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医院党建 >医德医风
医德 医风
2017-10 06
坚守医德廉洁行医 救治病人病人是医生的天职,拒收红包也是恪守医德的表现,我科摆斌医生再次向我们展示了医生拒收红包的高尚医德。10月5日,我消化科33床患者的家属将600元红包递到患者主治医生摆斌医生的手中,摆医生一再推脱,其家属却执意要给,僵持不下的情况下,寇继光主任为了消除家属的顾虑,只好暂时收下“红包”。其实,摆医生是我科德一位出色的医生,不管他主治的哪一位患者和家属都对他称赞不已,只要是他的病人,不论富贵和贫穷,他都一视同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病人治好。 事后,寇主任把红包交到科室李萍护士长的手中,然后李护士长一如既往的把红包还到了患者手中,并告知患者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同时将我院的拒收“红包”承诺书拿给患者及家属看。 从事医务工作确实是一项辛苦的职业,既付出脑力又付出体力,特别是临床一线医务人员,奉献休息时间多,尤其是节假日不能正常休息,但是,让病人获得健康的喜悦是外人无法体会的,这些都不能成为拿“红包”的理由。 摆医生又一次以实际行动向我们证明了医生的廉洁奉公、文明行医。充分调动广大干部职工特别是青年医生、党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坚守医德,廉洁行医,有利于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凝聚、团结和引导青年立足岗位创先进,争优秀,推进创先争优活动的深入开展,为深化医院体制改革、促进医院事业发展和提高全市人民健康水平作出了贡献。
2017-10 06
平凡之中见伟大    珍贵的东西并不容易发现,其实它就躲在一切平凡之中。在平凡的生活中,让我们用心去发现每一抹美丽。在前段时间的市中心医院客服中心电话回访中,身患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的王奶奶就发现了那抹美丽。 当问起对医生护士服务态度和医疗技术是否满意时,王奶奶激动的说特别的满意,特别感谢心内科二病区的李鹏主任和胡威医生。他们却给了她无微不至的关怀,像亲人一般,处处为她排忧解难,让她感到非常温暖。胡威医生作为管床医生,工作尽职尽责,态度和蔼。在住院的时候因为家里一些原因,她没打算做支架手术,想着拿点药吃,出院后就听天由命。胡医生了解后说:“您要出院,我不放心。” 这句“我不放心”,体现了胡医生对工作和病人的高度责任心。也深深的触动了王奶奶。胡医生和李主任一起根据她的身体情况,及时调整治疗和用药方案,并且对她做了心理疏导,减轻了她的心理压力。 作为领头人的李主任,不论多忙,每天早晚都要到病房查房,仔细的询问她的病情,耐心的她解释,尽量满足她的要求。有一次,王奶奶要做心脏搭桥术,时间到了,护士没通知她,这让她更加紧张了,她女儿就去找李主任询问,没想到李主任会来到她病床前,低着头,弯着腰,轻声细语的跟她说:“婆婆,你不要着急,也不要紧张,等前面几个病友做完,中午就给您做。”虽然是简短的一句话,却让她提着的心放了下来。 美国医学博士特鲁多说过“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李鹏主任和胡威医生,用精湛的医疗技术去治疗病人,用亲人般的关怀去温暖病人。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这句名言。  
2017-10 06
优质护理服务在我心     我们如春天的雨露滋润患者久旱的心田,我们用有力的双手搀扶患者走过心灵的沼泽,积极与病人架立一座座心灵之桥,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早日康复。  在这几年的工作中,我体验到作为一名护士,工作不像别人说的那样伟大,但很平凡,很可贵,可贵的是我们都在坚守着这种平凡,都在平凡中默默奉献。我们没有悲壮豪迈的言语,也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我们在平凡的岗位上体现护士自身的价值,我工作、我快乐、我繁忙、我幸福,让它永远成为我们骄傲的主题,让爱永远与你我同在。    在治疗最繁忙的时候,我们由过去的呼叫器响了、家属或患者呼叫后才能见到护士,转变成现在由责任护士不断巡视病房,主动及时的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患者们越来越信任护士了。我们对病人的称谓也由以前的几床或某某某,转变成爷爷、奶奶、叔叔、阿姨,病人听起来觉得亲切,有犹如在家的感觉。在沟通和交流中,我们增进了医患感情,减少了矛盾,提升了护理服务质量。     对生活部分自理的患者,我们协助患者定时翻身,拍背,加强肢体功能锻炼,认真给患者讲解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取得患者的配合。为重病人的床上擦浴、倾倒引流液、修剪指甲、喂药、洗脸这些贴心的服务也得到病人的认可,病人对我们的满意度得到很大提升。 做各项基础护理的时候,我会很耐心的讲解操作的目的、意义,患者因为害怕不愿意做的时候,我耐心告诉他们这么做对他们有什么好处,消除患者紧张情绪,使患者愿意配合治疗后再做治疗,大大的提升了我们的工作效率。     很早以前,就有人提出了“三分治疗,七分护理’,这很鲜明的指出了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南丁格尔说过,“护理工作是一门艺术,护士要有一颗同情的心和一双愿意工作的手”。我们应该努力学习塑造新形象的护士。转变观念,善于学习,不断完善自己,充实自己,同时将病人看作一个整体的人来进行护理,提高优质护理服务质量,让病人得到更全面、更整体、更系统化的服务,更好的为病人服务,做到一切以病人为中心,让病人满意的服务。 曾经有人说过”拉开人生帷幕的人是护士,拉上人生帷幕的人也是护士“。白衣天使,用自己的真情造就了一片幸福,用自己的爱心守护了一方平安。少了对亲人的问候,却少不了对病人的照顾;少了与恋人的相聚,却少不了对病人的关怀。不是不想浪漫,而是想让更多的人得到幸福,不是不爱家人,而是无法割舍对这份职业的牵挂。 我很骄傲,因为我是一名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我很荣幸,因为我身属团结奋进,无私奉献的团队。我很自豪,因为我的身边,有无数甘于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业绩的人!
2017-10 06
市中心医院医生拒收红包高尚医德受称赞 “王玮医生,真是个好医生啊!”近日,在孝感市中心医院耳鼻喉科病房里一位患者说道。     家住孝昌县的黄智强2015年7月15日因咽喉部不适,伴憋气感,遂到我院就诊,经纤维喉镜检查后以“喉部新生物”收入院手术治疗。7月17日,做手术之前,黄智强的家属将1000元的红包递到王医生的手中,王医生一再推脱,其家属却执意要给,王医生从他家属的眼神中似乎看出如果不收下红包他们就认为医生不会为患者好好做手术。为消除家属的顾虑,王医生只好暂时收下了“红包”。     王医生只好把红包交到了科室彭护士长手中,然后彭护长还是一如既往地将红包交到了医院收费处,充当患者的住院费。   为何患者给医生送红包屡禁不绝?恐怕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医生认为,送红包是患者对医生的认可;患者认为,送红包是花钱买平安。其实,患者送得不情愿,医生收得不安心,这种做法并不利于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对于患者来说,送红包并不能降低医疗风险。人们常说,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出现的医疗风险就是那个“万一”,这是客观存在的。例如,有人去看牙医,结果引发心脏病,死在牙科的手术椅上。这样的小概率事件,在临床上是存在的。即便是送了红包,也无法避免。很多医生在术前谈话时预告风险,并不是为了吓唬人,更不是为了向患者索要红包,而是为了让患者知情。     对于医生来说,不论收不收红包,都会尽力把手术做好。即使是一名庸医,也想把病人治好。因为一旦出现医疗事故,医生是要承担法律责任的。所以,给医生送红包,并不能改变医疗结果。     拒收红包,是为了让医生更有尊严。事实上,很多医生对于患者送红包也很纠结。不收吧,患者心里不踏实;收了吧,违背职业道德。于是,一些医生暂时收下患者的红包,只是为了消除患者的担心。等手术做完退还红包,或者存入患者账户,用来支付患者的住院费用。在医生看来,红包是“烫手山芋”,是埋在身边的“定时炸弹”。如果诊疗过程比较顺利,治疗结果双方满意,万事皆休。而一旦出现医疗纠纷,所有的责任统统算在医生头上,百口难辩。医生收了红包意味着丢了尊严。     签订拒绝红包协议,要求医患双方必须遵守契约,信守承诺,按规矩来。但拒绝红包协议毕竟是一种软约束,效力有限,容易流于“表面文章”。要从根本上杜绝红包,必须改革医生的薪酬制度。医生收红包,是用灰色收入来弥补合法收入的不足。如果医生能获得合法体面、体现劳动价值的收入,有几个愿意去冒风险?如果医生合法收入太低,患者自然就成了待宰的“羔羊”。即使不收患者的红包,医生还会从药品回扣中牟利,相当于病人送出更大的“红包”。只有改革医生的薪酬制度,才能从根本上杜绝红包。       建立适应医疗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是深化医改的重要内容。让医生靠技术吃饭,多劳多得、优劳优得,既体现了医生的尊严,也维护了患者的权益。
2017-10 06
视频播放健康教育提高患者满意度   为落实国家卫计委“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和“进一步深化优质护理、改善护理服务”,市中心医院护理部不断革新服务模式,最大程度满足患者的个性化需求,制定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新举措。其中就包括拍摄专科疾病健康教育视频活动。希望通过特殊形式的活动对临床护士进行更加规范的培训和引导,简单易懂且操作性极强的视频短片也使患者能够更快地掌握有利于自身疾病的康复知识。这样,既避免了护士全凭自身经验进行宣教的弊端,又减少了护士反复宣教增加的工作量,也更容易让患者接受。  本次活动于2015年启动,41个临床科室积极参与,制作的内容有关于入科流程宣教的、有患者安全知识宣教的、有专科疾病宣教的,主题从入院到出院、从新生儿到老年人应有尽有。通过视频揭开了手术室、监护室、新生儿科的“神秘面纱”,让患者及家属明白了很多健康相关知识。 临床科室护士长及健康教育员们纷纷认为,现在进入了新媒体传播时代,应该跟上时代发展,充分利用新媒体便捷有效的传播优势,构建健康教育形式的新常态,更好的为患者和广大百姓服务。通过视频的制作与播放既提升了护士健康宣教意识和能力,也促进了健康宣教工作更加便捷和规范的开展。  
2017-10 06
深入推进“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市中心医院加强急诊服务和住院服务   据上级的文件要求和部署,为使市中心医院的“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活动有计划、有步骤、积极稳妥、扎实有效地推进,7月21日下午,医院召开了有院领导和院中层干部参加的“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系列会(二)急诊服务和住院服务专题会议。会议由医务科负责人主持,医院院长李睿和副院长邹三明、沈雄山等院领导参加。     会上,围绕优化诊区设施布局,构建温馨就诊环境;推进预约诊疗服务,有效分流就诊患者;合理调配诊疗资源,畅通急诊绿色通道;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改善患者就医体验;改善住院服务流程,实现住院全程服务;持续改进护理服务,落实优质护理要求;规范诊疗行为,清晰合理收费;妥善化解医疗纠纷,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等内容开展工作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小结,并对近期患者在槐荫论坛上提出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了整改意见。 最后院长李睿强调,对会上指出的问题,各相关科室要“马上整改”,发挥团队精神,再次剖析评分细则,扎实开展工作,再接再厉,全面提升医院综合服务能力。  
2017-10 06
市中心医院全面贯彻国家卫计委要求进一步改善门诊医疗服务 医院门诊是医院面向社会的窗口,门诊工作的优劣是医院整体水平的体现。近年来,市中心医院高度重视门诊工作,不断强化门诊质量和服务意识,6月3日,医院召开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系列推进会之门诊工作会议。医院领导及相关科室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会上,门办负责人首先对近期门诊工作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并表示2015年医院门诊工作将以“改善病人就医感受”为中心,通过推行预约门诊、推行多学科诊疗模式、“全日制”专家门诊、严格落实门诊首诊首接负责制等医疗核心制度等措施,不断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努力推动患者就医满意度再提升。 分管领导副院长刘晓安对临床科室门诊工作进行了总结,他表示各临床科室要高度重视门诊工作,真正做到“以病人为中心,”并对2015年门诊工作提出了三点要求:一要落实好“全日制”专家门诊,提高专家门诊出诊率,让患者可以更多都享受到名医专家的优质服务;二要深入开展门诊预约服务,主动为患者看病“挤时间”;三要优化门诊就医流程,减少病人不必要的往返次数和等候时间,让门诊患者舒心、顺心。 院长李睿和副院长邹三明全方位阐述了改进门诊服务中医患换位思考的重要性。他们表示门诊是医院对外形象展示的第一道窗口,改进门诊服务需要充分发挥信息化、现代化服务优势,深入践行医学人文精神,始终将“快捷、方便、合理、舒适、友善”作为服务效果评定的标准,全力把门诊医疗服务打造成患者好评、社会肯定的医院名片。
2017-10 06
皮肤科连获两面锦旗 日前,市中心医院皮肤科连获两面锦旗。一面由杨姓患者赠送,内容为“医术高超惊四海,医德高尚扬九洲”;另一面由雷姓患者赚送,内容为“医术精湛,优质护理”。据悉,该医院当前正在落实“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在活动中,医务人员践行“一切以病人为中心”,努力提升医疗服务能力,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接连被患者用“锦旗”和“感谢信”称赞。