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临床特征包括:血清中出现以抗核抗体为代表的多种自身抗体及皮肤、关节、肾脏、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肺、心脏、白细胞和血小板等多器官和系统受累。
系统性红斑狼疮好发于育龄期女性,女性发病年龄多为15-40岁。在过去的十几年里,药物治疗取得了进展,但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健康相关生活质量仍然很差,因此除了规范的药物诊治,患者对疾病的自我管理也至关重要。
系统性红斑狼疮
患者日常自我管理主要内容:
1、建议使用光防护措施
紫外线辐射是皮肤和全身狼疮复发的公认触发因素,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应避免直接暴露在阳光下,特别是在紫外线指数高的日子里,使用物理屏障,如帽子、太阳镜、长袖衬衫和裤子等等,并使用广谱防晒霜。
2、饮食方面
避免食用光过敏食物:无花果、紫云英、油菜、苋菜、香菜、芹菜等蔬菜,蘑菇、香菇等蕈类,螺类、虾类、蟹类、蚌类等生鲜易致光过敏,应减少食用,如食用则应避免阳光照射。建议狼疮患者多吃富含ω-3脂肪酸的食物,如坚果,该类食物可改善睡眠质量和减少抑郁有关。
3、体育锻炼
体育锻炼可改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疲劳、提高有氧能力,但开始体育锻炼计划之前需要评估患者的健康状态,特别是心肺功能,而且体育锻炼计划应结合患者的个人需求、期望和偏好。
4、避免寒冷暴露
寒冷暴露和突然的温度变化会触发患者雷诺现象的发作,而雷诺现象会对患者的手部功能和日常活动表现产生负面的影响。因此,建议在寒冷的时候使用手套和手部加热设备,避免直接接触寒冷的表面。
5、实施戒烟策略
有研究显示,与非吸烟相比,当前吸烟者患狼疮的风险增加了约50%。此外,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吸烟与治疗效果的降低也有一定关系。
6、心理调节
保持愉悦的心情,减少生活中的压力。家人参与疾病管理,给予心理和生活支持。
7、规律随访
对于疾病活动期的患者,应每个月随访1次,并进行疾病活动性评估,对于疾病稳定的患者,每3-6个月随访1次,并进行疾病活动性评估。
8、预防感染和疫苗接种
目前感染成为我国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死亡的首位病因,可采取一般预防措施及通过多种途径早期识别和控制感染。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接种疫苗应尽可能在疾病稳定时接种,特别是B细胞清除治疗前进行疫苗接种,应接种灭活疫苗,避免使用减毒活疫苗。推荐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接种流感疫苗、肺炎球菌疫苗,高风险的患者接种甲肝、乙肝和带状疱疹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