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康复是针对心肺疾病导致的原发性和继发性功能障碍所采取的综合措施,旨在改善和提高患者的功能,使患者能够重返社会。在心肺康复过程中,膈肌功能的评估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它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呼吸功能和康复效果。重症超声作为一种无创、快速、准确的评估手段,在膈肌功能评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膈肌功能评估的重要性
膈肌作为人体主要的吸气肌,主导人体60-80%的通气需要。膈肌功能障碍会导致患者呼吸困难和缺氧,严重时甚至会威胁生命。因此,早期发现膈肌功能障碍并采取相应的康复措施,对于提高心肺康复效果至关重要。
重症超声在膈肌功能评估中的应用
评估方法
重症超声通过量化呼气和吸气过程中膈肌的厚度及其变化,可以监测膈肌萎缩程度、鉴定膈肌做功能力及人-呼吸机同步性,为膈肌功能评估提供重要依据。在评估过程中,可以选择凸阵探头或线阵探头,放置于腋前线或锁骨中线与肋缘交界处(双侧),通过2D模式和M模式来测量膈肌的厚度和运动幅度。
评估指标
膈肌厚度:在2D模式下找到膈肌位置,测量胸膜和腹膜之间的距离,即膈肌厚度。
膈肌运动幅度:在M模式下,将采样线垂直于膈肌,测量膈肌在呼吸过程中的运动幅度。
膈肌变化率(DTF):通过计算吸气末膈肌与呼气末膈肌的差值与吸气末膈肌的比值,来反映膈肌的收缩效能。
临床应用
预测撤机拔管时机:对于使用呼吸机的患者,当自主呼吸功能恢复时,重症超声可以评估膈肌功能,为患者撤机拔管提供依据。研究表明,机械通气后出现明显的膈肌变化率(DTF)的下降,DTF<17%与拔管失败相关。
指导呼吸训练:通过重症超声评估膈肌功能,可以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呼吸训练,如深呼吸、腹式呼吸等,以改善膈肌功能,提高心肺康复效果。
评估康复效果:在心肺康复过程中,重症超声可以定期评估膈肌功能,以了解康复效果,为调整康复方案提供依据。
重症超声作为一种无创、快速、准确的评估手段,在膈肌功能评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心肺康复中,重症超声可以评估膈肌功能,预测撤机拔管时机,指导呼吸训练,评估康复效果等,为心肺康复提供重要支持。因此,在心肺康复过程中,应重视重症超声在膈肌功能评估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