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超声在准确评估膈肌功能时,主要依赖于其无创、高效、实时动态监测的特点。以下是详细的评估方法和步骤:
1.患者准备与体位:
患者应保持平卧位,以便进行准确的超声评估。
2.探头选择与位置:
膈肌活动度评估:使用凸阵探头,放置于腋前线或锁骨中线与肋缘交界处(双侧),探头标志朝向外下方。
膈肌厚度评估:使用线阵探头,探头位置分为两个主要位置:
位置1:腋前线第7/8肋间、8/9肋间,探头沿肋间隙放置。
位置2:腋中线7/8肋间,探头标志朝向患者头侧。
3.膈肌活动度评估:
在2D模式下找到要测量的膈肌。
选择M模式,将采样线垂直于膈肌。
测量膈肌运动幅度,观察3个平静呼吸周期,并测量周期内最高点(吸气末)至最低点(呼气末)的位移。
平静呼吸时膈肌活动度正常值:1~3cm;用力深吸气可达7cm左右。
低于1cm时可能提示膈肌功能障碍。
4.膈肌厚度评估:
在2D模式下找到膈肌位置。
测量胸膜和腹膜之间的距离,即膈肌厚度。
评估膈肌厚度变化率:在M模式下,分别测量吸气时增厚的膈肌和呼气变薄的膈肌。
计算变化率公式:变化率 = (吸气末膈肌 - 呼气末膈肌) / 吸气末膈肌。
膈肌变化率(DTF)可作为反映膈肌收缩效能的指标,DTF小于20%可能提示膈肌功能障碍。
5.检查重点:
自主呼吸时膈肌厚度变化。
自主呼吸时膈肌运动幅度变化。
不同呼吸状态下膈肌功能变化。
评估使用膈肌起搏器前后的指标变化。
6.注意事项:
在进行膈肌超声检查时,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紧张,以确保检查的准确性。
医护人员应熟练掌握超声技术,并结合临床思维进行综合分析,以得出准确的评估结果。
总结来说,重症超声通过特定的探头选择和位置、详细的评估步骤和检查重点,可以准确评估膈肌功能,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