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医院收治了不少急性肠炎患者,以小张为例,他清晨突发腹部剧痛且频繁拉肚子,面色苍白、精神萎靡,经诊断为急性肠炎。
一、秋冬高发原因
(一)饮食因素
1. 生冷食物隐患:部分人仍吃生冷食物,如凉拌菜清洗或储存不当易滋生细菌。小张前一晚在夜市吃的凉拌黄瓜可能因清洗不净致病。
2. 过烫与不规律饮食:天冷时热食受欢迎,但过烫食物会影响消化功能。且节假日多易暴饮暴食,小张发病前因聚会吃多油腻辛辣食物致肠胃负担过重。
3. 食物储存问题:低温下食物也会变质,剩饭剩菜未及时放冰箱易滋生细菌,小张就因食用变质剩菜患病。
(二)保暖不当
1. 腹部着凉:秋冬早晚温差大,睡眠中腹部易暴露受凉,使肠道血液循环减慢、蠕动失常,降低抵抗力。小张睡觉好动常踢被子致腹部受凉。
2. 忽视脚部保暖:脚部受凉会影响肠道功能,小张在寒冷天气穿单鞋,可能影响肠道健康。
(三)病毒感染
1. 诺如病毒流行:秋冬是诺如病毒高发期,具高度传染性,通过污染食物、水及接触传播,小张若接触感染源可能患病。
2. 轮状病毒感染:轮状病毒也常见于秋冬,主要经粪 - 口传播,小张接触感染儿童或被污染物品有感染风险。
二、应对方法
(一)治疗措施
1. 及时就医:出现症状应立即就诊,医生通过检查确诊并制定方案。小张就医后,医生开了止泻药、调节肠道菌群药及补充电解质口服液。
2. 药物治疗
止泻药:如蒙脱石散,吸附病菌和毒素,减少腹泻次数,保护肠道黏膜。
调节肠道菌群药:如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恢复肠道微生态平衡。
抗感染药:细菌感染时医生据情选用抗生素,注意避免滥用。
补充电解质和水分:腹泻易致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可口服补液盐或含电解质饮料,严重时需静脉输液。小张通过口服补液盐补充了水分和电解质。
(二)饮食调整
1. 发病期间饮食:以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为主,如米汤、面汤、稀粥,避免油腻、辛辣、生冷、高纤维食物。小张发病后以米粥和面条为主食。
2. 恢复期间饮食:病情好转后逐渐增加饮食种类和量,注重营养均衡,烹饪清淡,规律进餐。
(三)生活护理
1. 休息与保暖:患病期间要休息好,小张请假休息后身体好转。同时加强保暖,腹部可用热水袋热敷,注意温度适中,脚部要穿保暖鞋。
2. 个人卫生:勤洗手,特别是饭前便后。保持居住环境清洁卫生,病毒感染患者排泄物要妥善处理。小张患病期间注重个人卫生,家人也对居住环境消毒。
三、预防建议
(一)饮食卫生方面
1. 食材选择与处理:选新鲜干净食材,查看保质期和外观,彻底清洗,肉类海鲜煮熟煮透。
2. 合理储存食物:生熟分开,剩饭剩菜及时冷藏,食用前充分加热,定期清理冰箱。外出就餐选卫生好的餐厅,避免路边摊。
3. 规律饮食与节制饮食:保持规律饮食习惯,定时定量,合理搭配,多吃蔬果,少吃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秋冬适量增加温热性食物但避免过量。
(二)保暖措施方面
1. 注意腹部保暖:穿高腰保暖内衣或用暖宝宝,晚上盖好被子,腹部寒冷可热敷,控制温度在 40 - 50 摄氏度。
2. 脚部保暖不容忽视:选保暖好的鞋子,避免寒冷天穿露脚面鞋,每晚热水泡脚,水温 40 - 45 摄氏度,时间 15 - 20 分钟。
3. 室内外温差调节:进出室内外注意增减衣物,室内保持适宜温度 18 - 22 摄氏度,定期通风换气。
(三)增强体质方面
1. 适度运动:如散步、慢跑、瑜伽、太极拳等,每周 3 - 5 次,每次 30 - 60 分钟,增强免疫力和肠道功能,注意运动强度适中。
2. 保持良好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减少精神压力,保持心情舒畅,戒烟限酒。
3. 预防病毒感染: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高发季注意防护,避免前往人员密集场所,必要时戴口罩、勤洗手,易感人群可考虑接种疫苗。
秋冬季节要重视急性肠炎预防,从多方面入手保护肠道健康。若身边有人出现类似症状,及时提醒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