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3日,是第二十四个“全国爱耳日”,今年爱耳日的主题是“科学爱耳护耳,实现主动健康”。
听力障碍,不仅影响儿童听力言语的发育、影响青少年的学习生活和社会融合、影响中青年听力障碍者的就业、沟通和情绪,还会造成老年人社会隔离感和认知功能的下降等。
如何预防听力障碍?今天,我们一起听听孝感市中心医院耳鼻咽喉科副主任医师李泽文的讲解。
孝感市中心医院副主任医师李泽文
耳鼻咽喉科一病区主任,硕士生导师,孝感市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湖北省免疫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委员,湖北省质控中心耳科专家组成员,孝感市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质控中心专家组成员。
图片
一.什么是听力障碍?
听力障碍俗称耳聋,指各种原因导致人听觉困难,听不到或听不清环境声及言语声。根据WHO-2021年所界定的听力损失分级,其程度包括以下几种:
听力障碍会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对于儿童,则可影响其语言能力的发展,严重者可因聋致哑。
没有下列表现的儿童,提示小朋友可能存在听力问题:
01.未满月婴儿:外界一个突然声刺激会不会引发宝宝出现惊跳反射、眨眼反射、觉醒反射、吸吮反射。
02.1-3个月:宝宝睡觉的时候,外界较强的声音刺激,会引发宝宝惊跳、睁眼、手足抖动。
03.4-6个月:宝宝会主动寻找声源。在有声音时会停止哭闹或活动。
04.7-9个月:宝宝会望向讲话中被提及的人或物,宝宝自己发声时出现音调的变化。
05.10-12个月:宝宝有开始模仿一些声音并能发出大量不同的声音,可以听懂一些简单的语言,如过来、抱抱、再见等。
06.1岁半:宝宝至少可以说1到2个有意义的词。
07.2岁:宝宝能说有一定意义的语言;能理解别人说话的内容。
08.3岁及以上:小孩能说出完整句子,能言语交流等。
如果没有以上表现,家长应高度怀疑孩子存在听力障碍问题,及时带宝宝到医院或康复机构就诊进行耳科及听力检查以确诊。
二.影响听力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听力的主要因素包括与出生有关的不良事件、耳部感染、病毒感染、噪音暴露、耳毒性药物和生活方式的选择等。
1.产前:遗传因素(包括遗传性和非遗传性听力损失)、宫内感染(例如风疹和巨细胞病毒感染等)。
2.围产期:出生窒息(出生时缺氧)、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严重黄疸)、低出生体重、其他围产期疾病及其管理。
3.童年和青春期:慢性耳感染(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耳内积液(慢性非化脓性中耳炎)、脑膜炎和其他感染、巨大的噪声/声音。
4.成年和老年:慢性病、吸烟、耳硬化症、年龄相关性感觉神经变性、突发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跨越生命历程的因素、耵聍阻塞、耳部或头部受伤、巨大的噪音/声音、耳毒性药物、工作相关的耳毒性化学物质、营养不良、病毒感染和其他耳部疾病、迟发性或进行性遗传性听力损失。
三.如何预防听力障碍?
针对导致听力障碍的不同原因可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01.重视先天性耳聋的预防,加强遗传学研究,杜绝近亲结婚;
02.加强妊娠期妇女的保健工作,避免病毒、梅毒感染,防止滥用耳毒性抗生素;
03.积极防治妊娠期疾病;
04.控制和治疗可能致聋的各种传染病,如流脑、麻疹等;积极治疗慢性卡他性中耳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等可能致聋的后天性耳病;
05.对聋儿的外耳道畸形及中耳畸形早期施行手术治疗,提高听力;
06.有计划地开展新生儿、幼儿和学龄前儿童的听力检查,早期发现听力缺陷;
07.防治传染病,锻炼身体,保证身心健康;
08.严格掌握耳毒性药物适应症,尽可能减少用量及疗程,用药期间要随时了解并检查听力,发现有中毒征兆者,尽快停药治疗;
09.避免颅脑损伤,尽量减少与强噪声等有害物质接触,早期发现和治疗如: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等疾病。
为什么要定期健康体检?
听力障碍确诊后,首先要确定听力障碍的程度、性质、病因,对于无法通过药物治疗恢复听力的患者,需尽快选择合适的助听设备,及时进行听力障碍康复,这是实现成功康复的前提。一般认为不能恢复的中度以上听力障碍患者应首选助听器进行听力补偿,实现更好的聆听与交流。助听器无法获得满意的补偿效果时可考虑植入人工耳蜗进行听力重建,从而达到提高生活质量,正常参与社会的目的。
五.助听器是什么?选配助听器需要注意什么?
助听器是一种精密的电声放大器。可通过处理、放大声信号,使听障患者听到、听清声音。助听器的使用没有严格的年龄限制,从出生数周的婴儿到高龄,老年听障人士都可以使用。
选配前要进行全面的听力学检查,根据听力损失的性质及程度,选配合适的助听器;在正规的听力康复机构选配助听机,不可自行购买随意选配,以免加重听力损失;遵从医嘱,定期调试助听器;选配助听器后要进行听觉语言康复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