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全称“心房颤动”,表现为心房呈无序激动和无效收缩的房性节律。房颤本身并不致命,但它会使脑卒中(即“中风”)的发病风险攀升。注重心、脑同防同治,才能为患者的身心健康保驾护航。
2月11日零点24分,孝感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Ⅰ病区收治了一位89岁的老年女性患者,2小时前,该患者突发脑卒中倒地不起,被家属送往医院抢救。
孝感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Ⅰ病区主任医师杨欢介绍,患者来的时候是中风的症状,一侧肢体完全偏瘫,而且来的时候意识都有障碍,不能说话,意识呈嗜睡的状态。
详细询问病史并做相关检查后医生判断,陈婆婆的中风是由于房颤引起的。“这个病人平时没有正规的服用预防药物,所以房颤之后引起心源性栓塞,把整个大脑中控完全堵住了,所以引起血流障碍、眩晕障碍。”杨欢介绍,经过药物治疗和取栓处理后,患者恢复健康,已于近日出院。
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房颤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是血栓栓塞性并发症,其中脑卒中则是最为常见的表现类型。杨欢介绍,左心房正常情况下它是有搏动、是有跳动的,随着心室一起跳动,但是房颤患者心房是颤动的,非常快速的非常轻微的那种颤,血液就很容易在心房里边形成血栓,然后血栓到达左心室之后就跑到脑袋里去,引起栓塞事件。
在房颤患者中,缺血性脑卒中的年发生率远高于无房颤患者,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风险将进一步增高。杨欢表示,房颤的高危因素主要是年龄,老年人本身就容易出现房颤,第二个合并其它的一些疾病比如风湿性心脏病,比如说甲亢的患者,或者冠心病患者也容易出现房颤,很多因素都可以引起。
心脏与大脑可以说是一对共患难的兄弟,对心脏不好的危险因素,如酗酒、吸烟等,往往也对大脑有影响。房颤患者若能早诊早治,并实现“心脑同治”,即心脑血管疾病同时、同法治疗,不仅能大大降低脑卒中发病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还能减轻其经济负担。抗凝治疗是房颤患者预防卒中的有效手段,房颤患者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规范使用抗凝药物,减少卒中复发风险和出血风险。
杨欢解释道,有房颤,然后怎么预防栓塞事件呢?第一个方面,可以从房颤本身来处理,让心脏不颤,可以尽早找心内科求助;如果房颤本身没有办法处理的情况下怎么办呢,我们主要是借助一些药物,主要是一些抗凝的药物。一旦出现了房颤引起的脑栓塞,主要是要快速到医院,越快越好,为医生争取更多时间上的空间。
对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如果出现心悸、眩晕、气促等症状,发现脉搏强弱不等、节律紊乱,并且脉搏次数少于心跳,就要怀疑是否存在“心房颤动”。建议尽早到正规的医院进行专业评估检查,尽早明确诊断、规范治疗,预防中风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