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科研教学 >健康科普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干预及护理
时间:2023-09-26 来源:新生儿科 作者:王倩 阅读量:39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临床上常见的新生儿疾病之一,近几年随着医疗技术不断提高及产科和新生儿科密切配合,许多围产儿疾病的发生率明显下降。但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病率却多年高居不下,且有上升趋势。严重者可发生胆红素脑病或核黄疸造成神经系统不可逆损害有直接危害新生儿的健康和生命。由于病情复杂,加上新生儿期病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得患儿肠肝循环变强,红细胞受到破坏,干酶活性也随之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胆红素生成不断增加,进而导致病情加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症状不一,部分病情严重的患儿可能会出现胆红素脑病,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如何及早合理地控制疾病的发生、发展,减少其后遗症是我们儿科医护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也称为新生儿黄疸,它是由于新生儿时期中胆红素增高而出现皮肤、巩膜等黄染的现象。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黄疸,严重者可导致胆红素脑病,常引起严重神经系统后遗症。

新生儿出生后的胆红素水平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对于胎龄≥35周的新生儿,多采用美国儿科学家Bhutani等制作的新生儿小时胆红素列线图或AAP(美国儿科学会)推荐的光疗参考曲线作为诊断或者干预标准参考。当胆红素水平超过95%时定义为高胆红素血症,应给予干预。根据不同的胆红素水平升高程度,胎龄≥35周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还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情况,重度高胆红素血症(TSB峰值>342μmol/L),极重度高胆红素血症(TSB峰值>427μmol/L),危险性高胆红素血症(TSB峰值>510μmol/L)

image.png

生理性黄疸大多数在出生后2-3天出现,第4-5天达到高峰,第7-10天消退,而早产儿的生理性黄疸则可能延迟至2-4周消退。病理性黄疸出现过早,于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病理性黄疸程度更重,足月儿>205μmol/L、早产儿>256μmol/L。病理性黄疸持续的时间更长,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病理性黄疸进展快,而且进行性加重,每天胆红素上升>85μmol/L。

高胆红素血症的干预目的是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预防重度高胆红素血症和胆红素脑病的发生。光疗是最常用的有效且安全的方法。换血疗法可以换出血液中的胆红素、抗体和致敏红细胞,一般用于光疗失效、溶血症或已经出现早期胆红素脑病临床表现者。药物可以起到辅助治疗作用。

高胆红素血症的护理有以下要点:1、让宝宝胎便尽早排出。2、给予新生儿充足的水分。3注意观察。4注意清洁。5.健康教育:要注意家属的心理护理,积极讲解疾病知识,消除家属心理顾虑,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良好的心态配合治疗和护理;高频健康宣传教育,提高新生儿身体素质,保障新生儿健康。让家属多观察勤测量,在自然光线下,观察宝宝皮肤黄染的程度,轻度黄疸只是面部黄染,可在家观察;中度黄疸是躯干部皮肤黄染;重度黄疸是四肢和手足心也出现黄染,这时需要到医院化验。

在新生儿期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早期干预护理工作中,通过对患儿家属实施的健康宣教和基础护理指导,不仅可以有效缓解患儿家属的焦虑状态,同时还可以方便临床治疗与护理工作的开展。在新生儿期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早期干预护理中,借助对患儿实施的抚触护理,有利于提高护理人员与患儿之间的亲密感,在避免患儿哭闹对治疗效率产生影响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通过分开执行输液治疗与光疗,可以有效降低治疗期间输液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对于减少并发症和保证临床护理服务质量有着积极的影响。早期干预护理作为一种新型的护理服务模式,将其用于新生儿期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临床治疗与护理中。综上所述,在新生儿期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临床治疗与护理工作中,根据患儿病情发展的实际情况,给予患儿科学的早期干预护理,有利于在保证临床治疗有效率的同时,改善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水平,对于促进患儿快速康复具有积极的作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