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是肿瘤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是组织损伤或潜在的组织损伤引起的不愉快的感觉或情绪的体验。癌性疼痛主要由以下三种因素所致:肿瘤压迫或侵犯神经;抗肿瘤治疗;肿瘤并发症引起的疼痛。
发生疼痛时要学会评估与诉说,第一步:指出疼痛部位。第二步:评估疼痛程度。0为无痛,10为剧痛,1-3为轻度疼痛,4-6为中度疼痛,7-10为重度疼痛,准确以数字表明您的疼痛强度。第三步:表述疼痛性质,以刺痛、搏动性疼痛、压迫性疼痛、电击样痛等描述您的疼痛性质。
常见的镇痛药有非甾体类抗炎药: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塞来昔布、罗非昔布、美洛昔康、萘普生、双氯芬酸钠、吲哚美辛等。阿片类药物:吗啡、可待因、羟考酮、芬大尼等。这些镇痛药需要根据病情遵医嘱使用。
有些患者认为疼痛忍忍就过去了,但是疼痛长期得不到有效缓解,会影响患者的睡眠、食欲,使患者抵抗力下降,疼痛治疗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而有些患者认为止痛药能不用就不用,会成瘾,但是为镇痛而使用阿片类药物引起成瘾现象极为罕见,要维持同样的镇痛效果而对阿片类药物剂量需求的增加并不是“成瘾”而是药物耐受现象。如果疼痛减轻,阿片类药物剂量是可以逐步减量的。还有些患者认为使用阿片类药物止痛说明病情加重了,用量越大,病情越重,但是这是错误的说法,疼痛是一种主观的感受,具有显著差异性,吗啡的剂量大小,不能反映病情的严重程度,更不能由此估算生存期的长短。还有的患者一来就要求打针认为打针比口服药物效果好,但是止痛药物口服途径比注射途径给药更少产生耐受性,注射本身会生创伤和疼痛,不宜用于慢性疼痛治疗。还有的患者认为疼的时候服药,不疼的时候不用服药,这个也是错误的说法,按时给药是世界卫生组织确立的三阶梯镇痛原则之一。按时给药使体内镇痛药物浓度保持平稳避免镇痛不足或过量,减少患者对镇痛药物的耐受。出现了癌痛不可怕关键是:不恐惧、不逃避、不焦虑。癌痛的一开始,就及时向医务人员报告,不要因为种种原因“硬扛”,在癌痛治疗的过程中,要遵医嘱,定时服药。因为一旦疼痛控制不好,把急性疼痛转变为慢性癌痛那就是屋漏偏遭连夜雨,治疗的难度也随之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