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起床、后仰倒床或者在床上向某一方向翻身,甚至是低头、仰头时突然头晕、天旋地转。严重时还会伴随恶心、呕吐、心慌、大汗等感觉?
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是不是脑梗?脑供血不足?还是颈椎病犯了?
下面带您了解引起以上症状的“石头”--长在耳朵里的石头。
“石头”惹的祸
52岁的李先生,前几天早上起床时突然一阵天旋地转,并伴有恶心、呕吐症状,眩晕时间约1分钟可自行缓解,但只要向右转头或者起身时,眩晕,恶心,呕吐就会再出现。家人连忙送他到孝感市中心医院。经耳鼻咽喉科周洁主任详细询问李先生的病史和症状表现,并为他进行了前庭变位试验检查后,经仔细分析,确定李先生的病症是因为耳石脱落所引起,即耳石症。针对李先生的病情,周洁主任立即采取复位治疗,将脱落的耳石重新定位到正确位置,从而缓解眩晕症状。经一系列中西医综合治疗,李先生的症状逐渐减轻,相关功能逐渐恢复。最终,他成功摆脱了痛苦,能正常生活、饮食和休息了。
那么,耳石是石头吗?发病原因是什么?发作时有哪些症状?它又该如何治疗和预防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耳石症”是人的耳朵里长石头?
耳石不是小石头,是一种碳酸钙结晶,长在内耳的平衡器官 (即球囊和椭圆囊)里面,自出生便伴随我们,正常情况维系着人体的平衡。闭眼坐车的时候,感受到加速度,就是耳石和耳石器官起作用。耳石的功能是调整人体平衡,例如,突然起身转头时,耳石通过游移让大脑发出一系列相关指令,确保不会因此产生眩晕而摔倒。
简而言之,是耳石颗粒“离家出走”,如年龄因素、受到外伤、快速甩头,都可能掉进不当的位置,变换了体位,人就会感到天旋地转。直到头不动,耳石重新沉积下来,眩晕才会停止。
耳石症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耳石症的引起原因有很多,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大部分为原发性,即没有明确的诱发原因。有随年龄增大患病率增高的特点,因此,老年患者较为多见,女性多于男性。继发性的原因如外伤后、罹患内耳疾病(突聋、前庭神经炎、梅尼埃病等)后、偏头痛、糖尿病、骨质疏松症和长时间躺在床上(偏好睡眠侧、手术、疾病)有关。
临床症状
在头部运动时诱发短暂的天旋地转感,常在晨起、夜卧、翻身、低头屈身或抬头仰视时突发出现,伴有恶心、呕吐、心悸、出汗等自主神经症状。眼震发生于头位变化后3~10秒之内,眩晕则常持续于60秒之内。眩晕可周期性加重或缓解,间歇期可无任何不适或有头晕,个别病人眩晕发作后可有较长时间的头重脚轻及漂浮感、不稳感、振动幻视等。
耳石症的治疗方式
药物治疗:主要用于缓解眩晕症状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但不能根治耳石症,只能作为辅助治疗或症状严重时的暂时措施。
复位治疗:耳石症的根治方法,目的是将脱落的耳石从半规管移出或移至不敏感区域,恢复平衡感受器的正常功能。
预防措施
很多原发性耳石症的患者,往往没有明显的发病因素,孝感市中心医院耳鼻咽喉科医护团队建议改善自身的一些生活习惯,或许能减少耳石症的复发。
1、避免诱发眩晕的头部或身体位置变化,如快速起床、低头、仰头、翻身等。
2、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避免疲劳和压力。
3、增加运动量,改善血液循环,促进耳石的吸收和排出。
4、补充足够的钙质,预防骨质疏松,保护耳石的稳定性。
5、管理好自己的情绪,避免过度紧张、焦虑。
6、管理好基础代谢疾病。
7、定期复查,及时发现和治疗耳石症的复发或并发症。
耳石症具有一定自愈性,预后良好,但如不进行治疗,部分患者可能发展为慢性前庭综合征,甚至造成严重情绪障碍,降低生活质量。这类疾病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在不经易间就发生,因此一旦发生该类疾病,不要恐慌,尽早就医,让专业医生帮助你及时正确复位,让你快速远离眩晕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