肾脏看似毫不相干,实际上是不分家的。“心肾综合征”说的就是无论心脏还是肾脏作为原发性受损器官均可通过不同的机制影响另一器官的功能。肾功能下降后,尿毒素物质滞留在体内,会发生代谢性酸中毒,损伤心肌细胞,进而影响心脏功能。

“上医治未病”,心血管病重在预防,做好预防能避免大部分风险,要想拥有健康强大的心脏,应该重视“三高”、吸烟、不均衡饮食、运动不足、肥胖问题等,而已经患有冠心病的患者也不用过于担忧,发现苗头,早诊早治,结合药物与非药物治疗,有针对性的进行行为纠正和生活方式干预,坚持长期随访及终身治疗,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同样可以获得接近正常生活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