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人口老龄化日益加速,我国的人口开始逐步进入老龄化。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多数感官系统(包括视觉、 听觉、味觉、嗅觉和触觉)敏锐度都在下降。相反,肌肉骨骼疼痛的频率和严重程度通常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群最常见的骨骼系统疾病,已成为公共健康问题,极大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骨质疏松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骨密度和骨质量下降,骨微结构破坏,造成骨脆性增加,从而容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骨病。 在临床中比较常见,主要以腰背骨疼痛、身高缩短,驼背畸形、甚至骨折为临床表现。
患骨质疏松的人群,在身高明显变矮前,全身上下就已经开始通过疼痛“预警”了。今天就带大家认识“骨松疼痛”
一、腰背痛
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结构会发生明显病变,即使是轻微外力就可能引发损伤,尤其是负重较大的腰背部、活动较多的肩颈部,是患者经常疼痛的部位,活动时会加重。
二、半夜痛
骨质疏松常伴有骨骼系统畸形,会引发疼痛,常发生于后半夜或凌晨,难以确定具体位置。对于无法查明原因的全身痛,临床常建议进行骨密度相关检查。
三、翻身痛
骨质“松散”后,骨骼形状可发生细微改变,周围肌肉难免会受影响,引发疼痛。这种痛多与体位相关,比如翻身、起坐时疼痛或某种体位下静息痛。
四、急性痛
当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发生骨折时,相应部位会出现急性重度疼痛,比如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可引发胸腰骶部或臀部疼痛,在翻身时加重,要引起重视,尽快就医。
中老年人群一旦出现上述任意一种疼痛,最好及时就诊,通过体格检查、骨密度检查及其他相关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查看骨质疏松严重程度,及时干预治疗。
骨质疏松要到哪个科室就诊?
很多人认为,骨质疏松是骨的问题,肯定要去骨科就诊。其实不然,因为骨质疏松是一种代谢性骨病,是由骨量降低、骨组织微结构被破坏、骨脆性增加,让骨内的结构缝隙越来越大,骨骼变得越来越脆弱,并引起驼背、全身疼痛、骨折等情况。
内分泌代谢科管理所有的代谢性疾病,而骨质疏松症是骨代谢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所以由内分泌代谢科进行骨质疏松及其他代谢性骨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规范治疗。
就医地址:孝感市中心医院门诊楼7楼内分泌科门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